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版,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命活动调节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2.研究植物的向性时,小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蚕豆种子的向光性
B.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
3.大火发生时,人们惊慌失措。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配合完成的
B.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快速奔跑时,呼吸加深加快,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膈的顶部下降
D.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增强,机体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加
4.马拉松比赛是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竞技能力的比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后,立即起跑,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运动员的运动主要受大脑控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
C.运动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也参与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D.运动中,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和增加汗液分泌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5.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图中,探究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有等量煮熟的种子做对照实验
B.乙图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可以用Ba(OH)2溶液代替NaOH溶液
C.丙图中,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以此检查大脑皮层是否正常
D.丁图中,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时,可通过滴加碘液检验实验结果
二、填空题
6.网红“捕蝇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本生长在养份比较贫瘠的湿地的。因它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快速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所以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当有小虫闯入时,捕蝇草能快速产生捕食运动,这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1)下列现象中与捕蝇草感应性不属于同一类的是______。
A.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
B.植物的根都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C.郁金香的花在温度高时开放,温度低时闭合
(2)捕蝇草能捕食昆虫并消化其养份,可把它归类为植物,这样归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
7.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①传送画面数集影像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
8.内窥镜是医学上常用的医疗器械,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可以从口腔或者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_____(填器官名称)相连。由内窥镜发现胃部肿瘤,需手术切除时,为减少病人疼痛,大型手术前通常给病人全身麻醉,目的是使_____无法形成痛觉;
三、探究题
9.莴苣(如图)含有多种有利人体健康的物质,是一种常见的蔬菜。
(1)莴苣中某些物质能促进胰岛素发挥作用,以调节人体血液中的________含量。
(2)将新鲜莴苣密封在保鲜袋中,一段时间后,保鲜袋内壁出现大量水珠。这些水分主要来自莴苣的哪项生命活动?________ 。
(3)莴苣种子萌发受光照影响。为研究光照情况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小明选用500粒饱满的莴苣种子,平均分成五组,在黑暗环境中吸足水后,放置在适合生长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要使首种子的萌发率接近100%,需要的光照情况是________。
10.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平均体重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______
11.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
Ⅱ.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的个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____(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 ____ ,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12.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其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索。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 ________。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仪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________。
13.根据图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比较高的是________处,细胞生长较快的是________处,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4.2020年5月27日,由8名专家组成的中国团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珠峰常年积雪不化,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峰顶最低气温常年在-30°C至-40°C,这为登顶珠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积雪和大风严重阻碍了队员们的步伐,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些能量由________作用产生。
(2)在登山过程中,队员们手脚并用,心跳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快,这是人体______和激素共同调节的过程。
(3)峰顶气温低,队员们的皮肤血管________,通过打寒颤来增加产热。同时寒冷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使胰岛素分泌________,使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寒冷刺激。
15.图甲是运动会男子100m比赛的场景,图乙为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图丙为骨、骨骼肌、关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考试时学生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此反射类型是_____
(2)小科同学在起跑前被旁边同伴不小心踩到脚,他迅速抬起了自己的脚。此时反射弧的传导途径是_________
(3)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进行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_____
16.体温恒定使哺乳动物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某科研小组对12只某种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状态(非运动、非进食)时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根据图像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该哺乳动物静止代谢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呈现如图波动。(已知:该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机理与人体类似;动物的代谢率以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耗氧量来表示,代谢率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___
17.有“天台披萨”之称的麦饼,是天台的特色小吃之一、
(1)品尝麦饼时,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形成美妙的味觉。完成这整个过程的神经结构是_____。
(2)制作麦饼的原料—面粉,其主要成分淀粉,消化后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可转变为人体的脂肪,实现这一转变是通过_____(选填“同化作用”或“异化作用”)。
18.体育中考是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政策,其中包括长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测试项目。请联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________(填“反射弧”中某环节)做出处理,肱二头肌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牵引骨骼向上运动。
(2)长跑过程中需靠血管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散热。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可使散热增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汗腺分泌增加,汗液增多,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但不能改变产热多少,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骨骼肌收缩减弱,使产热减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减少,代谢率下降,使产热减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此实验是研究植物的向性,植物的向性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种子萌发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是:根垂直向地下生长,芽改变方向背地生长,结论是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芽具有背地性。
【详解】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的向性,包括根向地性,和芽的背地性,故A错误。
B.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满足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故B正确。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方向得出结论,故C错误。
D.该实验证明芽与根生长的方向,得出植物的向性,根具有向地性,芽具有背地性,不是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3.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
A.由图可知,人类听到警报声后存在两条反射弧,一条通过神经中枢直接到达肌肉,这个过程是神经调节,还有一条到达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该过程是激素调节;所以整个过程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A正确。
B.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听到警报声逃生,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简单反射,B错误。
C.快速奔跑时,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会加快;吸气时,肺部压强减小,膈肌下降,C正确。
D.肾上腺激素增多,会是人体的呼吸、心跳加速,代谢加快,产生的能量增加,耗氧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4.B
【解析】
【分析】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详解】
A.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后,立即起跑,该反射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A错误。
B.运动员的运动主要受大脑控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B正确。
C.运动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也参与调节,属于激素调节,C错误。
D.运动中,人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和增加汗液分泌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D错误。
【点睛】
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叫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血液的运输而起作用的。关键要明确二者的关系,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也会影响到神经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5.C
【解析】
【分析】
(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膝跳反射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实验活动,其感受器是位于膝盖下方肌腱内;该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的产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至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传至大腿上的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产生小腿跳起的动作。
(3)唾液淀粉酶的能催化淀粉,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详解】
A.要探究“ 种子能否进行呼吸作用时 ”需要一组的种子是存活的,一组是死亡的,其它条件相同,所以可以采用等量煮熟的种子做对照实验,A正确。
B.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也能够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代替氢氧化钠溶液,B正确。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以此检查脊髓是否正常,C错误。
D.该实验中,酶能够催化分解淀粉,如果酶的活性较强,则淀粉会被分解,滴加碘液之后不会变蓝色; 如果酶的活性较弱,则淀粉不会被分解,滴加碘液之后会变蓝色,故可以通过滴加碘液检验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中变量的判定。
6. A、B 它的细胞结构中含有叶绿体、细胞壁,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解析】
【分析】
(1)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应激性是指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合目的的反应,使生物体能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应激性与活动性是生物对自然信息的本能反应。
(2)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①细胞构造方面:植物有细胞壁,有叶绿体,有中央大液泡,动物则没有这些结构;②生理活动方面: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而动物能够运动;③植物由于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不能,据此解答。
【详解】
(1)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转动,这说明生物具应激性,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植物的运动主要是受某些外界条件的刺激而引起的。其中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的叫做向性运动。向性运动又包括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植物的根都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属于植物的应激性。因此下列现象中与捕蝇草感应性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B。
(2)植物和动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动物和植物都能繁殖后代;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植物和动物都具有新陈代谢;植物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不能,这是植物与动物区分的最根本依据。同时植物有细胞壁,动物没有。
【点睛】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认识和理解。经常出一些根据某些事例来判定是否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的试题。
7. 凸透 感受器 短(或“近”、“小”)
【解析】
【详解】
(1)眼球相当于是可调节凹凸程度的凸透镜;
(2)人工视网膜接收到画面,产生的刺激向上传递,因此人工视网膜相当于接受刺激的感受器;
(3)向远处眺望时,相当于物距增大,所以为了依然能够接收到清晰的实像,相距要变小,即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
8. 咽 大脑
【解析】
【分析】
(1)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2)人的感觉都是在大脑中相应的感觉中枢中形成的。
【详解】
因为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所以内窥镜可以从口腔或者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由内窥镜发现胃部肿瘤,需手术切除时,为减少病人疼痛,大型手术前通常给病人全身麻醉,由于痛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所以目的是使大脑无法形成痛觉。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9. 葡萄糖 蒸腾作用 阳光直射一段时间后立即进行黑暗处理
【解析】
【分析】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所以莴苣中某些物质能促进胰岛素发挥作用,以调节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2)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因此保鲜袋内壁上出现的大量水珠大部分来自于幼苗的蒸腾作用,叶是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
(3)据图可见:推测要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接近100%,需要的光照情况是阳光直射5~10分钟,黑暗处放置48小时。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实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10. 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如图所示: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该实验是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而设计的。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实验中切除垂体的目的是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变量是生长激素。
(4)预测实验结果如图:
【点睛】
“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11. 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体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n4>n1+n3-n2或(n4-n2)>(n1-n2)+(n3-n2)
【解析】
【分析】
(1)探究实验的原则:变量的唯一性和设置对照实验。
(2)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
【详解】
(1)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这样甲与乙形成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2)实验中有明显的错误: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3)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实验设计: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长激素,丁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据柱状图可见:n4>n1+n3-n2,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以及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
12. 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甲鼠 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解析】
【分析】
(1)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3)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
(1)根据提出的问题: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作出假设: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
(3)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乙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结果出现甲鼠尿液葡萄糖含量远低于乙鼠尿液葡萄糖含量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
(4)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点睛】
注意:由于胰岛素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口服胰岛素,会在人体的胃和小肠内被消化,最终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不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13. C.D A.D 重力作用D点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了该处茎的生长,而重力作用使C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了C处根的生长
【解析】
【分析】
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本题是对生长素是作用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考查,梳理生长素的作用和作用特点及植物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然后进行解答。
【详解】
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比较高的是C、D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的是A、D处,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在根部C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A侧长得快,C侧长得慢,所以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D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D侧长得快、B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重力作用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4. 呼吸 神经 收缩 减少
【解析】
(1)在生物体的一生中,各种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许多能量,才能使生物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维持生命;人或者奔跑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2)人的生命活动需要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
(3)人运动时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是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是小脑。
【详解】
(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其中的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大部分的能量用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积雪和大风严重阻碍了队员们的步伐,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些能量由呼吸作用产生。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在登山过程中,队员们手脚并用,心跳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快,这是人体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的过程。
(3)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体内的产热量会明显增加,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属于非条件反射,所以峰顶气温低,队员们的皮肤血管收缩,通过打寒颤来增加产热。同时寒冷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寒冷刺激。
【点睛】
知道人的生命活动需要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是解题的关键。
15. 条件 A→B→E→C→D ③④①②
【解析】
【分析】
(1)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
【详解】
(1)考试中学生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此反射类型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
(2)小科同学在起跑前被旁边同伴不小心踩到脚,他迅速抬起了自己的脚,属于一种简单反射,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
【点睛】
掌握反射的类型、反射弧的传导途径、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本题解题关键。
16.①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哺乳动物的散热速度和方式,为保持体温恒定,哺乳动物可通过调节代谢率以改变产热;②当环境温度低于28℃时,温度越低,散热越快,该哺乳动物以提高代谢率,增强呼吸作用,来增加产热;③当环境温度在28~35℃时,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较接近,通过其他方式调节散热速度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因此产热少且稳定,代谢率低且基本不变;④当环境温度高于35℃(即高于体表温度)后,温度越高,汗液蒸发散热加剧,生命活动旺盛,耗氧增加,代谢加快;因代谢加快所增加的产热少于汗液散热,因此总产热与总散热依然能保持平衡
【解析】
【分析】
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在体温调节机构的控制下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
【详解】
①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哺乳动物的散热速度和方式,为保持体温恒定,哺乳动物可通过调节代谢率以改变产热②当环境温度低于28℃时,温度越低,散热越快,该哺乳动物以提高代谢率,增强呼吸作用,来增加产热。
③当环境温度在28℃-35℃,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较接近,通过其他方式调节散热速度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因此产热少且稳定,代谢率低且基本不变。
④当环境温度高于35℃(即高于体表温度)后,温度升高,汗液蒸发散热加剧,生命活动旺盛,耗氧增加,代谢加快;因此代谢加快所增加的产热少于汗液散热,因此总产热与总散热依然能保持平衡。
【点睛】
人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安静状态下,肝脏是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而在运动状态下,骨骼肌则成为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
17. 反射弧 同化作用
【解析】
【分析】
(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2)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详解】
(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品尝麦饼时,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形成美妙的味觉。完成这整个过程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2)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异化作用(又叫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同化作用(又叫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因此麦饼消化后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可转变为人体的脂肪,实现这一转变是通过同化作用。
【点睛】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新陈代谢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8. 神经中枢 收缩 舒张 增加
【解析】
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
【详解】
(1)反射弧中能对刺激进行处理的结构是神经中枢;牵引骨骼向上运动,肌肉需要收缩,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神经中枢做出处理,肱二头肌收缩,牵引骨骼向上运动。
(2)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长跑过程中人体产热增加,因此散热也要增加,此时血管处于舒张状态。
【点睛】
掌握产热与散热平衡等是本题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 :电与磁综合(word版,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 :太阳与月球(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练习 :有机物(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