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听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25714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上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上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唱腔、表演形式等)。
2.聆听、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前两句,学习模仿唱段的表演动作。
教 学 时 数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用京剧的腔调问好,引起学生好奇心)
2、师提问:问好方式跟平时说话有什么不同?(通过特殊表达方式引出京剧)
3、互动: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用京剧的腔调与老师相互问好。
二、新授
1、运用“吊嗓子”的方式开篇讲课,在营造良好的京剧学习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学生练习展示“吊嗓子”。
2、师范唱京剧唱段,引导学生聆听,通过互动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留下悬念。
3、揭示学习课题,重复播放京剧音频唱段,加深学生印象。
4、讲述课题背后的革命故事,感动和吸引学生,使得学生产生代入感,营造学习京剧的趣味性。
5、简要介绍京剧西皮、二黄两种主要唱腔,并引导学生进行识别。
6、讲解京剧“四功”,重复欣赏唱段视频,引导学生通过细心观察、聆听并回答唱段中铁梅演唱时运用了京剧那些表演技巧;再通过板书,增加学生对唱段中“唱、念、做”特点的了解。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带念歌词,学生跟念,通过响板强唱段前两句调弱起小节,提升学生学习京剧的节奏感;在念唱后半部分“奥妙、一颗、心”三个地方穿插进特殊动作,增强学生对京剧“四功”中“做”的识别能力。
2、对唱段前两句进行学唱教学,将“吊嗓子”方法跟琴模唱过渡到加入歌词演唱,突破本课学习的重点。
3、加深对“做”的理解学习,师随唱段表演“做”的表现形式,学生观察、识别和模仿动作。
4、引导学生体验京剧表现技巧,按照“念、唱、做”的特点引导全体学生完整表现唱段,强化京剧学习效果。
5、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表扬,激发学生荣誉感和自豪感,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京剧。
四、小结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基本认识了京剧特有的唱腔,基本掌握了京剧“四功”的主要特点,初步学会了运用“念、唱、做”来完整表现京剧唱段。切身体会到了京剧的无限魅力,一定程度上被优美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对我国这种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今后了解京剧、学习京剧、传承京剧打下了基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六年级上册第九课采茶歌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听赏《采茶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京调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湘艺版五年级下册彼得与狼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音乐趣味活动,拓展体验,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