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下册小山羊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下册小山羊教学设计,共2页。
(演唱)小山羊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山羊》,感受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初步认识和了解侗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生活习性,加深对祖国56个民族共建团结和谐大家庭的认识和理解。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贵州侗族的童声大歌。侗族十分善歌,侗乡被人们誉为“歌海”。“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爱歌的写照。
童声大歌是侗族中很有特色的多声部演唱形式,主要流行于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交界的地区。
《小山羊》曲体为两段,第一段为齐唱或领唱,第二段为衬词构成的二声部合唱。第二段旋律很有特点,高声部由模仿羊叫的“咩,咩”声开始,曲调起伏较大,并加以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哼鸣音交替演唱。低声部由拖腔式的持续音开始,随后与高声部作呼应。两个声部动静交替、此起彼伏,时而平缓、时而激昂,生动地刻画了侗族儿童在山上放羊的情境和童趣。3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侗族同胞“饭养身,歌养心”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情趣,加深对侗族人民风土人情的了解,欣赏并赞美侗族人民在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扬方面的卓越表现,初步认知“音乐(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
2.对侗族大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3.对侗族大歌中成人歌曲与儿童歌曲风格特色的异同区别。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知 教师播放关于侗族大歌视频,引出新课。活动2【讲授】歌曲欣赏 1.初次聆听侗族儿歌《小山羊》。
2.简介侗族大歌。
3.让学生朗读《小山羊》歌词,了解这是一首侗族大歌中的儿童歌曲,以及所描绘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
4.再次一边聆听欣赏侗族儿歌《小山羊》,一边跟唱学唱。
5.互动讨论,结合歌词内容,探讨、感知音乐特点。活动3【活动】感受鉴赏歌曲 1.无伴奏合唱,声部合谐匀称,丰满优美。
2.旋律细腻,格调高雅,音律平和,表现自然,较好地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画面和内心感情。
3.结合音符节奏深入感受内容与曲调的完美融合,充分表现出放羊娃与小山羊亲密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体会到人与自然、动物和谐为邻、为友的人生态度。
4.音乐实践。
选取其中一句合唱来分声部演唱,体会其“不易”,对比感受侗族大歌和声的优美与演唱造诣的高超卓越。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侗族人民在千百年里爱唱歌、善唱歌,精心探索并形成的“原生态”歌唱素养,他们的合唱无专人培训,全靠一生中长期耳濡目染的“习得”,形成了人人会唱,人人精于演唱,浑然天成的高超技艺,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5.对比欣赏。
再让学生欣赏一首侗族大歌中的成人歌曲,体会其旋律的高亢嘹亮,清澈悠扬,从中感受到合唱的和谐优美,感受到比儿童歌曲更高一筹的技艺,认识到侗族大歌从“小”到“大”的发展跳跃。(侗族大歌《蝉之歌》)活动4【练习】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侗族及其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大家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有关侗族的资料做成画报互相交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小山羊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参与,感受音乐,学习新课,感受歌曲,拓展延伸, 表现音乐,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小山羊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故事讲解,欣赏《小山羊》,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音乐酒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激情导课,民主导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