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下第2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内容】
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大自然奥妙无穷,发生了许多许多有趣的事情(电脑显示)。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树爷爷问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电脑显示)先出现小鸟和小兔图,把松鼠从情境中去掉,重点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自主地说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说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再出现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电脑显示)。(通过小童话剧的情节揭示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老师扮演松树爷爷说:“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边是谁?”
“小兔的上面是谁呀?”
“小兔在小鸟的哪面?”
“小鸟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鸟的哪面?”
2、大家小组合作,在一起讨论一下,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呢?
3、如果森林的医生啄木鸟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学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师喊让学生自己摸,喊:“嘴巴!”学生指嘴巴,老师喊“眼睛”学生摸“眼睛”,摸完以后同桌说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关系。(自由发言)。
活动三:
1. 我说你摆。
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要求摆放数学书、铅笔盒、橡皮。摆好后用“上下”进行描述。
2. 我摆你说。(同桌互相合作,一个摆一个说。)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书、文具盒、橡皮的位置,然后请同桌说。摆错了,帮助改正。
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摆玩具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2题(投影片)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3题)(投影片)(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3、第65页的4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板书设计】
上 下
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生动活泼的动脑筋故事引入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玩具的摆放和找一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感性信息,体验上下的相对性。在游戏中,加深对“上下”相对位置的认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把评价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验探索,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上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上下教案及反思,共6页。
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