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85)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688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85)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688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85)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25688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85)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85),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5 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徜徉在语文课堂里,我们了解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老师,有为孩子排除 jiū( )纷的蔡老师;能 tú( )手画圆和三角形的王老师;唤醒海伦灵魂,让海伦的生活从此 jié( ) 然不同的莎莉文老师;对丘吉尔宽 hóng( )大量的威尔登校长,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好老师。
2.古诗文默写。(8 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
(4) 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次北固山下》中富含哲理,新事物必须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 。
(6)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 ,
。3.名著阅读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 分)
(1) 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著称。《繁星》、《春水》是她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2 分)
(2) (a)母亲呵! 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b)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c)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
结合这三首诗,说说这部诗集的主题是什么?(3 分)
主题: 4、综合性学习.(8 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主题为“汉字的魅力”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你一起参加这次活动。
【篆字魅力】篆字中的表现方法很多,大多属于因形立意,如马、羊、象等写法很多,但还保留着很多因形立意的图形文字。其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但前后成趣。请你在下面横线上用正楷写出下列几个篆字。(3 分)
例:
我
【妙解汉字】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外,还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例如:“俗”字,就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即是俗。但是谁又能脱俗呢?
除非不食人间烟火。还有“仙”字,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 请你仿照这种解释,从下面汉字中任选一个,说说“汉字中的哲学”。(2 分)
雅 趣 研
【我爱汉字】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探究个人书法与字库发展之间的关系。(3 分)
材料一:字库是外文字体、中文字体以及相关字符的电子文字字体集合库,做的是书写电子化的工作,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电子产品上。
材料二:艺人徐静蕾、“粉笔奇人”崔显仁的书法被方正字库选择收录,收录标准并不唯名,关键在于其书法本身的质量:徐静蕾的字有超过十年书法练习的基础,崔显仁的粉笔字创意独特, 功底扎实。
材料三:方正字库的柳楷、瘦金书、康体,就是基于柳公权、宋徽宗赵佶、康有为等人的书法进行开发的。
答:
。
二、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 秋天的怀念(节选) (14 分)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 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③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 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 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儿活……
5. “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 “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些说明什么?(3 分)
6. 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结合语境,赏析下面两个句子的加点字。(6 分) 示例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赏析: “挡”这个动作体现母亲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萧条景象会让我触景生情,产生痛苦,更失去生活的信心,体现母亲爱我,细地照顾我,希望我好好地活下去。
(1)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2)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7. 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2 分)
8. 文章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3 分)
(二)最美好的时刻(15 分) 人,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
记得我的这一时刻出现在八岁那一年。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和冬青树丛发出的清香。如此宁静、平和的自然景致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 看见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在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出声,内心也一片宁静。
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那么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荫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四周又都洋溢着生的气息。
我还会注意自然世界里的生命成长。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
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因阳光和风雨的照料,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 野李子又酸又甜;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八岁的孩子也许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和谐之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痴迷了;当他听见一只小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舒坦。此时此刻,他就是自然, 自然就是他了;人与四周的一切相融而合一了。
这个夜晚的情景对他来说也许是莫名其妙的,也许已经使他模糊地意识到真正美好的生命的含义。
9. 对于八岁时的“我”来说,哪些情景使我感受到这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刻”?根据文意,分点概括回答。(3 分)
10. “我”在经历最美好时刻的过程中,内心感受是怎样的?请从文中筛选三个词语回答。(3 分)
11. 下面是两个写得生动传神的句子,它们好在哪里呢?请分别进行赏析。(6 分)
①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
②那些野李子树因阳光和风雨的照料,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
12. 读了上文,从作者对人与自然的情景描写中,你认为最后一段加点的“真正美好的生命”的含义是什么?(3 分)
三、古诗文阅读(23 分)
(一) 村夜 (白居易) (4 分)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3. 第一、第二两句中的“苍苍”、“切切”、“行人绝”写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 (2 分) 答:
14. 景中有情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诗人的情感由原先的 到后来的 。(2 分)
(二)《论语》十二章(节选)(11 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1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 为什么孔子对颜回发出“贤哉,回也”的赞叹?(3 分)
(三)郑人逃暑(8 分)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 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8.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2 分)
(1) 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 分)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
20. 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 分)
21.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3 分卷面分)
成长的路上,我们会经历很多,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份亲人的关爱,那次失败的体验……都会 给予我们生活的启迪和成长的力量,同学们,回想曾经走过的十几载,你是否还记得生活给予你的那些难忘的馈赠?其中的哪一份馈赠是你觉得最美的呢?
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最喜欢的表达方式,请以“最美的馈赠”为题,写一篇 600 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100 字)
(200 字)
(300 字)
(400 字)
(500 字)
(600 字)
(700 字)
参考答案
1.(4 分)纠 徒 截 宏
2.(8 分)(1)老骥伏枥 (2)几处早莺争暖树(3)逝者如斯夫(4) 禅房花木深(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5 分)(1)爱的哲学 泰戈尔 (2)歌颂母爱 歌颂童心 歌颂大自然(无结合诗歌阐述扣一分)
4. 【篆字魅力】学 看 戍
【妙解汉字】(2 分)(示例)“雅”,一个牙,一个佳,就是说要想雅必须先吃饱。所以雅从俗中来。 “趣”,走过去,取过来,才能体会到无穷的意趣。也就是说凡事必须身体力行。
“研”,一个石,一个开,说明了只有刻苦才能金“石”为“开”。
(答对意思即可给 2 分)
【我爱汉字】个人书法是字库重要的创意来源之一,个人书法能使字库储藏更加丰富。(答出“个 人书法是字库重要的创意来源之一”即可得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5、因为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终于又有了兴趣。能使儿子得到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即使责备她,她也不放在心上。(2 分)(或“我”同意去看花点燃了母亲心中的希望火花, 看到了儿子坚强活下去的希望)这说明母亲有着最伟大、无私的母爱(1 分)。
6、(1)“悄悄”说明母亲怕自己的情绪或者言语刺激到“我”,变得比“我”还敏感、沉重。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小心翼翼,细致入微照顾“我”(2 分),体现母亲心疼“我”, 很爱“我” (1 分)。
(2)“泼泼洒洒”、“烂漫”这两个词写出菊花开得旺盛(1 分),说明我在看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走出了阴影,要坚强地活下去,就像菊花一样傲霜斗寒,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也是用菊花的美丽衬托“我”对母亲的怀念(2 分)。
7.(2 分)写出“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意思即可,如: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8、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我”是在 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懂得了怎样克服生活的困境)(3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
(二)9.宁静平和的自然景致;晚上紧挨着母亲坐着;自然世界里生命成长的景象(3 分,写出一点给 1 分)
10. 宁静、痴迷、高兴、舒坦(3 分,写出一点给 1 分,写出三点及以上给 3 分)
11. ①“笑”“拉”“挨”“揽”等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喜欢和爱护。
②将野李子比作“一盏盏灯笼”,写出了野李子因太阳和风雨照料而结实、饱满、繁多的特点。(6分,每小题 3 分,意思符合即可)
12. 人要善于欣赏自然,只有人与自然相互融合,以达到和谐的状态,才可以说生命是真正美好的。
(4 分,意思符合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
(一)13、凄清或萧瑟凄凉。 14、孤独寂寞 惊喜
(二)15. 说 通“悦”高兴 生气怨恨 反省 超过,越过 16.略17.说明颜回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仍然保持乐观,体现了君子乐观旷达的精神。
(三)18.(1)移动;(2)离开
19.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
20.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21. 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要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四、作文(作文40分+卷面分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85),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诗文,现代文,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85),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积累运用,阅读理解,诗词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285),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