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展开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杜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苦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與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C.礼因为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远去的东栅
张会芬
东栅,是乌镇东边的一条街。2005年,我初到乌镇,进大门便看到几只乌篷船泊在澄碧的河里,河边青檐黛瓦的房子静默如画。镇中心有一个戏楼,往西是西栅,东边即东栅。长而弯曲的石板路,错落整齐的老房子,就那么静静地在我面前延展,我一时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在故乡。
在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上,我独自慢慢走,慢慢品味着每一道厚实的木门,每一扇木格窗户。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林家铺子里寂静无人,柜台上光溜溜的,静默的物什无声地暗示着曾经的热闹。茅盾故居就坐落在林家铺子斜对面,走进去仿佛就把满屋子的书香带在了身上。
河边的木板房里,有几家店铺。一位老太太坐在柴火灶前卖点心,热气腾腾的蒸锅上,是用荷叶包着的粑粑。我买了一个剥开来吃,那淡淡的甜味、清清的荷香让人回味隽永。临街住房的门半掩或敞开,里面的人说话声音极小,有老人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有女子低头缝着蓝花布包……我的脚步不想迈动,真想留下来享受这静谧安适的日子。
东栅尽头,几个女子在河边浣衣,小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我伫立在廊桥上,左岸回廊人迹寥落,中间河水碧澈如镜,右边民居似水墨画。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
2010年夏再到乌镇,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许多游客蜂拥而来。素净的乌镇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河边,街上,小巷,桥头,到处充斥着导游沙哑的声音、游人的吵嚷和攒动的人头。窄窄的石板街上,游人挨挨挤挤,前脚抵着他人的脚跟,后脚可能被人踩掉了鞋子……乌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显得喧嚣和烦躁。
东栅临街的人家大门紧闭,似已没人居住的房子杳无生气。河边也消失了浣衣的女子和玩耍的小孩,而那河水,已由澄碧变成黯深的绿。踩在东栅的小街上,我似乎听到青石板的哭泣。有导游说,西栅已将临街临河的房屋改造成了度假村,供游客住宿玩乐……我咽喉发干,心底苦涩,脚步随着人流匆匆向前,只想快速逃离。
梦中的故乡没有了。乌镇这位江南静女,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前行,已变得面色黯淡,妆容不整,她似乎也逃不出周庄的宿命。在人们从文化遗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也随之慢慢消逝。
再见了,我的东栅!你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记忆里把你留存,由此而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
(选自《短篇原创文学·散文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昔日乌镇视作自己梦中的故乡,徘徊在乌镇恋恋不愿离去,体现了对静谧安适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面对经济大潮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而深怀叹惋之情。
B.作者初到乌镇时,乌镇就像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之对视;再到乌镇,乌镇变成了蓬头垢面的女子。对比鲜明的比喻,表达出作者对变化后乌镇的遗憾与怨愤。
C.戏楼,青檐黛瓦的房子,寂静的林家铺子,满是书香的茅盾故居,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勾勒出乌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D.本文言简字约,对景物的描摹既准确生动,又雅致通畅。语言平直而充满韵味,即使比喻也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将内心深沉的情感与简淡的语言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别致的感受。
(2)文章写了乌镇两个阶段的特点,作者对乌镇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作者为何两次逃离乌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语句中画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 愀然:神秘的样子
B.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
C.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D.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D.月出于东山之上
(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本不是我该占有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
B.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
C.本不是我该占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
D.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后刺史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迁刑部侍郎。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欲复用之,持示宰相。皇甫镈素忌愈直,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为隶。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B.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C.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D.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市,本指宫中市场,此处指中唐时宦官在民间市场以宫市名义贱价强买的弊政。
B.刺史,是官名,起初为中央派往地方巡行郡县的监察官,后为州级最高行政长官。
C.卒,在中国古代指高官去世,其他表“死亡”的词语还有“崩”“薨”“不禄”等。
D.礼部,是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从小记忆能力超群,每天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忠言直谏,屡次触怒皇帝。他曾因上疏论事被贬阳山令,又因反对迎取佛骨而激怒皇帝,惊动朝廷内外,外戚权贵也说他的坏话,最终被贬潮州。
C.韩愈知恩图报,又能抚恤孤弱。他三岁丧父,由嫂郑氏抚养成人,后为嫂服丧报恩;凡亡故的内外亲友,如果无后,他就资助嫁其孤女,救助其家人。
D.韩愈崇文重教,终成文章泰斗。他广授弟子,影响甚大;推崇汉代文章,自成大家,其文博大精深,深受后世学者景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
(5)韩愈关心民生疾苦,深受百姓爱戴。请举例说明韩愈关心百姓及深受百姓爱戴,用自己的话各举一例。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
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的中心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客动人的箫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乡土文化既是__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_,更是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填入括号内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轰轰烈烈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霜
C.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信心百倍 饱经风霜
D.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沧海桑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保持乡村特色、传承乡土文化成为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3)文中开头用了下列三个分句阐释乡土文化的内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
②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
③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A.①③②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②③
七、语言表达
下面是某校高二年级期末家长会邀请函的主体部分,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学校决定于2月5日,上午9:00至11:00在大礼堂召开高二年级学生家长会。我们热忱通知您在闲暇之余抽出宝贵时间光临学校,到时候我们将真诚沟通,共同搭建家校联系的平台。您的热情参与和较为正确的意见,会有力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您的心愿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期盼您的参与,等着您的到来。
以“潮·起汕头,韵·动亚洲”为主题的第三届亚青会将于2021年11月20日至28日在海滨城市汕头举行,下图是第三届亚青会的会徽,请写出该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请忽略字母和数字)。要求语意简明,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八、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萤火虫
并非不知道,
最暗的星,
也比我更辉煌,
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
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答案】
B
D
C
【考点】
信息筛选与概括
分析论证结构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
(3)本题考查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
(1)A.“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原文第一段没有提到“我们”,只是说“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C.“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错,第四段“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D.“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文中没有体现,无中生有。
故选B。
(2)D.“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错,不是很多处,只有第一段和第四段。
(3)C.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说“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B
(2)2005年的乌镇:环境整洁幽静,生活简静安适,富有传统韵味和文化内涵。作者对此充满向往、喜爱与留恋。
2010年的乌镇:环境恶化,居民减少,游客蜂拥嘈杂,幽静的小镇变成了度假娱乐场所。作者对此感到遗憾、失望、惋惜。
(3)第一次“落荒而逃”,是因为发现自己的芜杂、浮躁和虚荣而感到惭愧,把自身和乌镇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乌镇的简静,安详,内敛。第二次“只想快速逃离”,是因为乌镇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变得喧嚣、烦躁,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失望与惋惜之情。前后呼应,抒发了许多美好事物随着经济大潮而慢慢消逝的无奈之情,凸显了文章主旨。用相近词语表达不同的心情,文章语言富于浓郁的情感韵味,更能感染读者。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散文)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与写作意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项,没有对乌镇的“怨愤”之情。
(2)解答时应注意将题目要求与文本内容相结合,从文章的前四段内容概括归纳出2005年的乌镇的特点,然后从文章后四段概括归纳出2010年的乌镇的特点,根据两者之间的变化,概括出作者对乌镇情感的变化。
(3)由“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可知,作者的“芜杂,浮躁,虚荣”与乌镇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衬出乌镇的简静,安详,内敛。由第五段中“素净的乌镇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显得喧嚣和烦躁”可知,乌镇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变得喧嚣、烦躁,作者内心变得失望、惋惜。这两者之间的鲜明变化,前后呼应,凸显了文章主题。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A
C
B
【考点】
其他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赤壁赋(苏轼)
倒装句
判断句
文言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苏子愀然”,意思是:苏轼的容色改变。“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2)例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
A项,判断句,“也”表判断。
B项,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
C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
D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
故选C。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意思是“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苟”,表假设,假如,如果;“虽”,即使;一毫:一丝一毫。
故选B。
【答案】
C
C
B
(4)(1)治他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如果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借此招来
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答“使人们敢于进谏”也可)。
(2)当初,韩愈到了潮州,关心询问老百姓疾苦,(百姓)都说:“恶溪中有很多鳄鱼,把老百姓养的家畜将近吃光,因此老百
姓都很穷。”
(5)关心民生疾苦:①任袁州刺史时,昔七百多沦为奴隶的当地人赎身。②与当地人立约,禁止抵押儿女为奴。③韩愈到
潮州后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驱鳄除害。(三选一)
深受百姓爱戴:他关爱百姓,百姓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
【考点】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翻译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把握句子大意。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惩治他们。御史复核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把他
贬为封溪尉。韩愈因此受牵连重新担任国子博士。他才学杰出却屡遭贬黜,官位又被降低,于是作《进学解》来自我宽解。
“愈过华”,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排除BD。“官又下迁”,官为主语,下迁,是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A.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指高官去世”错误。“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外戚权贵也说他的坏话”曲解文意。原文为“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意思是外戚权贵也为
韩愈说情,才使韩愈免于死罪,被贬为潮州刺史。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语:“罪”,惩处,治罪,判罪;“安”,怎么;“宽假”,宽容、宽恕。
(2)关键词语:“且”,将要;“以”,因为;“是”,此。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关心民生疾苦方面可依据“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
为隶”“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等内容进行选择表述。
深受百姓爱戴的表现时“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注意作答时要用自己的话各举一例。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嫂子郑氏抚育他长大。韩愈从小自己就知道努力读书,每天能记诵几
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调任四门博士,升任监察御史。上书极力
抨击宫市的弊端,德宗皇帝很生气,贬他做阳山令。他关爱百姓,百姓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华阴令柳涧有罪
,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后任刺史审查他的案子,柳涧被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惩
治他们。御史复核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把他贬为封溪尉。韩愈因此受牵连重新担任国子博士。他才学杰出却屡遭贬黜
,官位又被降低,于是作《进学解》来自我宽解。后升任刑部侍郎。宪宗派遣使者前往凤翔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
回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甚至采用夷人之法,烧灼身体,施舍奇珍异宝,纷至沓来,人流不断。韩愈听说后很厌恶
,于是上表进谏。皇帝大怒,拿着它给宰相看,准备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治他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如果不是心怀最大的
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借此招来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使人们敢于进谏)。”皇帝说:“竟敢这样狂妄
,决不能赦免!”这时候朝里朝外的人们惊骇恐惧,即使是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于是贬他为潮州刺史。当初,韩愈到了潮州
,关心询问老百姓疾苦,(百姓)都说:“恶溪中有很多鳄鱼,把老百姓养的家畜将近吃光,因此老百姓都很穷。”过了几天,韩
愈亲自去查看情况,命令属下将一只羊和一头猪投到水中,并祷告:“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徙躲
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祝愿完毕的那天晚上,湫水中忽然刮起了狂风,伴随着打雷,几天之后
,溪水全部干涸,潮州西向六十里,从此潮州人再也不用担心鳄鱼。韩愈到潮州后,上表哀痛地谢罪。皇帝接到奏表,打算重
新任用他,拿着奏章给宰相看。皇甫馎向来忌恨韩愈直率,于是朝廷改任韩愈为袁州刺史。袁州人为了借钱将儿女抵押给人作
奴隶,过期无力赎回,儿女就归债主所有。韩愈到任后,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把七百多人还给他们的父
母。他趁机与当地人立约,禁止抵押儿女为奴隶。长庆四年韩愈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朝廷追赠礼部尚书的头衔,赐谥号文
。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曲意附和他人。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读书人,使他们常常能够成名。凡受过
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凡是亡故的内外亲友,如果无后,韩愈就资助嫁其孤女,救助其家人。嫂子郑氏去世,韩愈为
她服丧一年报答恩情。韩愈常常说自从汉代司马相如、太史公司马迁、刘向、扬雄之后,杰出的文章作者不是每代都有,因此
他深入探究文章的根源,取得了卓越的建树,成就一家之言。他的《原道》《师说》等数十篇文章,都博大精深。自韩愈死后
,他的言论广为流传,致力于学问的人们像仰望泰山、北斗一样景仰他。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C
(2)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
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考点】
表达方式(古代诗歌鉴赏)
意境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虚写”错误,应为“由上联回忆转入现实”。
(2)回答两首诗在诗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这一问题时,先要读懂这两首诗,指出两诗中的主要意象。本诗抓取的是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等意象,而杜甫的《登高》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为主要意象。然后准确概括出两首诗意境特点的不同,本诗的意境是凄清萧瑟的,《登高》的意境是雄阔苍凉的。回答两首诗在章法结构上的不同这一问题时,要抓住诗歌在起承转合上的特点,可以从两首诗每一联的内容和手法等角度来分析其章法的不同。本诗的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景,尾联抒情,采用写景和抒情穿插交错的手法,景和情的转换灵动自然。而杜甫的《登高》一诗,采用的是先写景后抒情的章法结构,首联和颔联写景,颈联和尾联抒情,整首诗由景及情,层次显得非常清晰。据此作答即可。
五、情景默写
【答案】
(1)学不可以已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已”“壑”“蛟”“嫠”“庸”。
六、选择题组
【答案】
C
B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乡土中国》
病句辨析修改
句子衔接与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第一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适合语境。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也适合语境。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因为乡土文化活动不是新生事物,所以不适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处说的是乡村旅游大热,人们都想去乡村旅游。趋之若鹜,意思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
第三处是说中国乡村文化走向世界的自信从容的状态。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符合语境,排除B。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信心百倍,有很大的自信心。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饱经风霜,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
故选C。
(2)原句中“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搭配不当,应改为“保持乡村特色”“传承乡土文化”,排除A、D两项;“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应删去其一,排除C项。
故选B。
(3)根据层层递进,由“点”及“面”,从具体表象到宏观抽象的意义升华的逻辑关系可知,乡土文化先是一个地域表现,再是人文精神风貌,继而是我们的文化资源、资本。由此排序为:②①③。
故选C。
七、语言表达
【答案】
①“通知”改为“邀请”;
②“闲暇之余”改为“百忙之中”;
③“到时候”改为“届时”;
④“较为正确”改为“宝贵”;
⑤“等着”改为“恭候”。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①“通知”意思是把事项告诉人知道,没有体现出对家长的敬意,应改为“邀请”;
②“闲暇之余”不合语境,也不能最大程度地邀请家长参加,应改为“百忙之中”;
③“到时候”过于口语化,用在邀请函中不合适,应改为“届时”;
④“较为正确”表达不得体,不能用来形容家长的意见,应改为“宝贵”;
⑤“等着”过于口语化,应改为“恭候”。
【答案】
构图要素:红头船、“汕”字图案(元素)、海浪、太阳
寓意:红头船、海浪是潮汕地区华侨华人远渡重洋时情景再现,代表了潮汕人民乘风破浪奋斗拼搏的精神和汕头为侨乡的地方
文化特点,或点明亚青会举办的地点在汕头;“汕”字元素和太阳标志的组合,呈现在灿烂阳光下的运动形象,展现了亚洲青年青
春活力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考点】
语境填句
徽标
表达准确
见解阐述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本徽标由三部分组成,该图主体图形是汉字“汕”,采用红、蓝、绯的渐变色(色彩寓意略),图下写着shantu亚青会2021,图
案将船帆的特点与汉字融为一体,表达了运动拼搏的内涵,呈现出青年人充满活力的形象。会徽整体跳跃灵动,寓意是年轻人
的活力和激情。本徽标寓意丰富,考生作答时不必面面俱到,抓住要点,例如红头船、海浪是潮汕地区华侨华人远渡重洋时情
景再现,代表了潮汕人民乘风破浪奋斗拼搏的精神和汕头为侨乡的地方文化特点等,言之成理即可。
八、材料作文
【答案】
例文:
小小苔花自有芳华
童年的老屋早已拆迁多年了,然而每当烟雨迷蒙的七月,那老屋的轮廓就在我的心中浮现,异常鲜明。尤其醒目的,是篱
笆院里老柳树下、青石板旁那青青苔藓、小小苔花。
印象中,每当雨后,成片的苔藓中就会悄悄冒出小如米粒的花苞,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开出一片自得其乐的花毯,为每天在
院子里忙碌不止的姥姥添上了静静的背景。
姥姥不识字,一辈子是个最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犹如院子里那毫不起眼的苔花。然而对于我来说,姥姥却是我人生记忆
中最真实的巨大宝藏。
姥姥是常年忙碌着的。在小院里种菜,养鸡,忙活着一家三代七口人的每日三餐、生活琐事。小时候冬天的棉袄一年的鞋
,都是姥姥坐在炕头一针一线赶制出来的。记忆中的姥姥,总是裁了棉布铺在炕头,慢条斯理一片一片絮上棉花,仔细调匀了
薄厚,再盖上棉袄面子,一针针缝制,给自己的孩子们缝出一件件新衣。孩子多活儿忙,也从来不见她慌忙敷衍,从来不见她
疾言令色。记忆中,姥姥在给我们缝衣,窗外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她的身上,就这样凝固成一张平和宁静的旧照片,成为我童年
生活最温暖的写照。
姥姥一辈子谦卑善良,从不多言多语,对每个人都那么掏心窝子的对待。曾经有人委托姥姥代养一段孩子,孩子来的时候
瘦弱且满头癞痢,姥姥到处寻方问药,到底把他养得白白胖胖,癞痢都好了。有人说:“别人家的孩子,何必那么费事?”姥姥却
说:“别人家的孩子,更得好好养啊!要不怎么和人家父母见面呢?”父亲曾经因为腰间盘脱出在姥姥家卧床多年,姥姥面对着大
女婿的病,亲自照顾伺候,从不感伤,从未嫌弃。无论是病前病后,姥姥总觉得女婿的“心老宽老宽,比天海都宽广”,是她的骄
傲和依靠,是她无需思想认定的骨血亲人。对待客人和邻居,姥姥也总是会把家里最好的饭菜、最暖的衣被拿出来招待,诚心
待人早已成了姥姥不需思索的行动准则。
善良又勤劳的姥姥,命运却不曾一帆风顺。姥爷去世时,最大的孩子没上高中,最小的孩子才四五岁。不曾怨天怨地,不
曾托亲靠友,不曾泪雨滂沱,身为家庭妇女的姥姥依靠一点微薄的抚恤金和自己的一双手,把四个儿女拉扯长大。最难的时候
,也让孩子们在节日里吃上了一碗菜市场里捡来的菜叶包出的饺子!苦难的磨练,更让儿女成人成才,分别跨进了学校、银行
、铁路、公安等行业。面对命运的残酷,姥姥从没觉得苦,谈起时只是低低柔柔地说:“生活总要过下去啊!”姥姥的坚强是那样
平和,那样的柔韧。
姥姥的生平,毫不起眼。片片的苔花虽在角落,无人问津,却也连缀,也烂漫,洋溢出生命独有的活力,正如我坚韧善良
勤劳的姥姥,坚强地面对生活,温柔地面对每一个人。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
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键句、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进行立意。【审题】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首小诗,诗中的意象是“萤火虫”,这只小小的萤火虫“并非不知道,最暗的星,也比我辉
煌”,小小的萤火虫发出的那一点光,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了星月的光芒。萤火虫是弱小的,它发出的光是微弱的,就连萤火虫自
己都知道:即使最暗的星也比自己光亮、辉煌。但是萤火虫并不自卑。”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黄
火虫不因自己只有微光就放弃飞行。这就让我们想到有些人即使自己职位卑微,却从未敢忘记忧国;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
从没忘掉自己音符的的责任。我们的人生未必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考生可以据此
立意。
【立意】弱小而不自卑;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更美好;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素材】每天天还未亮,他们就穿上衣服,戴上口罩,拿起清扫工具,走出了大门。等到行人上班时,道路上早已干干净净,没有半点
纸屑,整个城市都已焕然一新。清洁工被很多人看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比清洁工高一等,清洁工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自己。可是
如果没有清洁工,这个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样?垃圾堆满地,纸片飞满天,苍蝇嗡嗡地叫着,整个城市都发出臭气。这样的城市
又怎么会有人居住、工作?清洁工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我们应该感激他们。他们虽是平凡人,却为社会的清洁勤劳地做
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的那一刻,是全中国人民最自豪的时刻,我们会去歌颂宇航员的无畏精神,我们会去歌颂研发人员的努力
,但我们却决不会去关注那些为航天飞船焊上一钉一线的普通工人,他们像麻雀一样生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随处可见
,他们平庸,但他们却无可替代,他们默默的为城市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他们甘心去做最脏、最累的活儿,即使被不懂世
事的人们所厌恶,他们依旧守着自己的岗位,无悔付出,他们是麻雀,他们平庸,但他们并不自卑,他们知道自己所存在的价
值。
我正起身要走,保安叔叔拿着体温枪走了过来。“孩子,量个体温再进去。”他温和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说着,把体温枪对在我
的额头上,一边还不忘叮嘱我”出门要注意呀,不要在外面长时间逗留,一定记得要戴口罩。”只听见“滴”的一声,体温枪的屏幕
闪烁着光。”35.8°,正常。”虽然戴着口罩,可他的眼神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放心。再看这位保安叔叔,他很消瘦,这使得他的
颧骨有些突出,长着一对笑起来就看不到的眼睛。但我却觉得他好亲切。他每天要负责测量每一个进入小区人员的体温,登记
每一辆来往的车辆,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可就是这样枯燥乏味的工作,他却毫无怨言,甚至比往常更加细致、谨慎。望着他
渐渐离开的背影,我发现保安叔叔和萤火虫一样,工作虽平凡,但也自带光芒。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人教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其他,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简答,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情景默写,语言表达,命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