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复习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创作道路,“社会问题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一、创作道路
1、早期(1850—1868)浪漫主义历史剧。 过渡作品:哲理剧《布朗德》、《培尔金特》2、中期(1868—1891)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 3、后期(1891—1906)象征主义心理剧。《建筑师》、《小艾友夫》、《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
“社会问题剧”:
1868—1891年,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题材极尽变化,思想艺术保持统一。思想的统一:“精神反叛”,反对资产阶级拜物教。艺术的统一:创造并发展了现代悲剧。
《玩偶之家》(1879)
《玩偶之家》探讨揭示的问题:
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揭露。妇女的出路问题。
《玩偶之家》艺术特点:
作者善于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使观众从容地进入戏剧的高潮处,也使整部作品情节紧凑,毫无拖沓之感。易卜生的这种结构手法,被称为“动作压缩法”或“情节压缩法”。全剧矛盾冲突不断,高潮迭起。巧用伏笔,构思精巧,情节完整,前后呼应是《玩偶之家》的又一特点。
陈弘:《易卜生“妇女解放”思想质疑》,《吉首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李鸿泉:《易卜生与女权主义》,《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张文涣:《〈玩偶之家〉的人物关系设计》,《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沈默:《〈玩偶之家〉的结构艺术》,《河北戏剧》1981年第3期。
探究与实践参考答案一、剧中的“娜拉”为什么出走?对此,你怎么看?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对于娜拉何以出走,学生可以根据剧本很容易地作出解答。但对这一行动的看法很可能见仁见智,如果围绕现实生活中诸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观念讨论,可能更会将问题引向深入。
本剧结尾的戏剧动作是一声门响。此处的门仅仅是一扇门吗?其中蕴涵怎样的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研究该戏结尾的意义:一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关门一响”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性意义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二是戏剧学的角度,可以把该戏结尾同其他一些戏的结尾对比研究,看看戏剧结尾一共有几种模式,《玩偶之家》的结尾的特殊意义在何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看结构,知文意,赏技巧,突破词句,含这里是怀着的意思,古代以幼年丧父为孤,名词作状语在中年,通假字通“逝”死,指韩愈已死去的父亲,探望此处为凭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教学演示ppt课件,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课文配套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祭十二郎文,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介绍,通假字,文章结构,朗读感知,至情之文千古绝调,拓展延伸,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