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理解文意,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虽有嘉肴》选自《 》,《礼记》,又名《 》,为 家经典著作,相传为西汉 编撰。
2.我国第一篇系统性教育学论文是《 》。
3.三礼:《 》、《 》、《 》
二、词语解释:
1.虽有嘉肴 虽 嘉 肴
2.弗食 弗 食
3.不知其旨也 旨
4.虽有至道 至道
5.兑命 兑 命
6.不知其善也 善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8.教然后知困 困
9.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10.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11.故曰 故
12.学学半 学
13.其此之谓乎 其 之
三、句子翻译: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其此之谓乎?
4.《兑命》曰:“学学半。”
5.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四、理解文意:
1.从“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再举一例来证明你的结论?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用原文填空)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8.“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
不同点:
二者关系:
9.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10.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
五、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联系课文,完成后面习题。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技,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默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志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译:
(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译:
3.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4.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虽有嘉肴》过关练习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我国第一篇系统性教育学论文是《学记》。
3.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二、词语解释
1.虽有嘉肴 虽: 即使 嘉: 好,美 肴: 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 弗: 不 食: 吃
3.不知其旨也 旨: 甘美
4.虽有至道 至道: 最好的道理
5.兑命 兑: 通“说” 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
6.不知其善也 善: 好处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因此
8.教然后知困 困: 不通,理解不了
9.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反省自己
10.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 自我勉励
11.故曰 故: 所以
12.学学半 学: 教
13.其此之谓乎 其: 大概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三、句子翻译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3.其此之谓乎?
译: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兑命》曰:“学学半。”
译: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5.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四、理解文意
1.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再举一例来证明你的结论?
实践出真知。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亲口尝一尝。
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3.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与学。
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
5.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用原文填空)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6.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7.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⑴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8.“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教学相长。
五、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联系课文,完成后面习题。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技,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默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志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译: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
(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译: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创作这首乐曲呢?
3.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之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
4.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无论学习任何技能,都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最终才能获得成功(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离开座位(起身向孔子)行了两次礼,答道:“这的确是《文王操》。”
附:
《虽有嘉肴》的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的译文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加线字意思相同的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品简介,课文字词句练习,把握文章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