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备课参考课件PPT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793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备课参考课件PPT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793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大全:《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备课参考课件PPT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793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节学习重点,课堂活动指导,十”不分,课后练习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备课参考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读错字音的原因。通过对“误读”和“异读”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这对于推广普通话、保持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有重要作用。二、课堂活动指导2.1 课本课堂活动●白字先生这个课堂活动以相声段子“白字先生”作为素材,汇集了不少误读字的情况。通过分析相声中的误读字,让学生了解误读的类型和发生误读的原因。一、课堂活动步骤(1)表演节目,发现错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排演“翻-到-死”这个小笑话和“白字先生”这个相声段子,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误读的情况。(2)分析原因,找出规律。引子和相声中的误读字,有很多是因为目标字和某个已知读音的字字形接近,也可能是目标字和已知读音的字有相同的组成部分(读字读半边)。让学生查字典,标注这些字词的正确读音。(3)联系实际,找出其他例子。比如相声中没有出现因方言音造成的误读,这也是误读的重要原因。教师可以结合本地方言给学生举例。二、相关知识补充(1)笑话中的误读字词。笑话中的老先生把“潘”读作“翻”,“银”读作“跟”,“科”读作“斗”,“池”读作“也”,“姿”读作“次”,都是因为这些字在字形上有几分相似而发生了误读,闹出了笑话。(2)相声中的误读字词。一是目标字和某个已知读音的字字形比较接近。如“票-栗”,“踏-蹈”,“屁-疵”,“热-熟”等。二是目标字和已知读音的字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形声字具有相同的声符。如“孙-逊”,“句-苟”,“吻-物”,“逐-遂”,“存-荐”,“加-咖”,“轴-柚”,“野-墅”,“藕-禺”,“差-蹉”,“它-跎”,“抄-妙”,“腚-绽”,“雅-稚”,“禀禀-凛凛”等。三是多音字造成误读。如“同下-恫吓”中的“吓”有两个读音,造成误读。2.2 补充课堂活动●“音”小“事”大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几个笑话中读错字音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读错字音的原因,认识读错字音可能带来的后果。(1)念“白字”闹出的笑话A.笑话一:清末某次科举考试的试题为《昧昧我思之》,这句话出自《尚书·秦誓》,是深潜静思的意思。某考生竟将题中“昧”误作“妹”,于是便按“妹妹我思之”大做文章。阅卷者读之,哭笑不得,于是提笔批道:“哥哥你错了。”B.笑话二:留学生约翰和他的中国朋友在一家大饭店吃饭。饭后,约翰一脸迷惑地问:“为什么饭店门口写着‘欢迎大骂(驾)光临’,在厕所里又立个牌子让我们‘小心’地(de)‘滑’呢?”C.笑话三:某班五十名同学大都来自不同的方言区,有天早晨,班主任临时召集大家开会,有个同学自告奋勇去通知大家,班主任说,那就通知大家十点钟在教室里集合吧。结果左等右等,等到十点半,连个人影也没有。跑到寝室一问,大家都说:“不是说好了四点钟在教室里集合吗?”(2)找出每个笑话中的误读字A.误读字是“妹-昧”。B.误读字是“骂-驾”,“地de-地dì”。C.误读字是“四-十”。(3)讨论出现误读的原因造成以上误读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所要认读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近,或由于两个字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相同声符),根据“经验”而“读字读半边”。如“妹-昧”,“骂-驾”。二是由多音字造成的误读。如“地de-地dì”。三是受方言影响造成的误读。如“四、十”不分。(4)从“笑话”中学到的请同学们举出自己生活中发生过或见到过因为读错字音而闹出的笑话。三、课后练习指导3.1 “小试身手”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字音,并了解产生误读的原因。这句话中词语的正确读音是:千里迢迢(tiáo),办公处(chù),角(jiǎo)度,确凿(záo)。把“迢”读成“zhāo”是犯了“读字读半边”的错误;把“处”读成“chǔ”,“角”读成“jué”是受到多音字的影响;把“角”读成“guō”是受到方言的影响;把“凿”读成“zuò”是受到文白异读的影响。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形声字的字音,避免在读书认字时犯“读字读半边”的错误。举例略。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多音字,以及多音字的使用环境。正确读音:1.几张(jǐ),茶几(jī);2.挨着(āi),挨打(ái);3.执拗(niù),拗(ào)口;4.刻薄(bó),薄(bò)荷,薄(báo)片;5.背包(bēi),背在(bēi),背上(bèi);6.一暴(曝)十寒(pù),暴露(bào)。3.2 补充练习题目一、查查本地的方言志,找出当地方言中“文白异读”的例子。二、动手制作一本《多音字迷你手册》,将经常遇到的多音字汇总起来,注明不同读音所出现的具体语言环境,帮助学习记忆。三、人们在使用成语时,经常会出现读错字的情况。请同学们看看下面几组成语中的加点字应该怎么读。风光旖旎怙恶不悛 锲而不舍 脍炙人口莘莘学子 未雨绸缪 畏葸不前 以己度人四、判断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A.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B.按捺 纳税 刚毅木讷 方枘圆凿C.静谧 猕猴 弥天盖地 所向披靡D.皎洁 缴纳 狡兔三窟 矫揉造作五、判断下面词语中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龟(jūn)裂拮据(jū)冗(rǒng)长执拗(niù)B.氛(fèn)围肖(xiào)像绮(qǐ)丽绵亘(gèn)C.感喟(wèi)编纂(zuǎn)驰(chí)骋稽(qǐ)首D.玷(diàn)辱谛(dì)听估量(liàng)清冽(liè)六、判断下面词语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A.干涸(hé)闲暇(xiá)桎梏(gào)埋(mán)怨B.炽(zhì)烈檄(xí)文鞭笞(chī)慰藉(jiè)C.愤懑(mèn)缔(dì)造鞭挞(tà)摇曳(yè)D.真谛(dì)酗(xiōng)酒澹(dàn)然拓(tà)片3.3 补充练习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现象。参考答案:比如闽南话说“开门、开车、开学”,都用白读音“开kuī”;但是“开元路、开元寺”,则要用文读音“开kāi”。“厦门大学”口语是白读音“ebngduɑoh”,但是其简称“厦大”却必须用文读音。再如北京话中的“血液、血缘”等,都用文读音“xuè”;但是“流血”等,则要用白读音“xiě”。另如北京话中“剥、色”等词,上海话中“大、学”等词,都存在文白异读的情况。其他例子略。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正确掌握多音字,了解多音字的使用环境。举例略。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正确掌握字音,避免误读。加点字的正确读音:风光旖旎(yǐnǐ),怙(hù)恶不悛(quān),锲(qiè)而不舍,脍炙(kuàizhì)人口,莘莘(shēnshēn)学子,未雨绸缪(chóumóu),畏葸(xǐ)不前,以己度(duó)人。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正确掌握字音,避免误读。正确选项是D。A组中“悬崖勒马”加点字读“xuán”,其他的加点字读“xián”;B组中“按捺、纳税”加点字读“nà”,“刚毅木讷”加点字读“nè”,“方枘圆凿”加点字读“ruì”;C组中“静谧”加点字读“mì”,“猕猴”、“弥天盖地”加点字读“mí”,“所向披靡”加点字读“mǐ”。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正确掌握字音,避免误读。正确选项是A。B组中“氛围”的“氛”应读“fēn”;C组中“感喟”的“喟”应读“kuì”;D组中“估量”的“量”应读“liáng”。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字音,避免误读。正确选项是C。A组中“桎梏”的“梏”应该读“gù”;B组中“炽烈”的“炽”应该读“chì”;D组中“酗酒”的“酗”应该读“xù”。四、专题知识扩展4.1 避免“误读”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由于目标字与某个字(已知读音)字形相近,或者目标字与某个字(已知读音)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依据经验“读字读半边”而造成误读。例如“水浒”中的“浒”(hǔ)读作“xǔ”;姓氏“仝”(tóng)读作“gōng”等等。二、多音字造成的误读。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读音,即通常所说的“一字多音”现象。多音字都是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要求使用不同的读音。在文章中如果遇到了多音字,首先要结合语境弄清它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才能确定它的读音,这可以叫作“音随意转”。不同的读音通常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行:行走、银行”;“长:长江、长大了”。有的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所代表的字组成的词词性不同。例如:“处(chǔ):动词,处分、设身处地、相处”,“处(chù):名词,住处、各处、办事处、长处”;“好(hǎo):形容词,好人、做好、友好”,“好(hào):动词,爱好、好学、好劳动”。有的多音字读音的规律性不那么强,例如:“为(wèi):介词,为了、为祖国、因为”;“为(wéi):动词,作为、选为、十寸为一尺”,但是“为人所笑”,也是介词性的。三、受方言影响造成的误读。如东北人会将“日”(rì)读作“yì”,“肉”(ròu)读作“yòu”;而湖南人会“l、n”不分,将“蓝”和“男”读作同音等等。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受到母语影响,也会出现误读现象,例如日本学生声母“r”往往发成“l”,如“日(lì)本”。4.2 规范“异读”一、异读词的产生原因造成词语异读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造成。比如“暴露”的“暴”读书音是“pù”,口语音是“bào”;“熟”的读书音是“shú”,口语音是“shóu”;“血”的读书音是“xuè”,口语音是“xiě”等。(2)受方言读音的影响。例如北京话受上海话影响,吸收了“揩油”这个词,使“揩”产生了“kāi”和“kā”两种读音,此外如“咖啡”的“咖”有“kā”和“qiā”两种读法,“卡片”的“卡”也有“kǎ”和“qiǎ”两种读法。(3)误读造成。例如“械”读“jiè”,“畸”读“qí”,“酵”读“xiào”,都是读半边读错了字音,但是长期通行,习以为常,形成了异读。(4)北京语音自己的特殊发展造成。如“危”读“wēi”,“含”读“hén”等。二、异读词的规范问题为了解决异读词的问题,1956年国家专门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审订了北京话常用异读词的读音,于1957年到1962年分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一共审订了1000多条异读词的读音,于1963年辑录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现代汉语词典》对异读字则采取了因字制宜,分类处置的办法。第一类是异读字仍保留在今天的口语中,《现代汉语词典》是作为今音收录的。例如“好:本音hǎo,形容词,善,美好。异读音hào,动词,爱好”。诸如“恶、乘、将、传、饮”等亦是。第二类是异读词在口语中已消失,《现代汉语词典》仍作为旧读保留的。例如“王:本音wáng,名词,君王。异读音wàng,动词,称王”。诸如“从、食、妻、雨”亦是。第三类是异读在口语中已消失,《现代汉语词典》也未作旧读保留的。例如“思:本音sī,动词,想。异读音sì,名词,思绪。此音《现代汉语词典》中已不列,‘思绪’的‘思’仍读sī,不再读sì”。诸如“文、行、闻、骑、远”等亦是。附 录(1)易错字小档案(括号中为正确的字):拌(绊)脚石 编篆(纂) 不径(胫)而走 布(部)署惨绝人圜(寰) 插科打浑(诨) 垂拱而制(治) 唇枪舌箭(剑)大声急(疾)呼 惦(掂)量 凋蔽(敝) 繁冗拖杳(沓)纷至踏(沓)来 蜂涌(拥)而上 功亏一匮(篑) 国藉(籍)好高鹜(骛)远 娇生贯(惯)养 痉孪(挛) 鸠占雀(鹊)巢决(绝)无仅有 老态龙肿(钟)冷寞(漠) 淋漓尽至(致)伶牙利(俐)齿 貌和(合)神离冒天下之大不违(韪)明察秋豪(毫)名列前矛(茅) 蘖(孽)根祸种 偏辟(僻) 凭(平)添迫不急(及)待 气冲宵(霄)汉气慨(概) 恰如其份(分)人才汇(荟)萃 人情事(世)故 融汇(会)贯通 手(首)屈一指戌(戍)边 随声附合(和)贪脏(赃)枉法 叹为观之(止)通谍(牒) 脱颍(颖)而出 委屈(曲)求全 无计(济)于事五彩斑烂(斓) 亵黩(渎) 兴高彩(采)烈 眼花撩(缭)乱一愁(筹)莫展 针贬(砭)时弊直接(截)了当 装祯(帧)(2)形近字小档案(括号中为正确读音):隘(ài),谥(shì);稗(bài),婢(bì);迸(bèng),骈(pián);嗔(chēn),缜(zhěn);笞(chī),殆(dài);惆(chóu),倜(tì);绌(chù),咄(duō),拙(zhuō);啜(chuò),辍(chuò),缀(zhuì);萃(cuì),猝(cù),瘁(cuì);玷(diàn),拈(niān),砧(zhēn);戈(gē),弋(yì);己(jǐ),已(yǐ),巳(sì);铿(kēng),悭(qiān);砾(lì),铄(shuò);溺(nì),搦(nuò);葺(qì),茸(róng);戎(róng),戍(shù),戌(xū),戊(wù);蜃(shèn),赈(zhèn);晤(wù),龉(yǔ);诩(xǔ),翊(yì),翌(yì);伛(yǔ),妪(yù);踯(zhí),掷(zhì)。五、参考文献链接●吕叔湘(异读字要尽量减少,《语文常谈》,三联书店,1980年。节选)异读字可以按几个读音是否相近分成两类,读音相近的又可以按意义的异同分开来谈。读音相近的,它们的差别或者是声母不同,例如:秘:mì,秘密;bì,便秘。……或者是韵母不同,例如:薄:báo,纸很薄;bó,薄弱。……或者是声调不同,例如:骨:gú,骨头;gǔ,骨节、脊椎骨。……或者是声、韵、调里有两项或者三项不同,例如:吓:hè,恐吓;xià,吓坏了。……这些不同的读音往往是一个用在口语性较强的字眼里,一个用在书面性较强的字眼里。另一类异读字的读音相差很大。有的是意义相同,例如“尿”有niào和suī两读,“拗”有ào和niù两读。这往往是不同方言混合的结果。有的是意义毫无关系,是借用字形的结果。例如古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是重量单位。粮食论斗,是容量单位;因为十斗粮食的重量大致相当于一石,所以粮食也论石,一石等于十斗,又成了容量单位(至今有些方言里粮食还是论“石”)。后来又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人所能挑担的重量,于是一石又称一担,可是仍然写作“石”,于是“石”就在shí之外又添了dàn这个音。现代的异读是活在人们口头的,尚且有一部分已经在逐渐被淘汰,古代的异读只存在于古书的注释中,自然更不容易维持。还有一说,文言里的字已经全用现代音来读,很多古代不同音的字都已经读成同音,唯独这些破读字不予通融,是不是也有点儿过于拘泥呢?●王理嘉、符淮青、马真、李小凡(《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节选)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里的北京语音指的是北京音系。它的书面表现形式就是汉语拼音方案。以北京音系作为标准音,这是语音系统方面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就语言中有些字和词的读音来说也要加以规范化,因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字和词产生了读音分歧的现象,例如“飞跃”可以读fēiyuè,也可以读fēiyào;“秘密”也有mìmì和bìmì两种读法;“一会儿”可以读yīhuìr或yīhuǐr。……诸如此类的读音分歧现象,对学习普通话和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显然是不利的。我们必须加以明确的规范,大家才有可以遵循的标准。首先应该区别异读字、异读词以及一字多音之间的区别。异读字指字形和字义没有差别,但有不止一个读音的字。有些异读字在不同的词里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读法,那么这些词就叫异读词;但有些异读字在某些词里可以有不同的读法,而在另一些词里却只有一种读法,那么就字本身说它固然是异读字,但就这些词说,它却不是异读词,因为它在这些词里只有一种固定的读音。异读字、异读词跟一字多音也不是等同概念。汉字一字多音现象要区别几种不同的情形:(一)异义异读。例如:音乐yīnyuè/快乐kuàilè;率领shuàilǐng/效率xiàolǜ;播种bōzhòng/品种pǐnzhǒng;畜牧xùmù/牲畜shēngchù;难受nánshòu/灾难zāinàn;调和tiáohé/唱和chànghè。(二)同义异读。例如:遍biàn/piàn;颤chàn/zhàn;呆dāi/ái;刽guì/kuài;学xué/xiáo;俊jùn/zùn;舀yǎo/kuǎi;含hán/hén;俄é/è;脓nóng/néng。(三)部分同义异读。例如,“订”字在“预订、订单”里只有一种读法dìng,但在“装订”这个词里有dìng和dīng两种读法;“应”字在“应该、应当”里只读平声yīng,在“适应”里只读去声yìng,但是在“应许”里,既可读yīng,又可读yìng。第(一)类字不同的读音代表不同的意义,不能算异读字,就整个词说也不是异读词,不属于语音规范的范围。第(二)类是同一个汉字在所有不同的词里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读法,如“波浪、波涛、波动、音波、光波、电波”等,其中的“波”都有bō和pō两种读法,“波”就是异读字,这些词也都是异读词。第(三)类里的“预订、订单”,就词说只有一种读法,不是异读词,但就字说,“订”却是异读字,因为在“装订”这个词里,“订”有dìng和dīng两种读法,同时这也使“装订”成了异读词。(二)、(三)两类对于汉语语音规范化和汉语语音教学显然都是不利的。这种现象是学习普通话的障碍,不加以规范,大家就会无所适从。北京话的异读字有三百多个,构成的异读词常用的大约有一千二百多个。从语音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分为下列四类(例词中前一个读音是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初步审订的规范读音):1.声母不同的异读词。波浪bō/pō;荒谬miù/niù;缔结dì/tì;玩弄nòng/lòng;包括kuò/guò;步骤zhòu/zòu;接触chù/zhù;森林sēn/shēn;秘密mì/bì;机械xiè/jiè;商埠bù/fù;溃烂kuì/huì;包庇bì/pì;乒乓pīngpāng/bīngbāng;普遍biàn/piàn;接洽qià/xià;发酵jiào/xiào;暂时zàn/zhàn;蜕化tuì/shuì;赏赐cì/sì。2.韵母不同的异读词。熟练shú/shóu;娇嫩nèn/nùn;琴弦xián/xuán;降落luò/lè;跳跃yuè/yào;恶劣liè/lüè;露头lòu/lù;收获huò/hù;淡薄bó/báo;剥削bōxuē/bāoxiāo;学习xué/xiáo;惊蛰zhé/zhí;烙印lào/luò;飘浮fú/fóu;盟约méng/míng;嗟叹jiē/juē。3.声调不同的异读词。字迹jì/jī;疾病jí/jī;比较jiào/jiǎo;指导dǎo/dào;特殊shū/shú;危险wēi/wéi;帆船fān/fán;亚洲yà/yǎ;门诊zhěn/zhēn;拥护yōng/yǒng;侵略qīn/qǐn;质量zhì/zhí;复习fù/fú;日期qī/qí;教室shì/shǐ;不惜xī/xí;召集zhào/zhāo;号召zhào/zhāo;答复dá/dā;答理dā/dá;成绩jì/jī;咆哮xiào/xiāo;卓见zhuó/zhāo;一会儿huì/huǐ。4.其他。确凿záo/zuò;颜色sè/shǎi;住宅zhái/zhè;矛盾dùn/shǔn;麻雀què/qiǎo;傍晚bàng/páng;沸腾fèi/fú;芍药sháo/shuó;畸形jī/qí;暴露bào/pù;供给jǐ/gěi;巷道hàng/xiàng;恪守kè/què;贝壳ké/qiào;鲜血xuè/xiě;血淋淋xiě/xuè。异读的成因既然是多方面的,作为语音规范化的审音标准就不能定得太简单。为了解决异读词的问题,1956年专门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拟定了异读词读音的审订原则:(一)审音以词为对象,不以字为对象。如果有异读的字在所有的词里都有几种读法,那就只举一两个词为例,其余的都可以类推,如“波”一律读bō,不读pō,“复”一律读去声,不读阳平。有的字只在某个词里发生异读,在别的词里没有异读,审音的时候,只审订有异读的词,如只审订“装订”这个词,不涉及“预订”、“订单”等词。有的字在不同的词里有不同的读法,审音也要以词为对象,分别对待,如“大厦”的“厦”读shà,而“厦门”的“厦”读xià;“分泌”的“泌”读mì,而“泌阳”的“泌”读bì。(二)审音的标准,根据北京音系,但这不等于是每一个字都以北京话的读法为规范。一个字的读音在北京话里非常通行而不符合北京语音的一般发展规律,这个音还是可以采用,但同时也要考虑这个音在北方方言里用得是否广泛。例如,“危、帆”在北京话里有阴平和阳平两种读法,阳平的读法是符合一般发展规律的,但是阴平的读法不但在北京话里比阳平的读法通行,就是在北方方言里用得也比较广泛,因此,应该采用阴平的读法。但是,如果既不符合一般发展规律,又没有在北方方言里广泛通行,那就宁可放弃北京话的读法。例如,“暂”读zhàn,“诊”读zhēn,这些不符合发展规律的音就不采用,而把“暂”订为zàn,“诊”订为zhěn,因为这是符合一般发展规律并在北方方言里用得比较广泛的读音。(三)四呼不同的异读字,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为准。例如,“淋”采用lín,不采用lǘn或lún。(四)古代清声母的入声字在北京话里声调如果有异读,而其中有一个是阴平,原则就采用阴平。例如,“息”xī,“击”jī,不采用xí和jí。否则就逐字考虑,采用比较通行的读法。●曹先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中国语文》2002年第1期)内容层面,即审音的具体对象问题。第一,我们先要在词汇范围内明确:异读词是指普通话的词而非北京话里的土语词。这个道理无须申说,只要看一下普通话的定义就明白了。但是审音的时候还是把许多北京的土语词拉进来当作了审音的对象。《审音表》对《初稿》纳入审理中的土语词,采取三种处理方式:1.定为“统读”,否定土语词读音。如“指”,《初稿》规定在“指头”中读zhí,在“指甲”中读zhī,《审音表》规定统读zhǐ;“过”,《初稿》规定在“过分”(享受太过)中读guō,《审音表》规定:“除姓氏读guō外,都读guò”,是一种间接的否定处理。2.作肯定的处理。如“雀”规定在“雀子”一词中读qiāo,在“家雀儿、雀盲眼”中读qiǎo;“络”规定在“络子”中读lào。3.不予审理。如“方胜子”的“方”,《初稿》否定读fǎng;“子口”的“口”审定读轻声。《审音表》均置而不论。只有第三种处理是正确的:因为第一种规定,北京人做不到,他们怎么可以改变自己口语的读音呢?也没有这种必要。对非北京地区的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本来就读《审音表》所规定的音。第二种规定把土语音提升为规范音,增加了人们学习的负担,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如果要学习可以放到词汇中去个案解决,完全没有必要作一般性的规定。……第三,审音对象为单音字(词、词素)和多音字(词、词素)问题。单音词、词素,只有一个音读,现在又出现了其他的音读,构成异读,异读音之间没有区别意义的问题,如“癌”以前有两读:yán/ái;词素“谊”yī/yì等,审订时不涉及其他词、词素的音、义问题,操作上没有太多的困难。多音词中的异读情况相当复杂。先谈一般的多音字。其读音在某些复词中有异读。又分两种情况:1.两个音义都具有常用性,一般不相混,只是在某些复词中作为词素的音相混,有异读。如“处”读chǔ,具动词性;读chù,具名词性,在“处女”一词中,存在上声和去声两读。又如“转”有zhuǎn/zhuàn两读,审音中审理了“运转”的“转”之异读。在复合词中当词素的意义弱化时它的音会变得不稳定,如果是多音字,就出现上述异读。《现代汉语词典》(79年版)“运转”的“转”注去声,“旋转”的“转”注上声,其原因盖出于此。随着汉语词汇复音化趋势的增强,这种现象会增多。2.两个音义中有一个是常用的,另一个是不常用的,后者通常是表示特殊意义的词语,如“尺”chǐ/chě,chě只用于传统乐谱中一个记音符号;“氓”máng/méng,后者只用于古籍里指老百姓;“汗”hàn/hán,后者只用于“可汗”;“作”zuò/zuō,后者用于“作坊”等;“艾”ài/yì,后者只用于成语“自怨自艾”,等等。特殊的多音字包括文白异读、破读等,下面分别论述。第四,审音对象为文白异读问题。北京话里的文白异读绝大多数来自古入声字,主要是德、陌(麦)、铎、药、觉、屋诸韵字,韵母为单元音的是文读,韵母为复合元音的是白读(不算介音)。周祖谟先生说:“旧入声字有文白两读。如剥(bō,bāo),色(sè,shǎi),熟(shú,shóu),脉(mò,mài)等都是。”文白读在韵母上的分别是很整齐的。在北京话里有的采用了白读,如“轴”(zhóu,不取zhú),“宅”(zhái,不取zhè),“勺”(sháo,不取shuò);有的采用了文读,如“学”(xué,不取xiáo),“跃”(yuè,不取yào),“克”(kè,不取kēi),“鹤”(hè,不取háo)。但是有些是文白音并存的。作为异读,从早期的《国语常用字汇》到后来的《新华字典》,在注音的时候,或有所取舍,或二音并取,一为正读,一为又读。从字出发只能是这样处理。从词出发,文白的问题有的不能仅限于音的取舍。例如“色”读shǎi,用于口语,构词能力极弱;读sè,构词能力很强,如景色、姿色、成色、色盲、色素、色彩、色调、色厉内荏等,都不能读shǎi。“脉”白读mài,可用来构词,如脉冲、脉搏、脉络、山脉、叶脉、矿脉等,然而脉脉含情、温情脉脉要读mò。此类文白异读有互补性,不是一个取此音舍彼音的问题。第五,审音对象为破读音问题。现代词汇中留下的破读音呈减少的趋势,如成语“文过饰非”,“文”不再变读去声。这是语言在应用中自发性的调整,是参差不齐的。有一部分破读异读沉淀到现代词汇中,需要整理,如“骑”qí,作名词时读jì,为破读音,现统读qí,取消了破读音。也有破读音占了优势,取破读音的,如“胜”,按《说文》在力部,字的本义为“能担当”,段玉裁说“凡能举之、能克之皆曰胜,本无二音二义”,反切识蒸切,读平声;后指“胜利”为引申义,读去声,占了优势,现统读去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寻找“病因”,异读——选择正确的读法,课堂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8、红高梁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与创作,生命的颂歌,民间的战争视角,文化模式,故事怎样讲,感觉与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5、子夜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情节与主题,民族资本家形象的塑造,艺术成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