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威海人常吃的早餐食品中,人体生命活动主要供能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
    A.豆腐脑 B.茶叶蛋 C.油条 D.海带丝
    2.如图所示为4中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食品,某同学若长期以其中的一种食品为主食,则最易患佝偻病的是(  )

    A. B.
    C. D.
    3.玉米粥是我国北方冬季常做一种食物,主要原料是玉米面。思考一下:玉米种子中遇碘液变蓝的成分,在人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及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
    A.口腔 麦芽糖 B.胃 氨基酸
    C.口腔 葡萄糖 D.胃 葡萄糖
    4.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5.合理饮食,有利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所以青少年应多补充蛋白质
    B.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可静脉注射蛋白质
    C.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所以不要过度减肥
    D.饮食中缺铁,会影响身体对钙磷的吸收
    6.小彬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三支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①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②对照,变量是唾液淀粉酶
    D.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7.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PM2.5是造成雾霾天的主要因素,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并能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气管、肺泡 B.肺泡、支气管、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8.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9.如图,甲乙两条曲线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变化到乙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膈肌从乙变化到甲时,膈肌舒张
    C.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处于甲状态,胸腔容积扩大
    D.呼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处于乙状态,胸腔容积减小
    10.李明同学最近经常感到头晕、精神不振,跑起步来很疲劳。去医院检查其血液中的红细胞的数量为3×1012/L。根据你所学知识,你建议李明应该多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有助于治疗此病?(  )
    A.胡萝卜、白菜、豆腐
    B.牛奶、瘦肉、菠菜、铁强化酱油
    C.肥肉、油菜、火龙果、菠菜
    D.馒头、小米粥、面条
    11.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静脉管内都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有动脉瓣
    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
    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
    12.2010年七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正在进行.考试时,大脑思维要高速运转,其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以不经过的结构是(  )
    A.肺动脉 B.上腔静脉 C.右心室 D.左心房
    13.如图是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肾,则C中流着动脉血
    B.若B为小肠,则C中的营养物质与氧气含量增加
    C.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14.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的正确选择是(  )
    A.被农药污染的食品一定要充分煮熟再食用
    B.被毒蛇咬伤手臂后,应首先抓住伤口处的近心端
    C.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吹气者应始终捏紧被救者的鼻孔
    D.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15.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以下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心血管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
    B.高血压、吸烟和肥胖等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C.偶尔的醉酒对心血管不会产生影响
    D.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16.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
    A.水 B.尿素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17.孝孝陪爷爷到医院体检,发现爷爷的尿检结果异常,尿液成分中含有葡萄糖。你认为他爷爷的病变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内壁 C.肾小管 D.膀胱
    18.下表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组成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单位:克、100毫升)(  )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19.县运会上,运动健儿们都奋力向前、汗流浃背、面色通红。上述运动员身上的现象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①排泄
    ②保护
    ③调节体温
    ④感受外界刺激
    ⑤分泌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①③
    20.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  )
    A.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C.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1.若女性怀孕期间患有地方甲状腺肿,她所生育的孩子最有可能患下列哪种疾病?(  )
    A.呆小症 B.肢端肥大症
    C.侏儒症 D.甲状腺功能亢进
    22.下列各组疾病中,是由同一种激素紊乱引起的是(  )
    A.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 B.甲亢和糖尿病
    C.侏儒症和呆小症 D.糖尿病和坏血病
    23.某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倒造成胸部以下丧失运动功能。其可能摔伤的部位是(  )
    A.脑干 B.小脑 C.脊髓 D.下肢骨骼
    24.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C.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25.某学生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以至戳伤某个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是(  )
    A.外耳道 B.听小骨 C.鼓膜 D.耳蜗
    26.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谈虎色变”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精彩的喜剧引起观众哈哈大笑
    B.酸橘入口,分泌唾液
    C.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D.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
    27.下列物质或结构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及黏膜 B.吞噬细胞 C.溶菌酶 D.淋巴细胞
    28.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作用,这是因为唾液(  )
    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D.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9.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
    A.消化道传染病 切断传播途径
    B.呼吸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C.消化道传染病 保护易感人群
    D.消化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30.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二、非选择部分
    31.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B代表系统或器官),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经过①过程,最终分解成    ,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图中②过程代表    。
    (2)图中B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进行图中③过程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若咽喉有炎症从上肢静脉注射药物,则药液最先到达心脏的    ,药液到达患处至少经过心脏    次。
    (4)图中表示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用序号表示)。
    32.如图是人体的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包括    、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填序号)。
    (2)[2]肾小囊中的液体是    ,它是经    作用形成的。
    (3)1流出的液体是    ,形成它的主要器官是    。
    (4)若某人尿液检查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   。
    (5)血液流经肾脏后,   减少,   增多。

    33.如图所示,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图,乙图是人体某处局部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组织细胞间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填图中数字)。
    (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泵出的血液能达到全身各处的是    腔(填图中字母)。
    (3)若乙图中的⑥表示的血管在肺部,则甲图中与⑦和⑤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   (填图中数字),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变为    血。
    (4)A和B、C和D之间存在有    ,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证血液从    流向    。
    34.“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根据下列图示分析交警执勤的行为,回答相关问题:

    (1)李警官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的曲度可以调节,在    形成物像(填序号)。
    (2)他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将车停下。司机的行为属于    反射。
    (3)“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图乙中,司机耳中[   ]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的    形成听觉。
    (4)进一步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    ;其中能感受外界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的是    (填字母)。
    (5)“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酒驾带来的伤痛是铭心刻骨的,这是因为酒精会刺激我们的神经系统,如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造成的。
    35.打喷嚏的现象是指在将进入鼻腔的异物(如灰尘、细菌、花粉等)驱赶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异物进入鼻腔以后,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动作。打嚏喷时,声门紧闭,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粘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请分析回答:
    (1)打喷嚏时喷出的带有细菌病毒的飞沫、痰属于传染病环节中的    。
    (2)鼻腔内的皮肤和黏膜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     免疫。
    (3)卫生部规定,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必须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    。注射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注射疫苗为了发挥机体的    免疫作用。
    (4)肺泡内的粘膜和小肠绒毛的表皮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5)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季节,流感病毒从传染病角度看属于    ,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的预防流感,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属于    。
    (6)打喷嚏是一种反射活动,此反射活动中感受器位于   。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威海人常吃的早餐食品中,人体生命活动主要供能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
    A.豆腐脑 B.茶叶蛋 C.油条 D.海带丝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维生素、无机盐人体含量很少,但作用非常大。豆腐脑、茶叶蛋含蛋白质,海带丝含碘的无机盐,油条含油脂和糖类,是威海人常吃的早餐食品中供能物质含量最高的。
    故选:C。
    【点评】掌握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的主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为4中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食品,某同学若长期以其中的一种食品为主食,则最易患佝偻病的是(  )

    A. B.
    C. D.
    【分析】这是一道识图题,图中用坐标的方式给出了四种食物所含有的部分营养成分。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因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即使食物营养中含有钙,但由于身体缺维生素D最终会导致缺钙,使得幼年患佝偻病,因此补钙的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据此解答。
    【解答】解:A、食物A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
    B、食物B中含钙、维生素D都较少,若长期以食物B为主食,易患佝偻病;
    C、食物C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
    D、食物D中含钙、维生素D较多,不会导致人患佝偻病。
    故选:B。
    【点评】掌握维生素D和钙的作用,并能正确识图是做好此题的关键。
    3.玉米粥是我国北方冬季常做一种食物,主要原料是玉米面。思考一下:玉米种子中遇碘液变蓝的成分,在人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及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
    A.口腔 麦芽糖 B.胃 氨基酸
    C.口腔 葡萄糖 D.胃 葡萄糖
    【分析】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因此,玉米种子中遇碘液变蓝的成分是淀粉。
    【解答】解: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淀粉在人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及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口腔、葡萄糖。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4.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不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解答】解: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胆汁中虽然不包含任何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B错误;
    C、牛奶主要含蛋白质,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蛋白质的消化,C正确;
    D、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D正确。
    故选:B。
    【点评】关键是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5.合理饮食,有利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所以青少年应多补充蛋白质
    B.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可静脉注射蛋白质
    C.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所以不要过度减肥
    D.饮食中缺铁,会影响身体对钙磷的吸收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解答】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青少年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应该多吃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A正确。
    B.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故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不可静脉注射蛋白质,可以静脉注射氨基酸,B错误。
    C.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因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脂肪也是主要作为备用能源,C错误。
    D.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D错误。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的是合理营养的知识.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
    6.小彬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三支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
    B.①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①②对照,变量是唾液淀粉酶
    D.②③对照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解: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正确;
    B、①③对照,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
    C、①②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C正确;
    D、②③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7.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PM2.5是造成雾霾天的主要因素,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并能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气管、肺泡 B.肺泡、支气管、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气管、支气管、肺泡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图中1是鼻腔、2是咽、3是喉、4是气管、5肺,据此解答。
    【解答】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能对进入体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使之温暖、湿润、清洁。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以后,再经过气管、支气管进入肺泡。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8.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分析】(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
    (2)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通气,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据此解答: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人一旦溺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
    故选:A。
    【点评】注意溺水时,受阻碍的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9.如图,甲乙两条曲线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变化到乙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膈肌从乙变化到甲时,膈肌舒张
    C.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处于甲状态,胸腔容积扩大
    D.呼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处于乙状态,胸腔容积减小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如图中乙;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如图中甲。据此解答。
    【解答】解: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所以膈肌从甲到乙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A错误;C错误;
    B、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所以膈肌从乙变化到甲时,处于呼气状态,膈肌舒张,B正确;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10.李明同学最近经常感到头晕、精神不振,跑起步来很疲劳。去医院检查其血液中的红细胞的数量为3×1012/L。根据你所学知识,你建议李明应该多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有助于治疗此病?(  )
    A.胡萝卜、白菜、豆腐
    B.牛奶、瘦肉、菠菜、铁强化酱油
    C.肥肉、油菜、火龙果、菠菜
    D.馒头、小米粥、面条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解答】解:红细胞正常值:男(4.0~5.5)×1012个/升;女(3.5~5.0)×1012个/升,李明红细胞少于正常值,说明李明贫血,红细胞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这就决定了红细胞具有携带氧气的功能,红细胞少,组织细胞缺氧,因而会出现比老、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选项中B含有丰富的铁和蛋白质,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明确红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就能解决此题。
    11.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静脉管内都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有动脉瓣
    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
    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
    【分析】根据各种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分析解答。
    【解答】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最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厚,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故A正确;
    B、静脉管内都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无瓣膜,故B错误;
    C、毛细管内血流速度非常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故C错误;
    D、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静脉,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特点。
    12.2010年七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正在进行.考试时,大脑思维要高速运转,其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以不经过的结构是(  )
    A.肺动脉 B.上腔静脉 C.右心室 D.左心房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和途径.
    【解答】解: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脑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脑部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故选:D。
    【点评】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和途径,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扩散到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
    13.如图是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肾,则C中流着动脉血
    B.若B为小肠,则C中的营养物质与氧气含量增加
    C.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分析】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向是:动脉→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解答】解:A、经过肾脏的血液循环属于体循环,所以,若B为肾,则C肾静脉中流着静脉血,A错误。
    B、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流经小肠的血液循环部分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故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因此,若B为小肠,则C中的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B错误。
    C、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所以,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
    D、同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所以,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代表的可能是肾小球,也可以代表心脏,D错误。
    故选:C。
    【点评】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4.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的正确选择是(  )
    A.被农药污染的食品一定要充分煮熟再食用
    B.被毒蛇咬伤手臂后,应首先抓住伤口处的近心端
    C.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吹气者应始终捏紧被救者的鼻孔
    D.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在远心端结扎;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静脉血管出血,通常扎远心端,血不会回流,就不会失血;据此解答。
    【解答】解:A、被农药污染的食品煮熟后仍有污染,不能食用,A错误;
    B、但为防止伤口处的蛇毒由静脉流回心脏进行循环,应扎近心端。假设动脉被咬,为何也要阻止静脉血回流,原因很简单,其一,静脉是动脉内血液回流的必经路径;其二,一条动脉沿途有很多个小侧枝,每个侧枝都通向静脉,你阻断动脉远端,有毒的血液可以回流,通过侧枝进入一个较近的回路,从静脉回流到心脏。所以抢救时只能阻断近心端回流通道。因此,小明的前臂被被蛇咬伤,不论是动脉、静脉、还是毛细血管,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近心端。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B正确;
    C、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C错误;
    D、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被毒蛇咬伤,防止蛇毒扩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以下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心血管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
    B.高血压、吸烟和肥胖等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C.偶尔的醉酒对心血管不会产生影响
    D.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据此解答。
    【解答】解:A、心血管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A正确。
    B、高血压、吸烟和肥胖等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B正确;
    C、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因此偶尔的醉酒对心血管也会产生影响,C错误;
    D、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特点和预防措施是关键。
    16.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
    A.水 B.尿素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分析】患尿毒症的人肾脏的功能受损,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如图:

    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解答】解:A、水属于营养物质,可以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只是多余的水才是代谢废物,A不符合题意;
    B、尿素属于代谢废物,大部分的尿素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B符合题意;
    C、无机盐属于营养物质,可以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只是多余的无机盐才是代谢废物,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关于排尿的意义,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
    17.孝孝陪爷爷到医院体检,发现爷爷的尿检结果异常,尿液成分中含有葡萄糖。你认为他爷爷的病变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内壁 C.肾小管 D.膀胱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答】解: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若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全部重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因此,爷爷的“尿液成分中含有葡萄糖”,表明他爷爷的病变部位是肾小管。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18.下表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组成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单位:克、100毫升)(  )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解答】解: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实现的,而不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错误;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而不是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错误;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的,而不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错误;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19.县运会上,运动健儿们都奋力向前、汗流浃背、面色通红。上述运动员身上的现象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①排泄
    ②保护
    ③调节体温
    ④感受外界刺激
    ⑤分泌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①③
    【分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作用。
    【解答】解: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所以,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这些事实体现了皮肤的①排泄和③调节体温的功能。
    故选:A。
    【点评】熟记皮肤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
    20.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  )
    A.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B.上皮组织、神经组织
    C.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分析】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据此答题。
    【解答】解:通过学习可知: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人体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是由不同的组成构成的一个器官。其中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题干中“皮肤不慎被划破”,说明皮肤中有上皮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会流血,说明皮肤有结缔组织;感觉到疼痛,说明有神经组织。因此,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有的组织依次是: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可见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是考试的重点,要好好掌握。做这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的叙述总结皮肤可能有的组织。
    21.若女性怀孕期间患有地方甲状腺肿,她所生育的孩子最有可能患下列哪种疾病?(  )
    A.呆小症 B.肢端肥大症
    C.侏儒症 D.甲状腺功能亢进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
    【解答】解:A、当饮食中缺碘,就会导致甲状腺合成不足,容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如果是这样的孕妇怀孕,其生育的孩子在幼年期会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以会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A正确;
    B、肢端肥大症是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B错误;
    C、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智力正常,C错误;
    D、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成年时甲状腺分泌过多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以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22.下列各组疾病中,是由同一种激素紊乱引起的是(  )
    A.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 B.甲亢和糖尿病
    C.侏儒症和呆小症 D.糖尿病和坏血病
    【分析】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异常症状如图所示:

    激素名称
    分泌地
    生理作用
    分泌过多
    分泌过少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亢
    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食物中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影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合成和糖分分解,降低血糖

    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
    【解答】解:A、肢端肥大症,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巨人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A符合题意;
    B、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呆小症是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坏血病是由缺乏维生素C引起,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激素分泌异常症状,可结合上面表格中的内容来比较记忆。
    23.某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倒造成胸部以下丧失运动功能。其可能摔伤的部位是(  )
    A.脑干 B.小脑 C.脊髓 D.下肢骨骼
    【分析】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
    【解答】解: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若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说明脊髓从腰部横断,脊髓里腰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同时大脑的“指令”也不能传到下肢了,造成下肢功能丧失。
    故选:C。
    【点评】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但其反射活动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24.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变大
    C.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分析】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解答】解:A、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因此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由小变大,A错误。
    B、人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晶状体曲度调节完成的。看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变小。B错误;
    C、由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形成信号图象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C错误。
    D、由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D正确。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25.某学生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以至戳伤某个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是(  )
    A.外耳道 B.听小骨 C.鼓膜 D.耳蜗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据此解答.
    【解答】解: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鼓膜的作用.
    26.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谈虎色变”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精彩的喜剧引起观众哈哈大笑
    B.酸橘入口,分泌唾液
    C.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D.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解:BCD、“酸橘入口,分泌唾液”、“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都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A、“精彩的喜剧引起观众哈哈大笑”,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谈虎色变”是条件反射,因此与“谈虎色变”属于同一类型的是“精彩的喜剧引起观众哈哈大笑”。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27.下列物质或结构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及黏膜 B.吞噬细胞 C.溶菌酶 D.淋巴细胞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下表: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ABC、皮肤即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BC不符合题意;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28.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作用,这是因为唾液(  )
    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D.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解答】解: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这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通过杀菌物质消灭进入人体的病菌。
    29.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
    A.消化道传染病 切断传播途径
    B.呼吸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C.消化道传染病 保护易感人群
    D.消化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解答】解: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像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其防护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A。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其预防措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0.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分析】(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免疫力。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因此,再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时所花时间大大缩短,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快、量多且持续时间长。
    【解答】解:A、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正确;
    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B正确;
    C、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但是会慢慢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
    二、非选择部分
    31.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B代表系统或器官),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经过①过程,最终分解成  氨基酸 ,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胃液、胰液、肠液 ;图中②过程代表  吸收 。
    (2)图中B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  呼吸运动 实现的,进行图中③过程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舒张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若咽喉有炎症从上肢静脉注射药物,则药液最先到达心脏的  右心房 ,药液到达患处至少经过心脏  两 次。
    (4)图中表示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③、⑤、⑥ (用序号表示)。
    【分析】题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其中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呼气,④吸气,⑤排出汗液,⑥尿的形成和排出,⑦表示排遗。AB代表系统或器官,其中A循环系统、B肺。
    【解答】解:(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经过①消化过程,最终分解成氨基酸,在此过程中,在胃内的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初步消化,到小肠内有肠液和胰液内消化蛋白质的酶,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故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胃液、胰液和肠液,②表示吸收。
    (2)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图中③、④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进行图中③表示呼气过程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3)某人患有咽喉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病灶处。因此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药物需经过心脏两次才能到达病灶。
    (4)人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图中③肺,主要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余的水等气体,⑤皮肤主要排出体内产生的水分,尿素和无机盐,⑥肾脏,排出尿素水等物质。
    故答案为:
    (1)氨基酸;胃液、胰液、肠液;吸收
    (2)呼吸运动;舒张
    (3)右心房;两
    (4)③、⑤、⑥
    【点评】此题考查了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32.如图是人体的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包括  3 、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填序号)。
    (2)[2]肾小囊中的液体是  原尿 ,它是经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 作用形成的。
    (3)1流出的液体是  尿液 ,形成它的主要器官是  肾脏 。
    (4)若某人尿液检查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4 ] 肾小管 。
    (5)血液流经肾脏后, 尿素、氧气等 减少, 二氧化碳等 增多。

    【分析】图中:1集合管,2肾小囊,3肾小球,4肾小管。
    【解答】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所以,肾单位包括3肾小球、2肾小囊和4肾小管三部分。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2]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它是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或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的。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1收集管流出的液体是尿液,形成它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4)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所以,若某人尿液检查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4]肾小管。
    (5)肾脏作为一个组织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故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所以,血液经过肾脏后,肾静脉中的尿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故答案为:(1)3。
    (2)原尿;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或肾小球的过滤)。
    (3)尿液;肾脏。
    (4)[4]肾小管
    (5)尿素、氧气等;二氧化碳等。
    【点评】熟记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单位的各结构和功能。
    33.如图所示,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图,乙图是人体某处局部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组织细胞间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⑥ (填图中数字)。
    (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泵出的血液能达到全身各处的是  D 腔(填图中字母)。
    (3)若乙图中的⑥表示的血管在肺部,则甲图中与⑦和⑤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④ 、 ③ (填图中数字),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变为  动脉 血。
    (4)A和B、C和D之间存在有  房室瓣 ,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证血液从  心房 流向  心室 。
    【分析】观图可知: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①是上下腔静脉、②是主动脉、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⑤是动脉、⑥是毛细血管、⑦是静脉,据此解答。
    【解答】解:(1)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在组织细胞间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⑥毛细血管。
    (2)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泵出的血液能达到全身各处的是[D]左心室。
    (3)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所以,若乙图中的⑥表示的血管在肺部,则甲图中与⑦静脉血管和⑤动脉血管相连的血管分别是④肺静脉、③肺动脉,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变为动脉血。
    (4)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A和B、C和D之间存在有房室瓣,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故答案为:(1)⑥。
    (2)D。
    (3)④;③;动脉。
    (4)房室瓣;心房;心室。
    【点评】掌握心脏、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小肠的功能等知识可解答。
    34.“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根据下列图示分析交警执勤的行为,回答相关问题:

    (1)李警官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② 的曲度可以调节,在  ③ 形成物像(填序号)。
    (2)他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将车停下。司机的行为属于  复杂(或条件) 反射。
    (3)“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图乙中,司机耳中[ ④ ] 耳蜗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的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4)进一步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  a→b→c→d→e ;其中能感受外界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的是  a (填字母)。
    (5)“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酒驾带来的伤痛是铭心刻骨的,这是因为酒精会刺激我们的神经系统,如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大脑和小脑  造成的。
    【分析】图甲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视神经。
    图乙中:①鼓膜,②听小骨,③听神经,④耳蜗。
    图丙中,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抠、d传出神经、e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解:(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李警官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②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在③视网膜形成物像。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李警官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将车停下,司机的行为属于复杂(或条件)反射。
    (3)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图乙中,司机耳中④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用图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李警官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a→b→c→d→e。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故该反射弧中能感受外界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的是a(感受器)。
    (5)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大脑和小脑造成的。
    故答案为:(1)②;③。
    (2)复杂(或条件)。
    (3)④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4)a→b→c→d→e;a。
    (5)大脑和小脑。
    【点评】此题考查了眼、耳和反射弧的结构,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35.打喷嚏的现象是指在将进入鼻腔的异物(如灰尘、细菌、花粉等)驱赶时出现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射”。异物进入鼻腔以后,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动作。打嚏喷时,声门紧闭,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粘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请分析回答:
    (1)打喷嚏时喷出的带有细菌病毒的飞沫、痰属于传染病环节中的  传播途径 。
    (2)鼻腔内的皮肤和黏膜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  非特异性  免疫。
    (3)卫生部规定,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必须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  抗原 。注射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注射疫苗为了发挥机体的  特异性 免疫作用。
    (4)肺泡内的粘膜和小肠绒毛的表皮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
    (5)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季节,流感病毒从传染病角度看属于  传染源 ,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的预防流感,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6)打喷嚏是一种反射活动,此反射活动中感受器位于 鼻腔内的粘膜 。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飞沫和痰属 于传播途径。
    (2)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新生儿刚出生就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4)肺泡和小肠绒毛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或营养物质的吸收。
    (5)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流感病毒能使人得流感,因此属于病原体。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能保护易感人群从而有效的预防流感。
    (6)打喷嚏是一种反射活动,它也依赖反射弧结构完成反射。那么,此反射活动中感受器位于鼻腔内的粘膜。
    故答案为:(1)传播途径。
    (2)非特异性。
    (3)抗原;特异性。
    (4)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5)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6)鼻腔内的粘膜。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需对所学知识扎实掌握,灵活运用。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0/27 18:46:00;用户:2889923602;邮箱:2889923602@qq.com;学号:20860656

    相关试卷

    76,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76,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人人有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