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晋灵公不君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
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同时也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个更加感性的认识。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下杀死,赞扬了赵盾的敢于直谏、忠于国事和董狐的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精神。
1.注字音胹________ 熊蹯________寘________ 稽首________鲜克有终________ 骤谏________ 麑________ 嗾________翳桑________ 食之________橐________ 诒________
ér fán zhì qǐ xiǎn zhòu chú ní sǒu yì sì tuó yí
过:动词,穿过 动词,犯错误 名词,过错 动词,犯错误 动词,超过 动词,看望
副词,能 动词,克制 动词,战胜 动词,严格限定
形容词,非正式的 连词,如果 介词,借助 动词,宽容 名词,假日
动词,登上 动词,登到动词,上 副词,立刻
动词,住宿 动词,留下 动词,放开 动词,丢下 动词,放弃 动词,建房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动词,避免 动词,免除 动词,避免
3.辨用法晋灵公不君 “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其故,而患之 “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进及溜 “溜”,______________________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 麑贼之 “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弥明死之 “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法不隐 “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活用为动词,像君主 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 通“罶”,屋檐下 通“缺”,过失 名词活用为动词,刺杀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除 古今异义词,记事的原则
4.明句式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______________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______________尚早,坐而假寐______________不忘恭敬,民之主也______________有一于此,不如死也______________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______________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______________其我之谓矣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疑问句 宾语前置句
5.积名句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靡不有初,________。庆父不死,________。外举不弃仇,__________。居安思危,思则有备,____________。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鲜克有终 鲁难未已 内举不失亲 有备无患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1.《晋灵公不君》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集中写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的?
提示: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第1段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第2、3段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第4、5段写了晋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
2.以儒家的观点来看,应该如何认识赵盾这个人物?
提示:从赵盾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赵盾确乎是按照儒家“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对待自己的职责,“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忘恭敬”。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忧心。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为一个好的君主。体贴下情。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虽然“为法受恶”,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3.“为法受恶”的“法”是什么?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
提示:“为法受恶”的“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大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在董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甚至在孔子看来,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但是,在今天的我们来看,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4.晋灵公派遣 麑刺杀赵盾, 麑被赵盾的“忠敬”感化后触槐而死,其死前的内心独白作者是从何得知的?你怎样看待这种“笔法”?
提示:这是史书中一种常见的写法,可以叫做“悬揣”,就是“想当然”的意思。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时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遥体人情,悬想时势”,换句话说,就是“想当然耳”。这种“想当然”并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境、事情的结果和人物的性格进行的一种合理想象。这种情况在《左传》中还有很多。因为它符合人物的性格,可以合理解释结果,所以读者非但不觉得失实,反而有一种历史“带入感”,感到可信。
二、审美鉴赏 培养你的情趣《左传》不满足于《春秋》对历史史事作简单陈述的笔法,创造了在生动记叙史事的基础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心态,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晋灵公不君》一文,繁简得宜,剪裁材料的手法最为称道。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作者在表现晋灵公残暴贪婪荒唐的行为时,只挑选了三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让读者充分感到,晋灵公实在不配当君主,他的被杀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此为简笔。
在写大臣们对晋灵公的劝谏时,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用繁笔写的是士季。士季如何去见灵公,灵公如何假装没看见,士季向前走了三次,最后来到滴水檐下了,灵公才不得不抬眼看士季。其中描写士季的言行,揣摩灵公的心理,作者写得很详细,也很有趣。这是繁笔。用简笔写的是赵盾。作者只写了一句“宣子骤谏”。至于赵盾是如何进谏的,进谏了多少次,灵公每次怎样对付的,作者全都省略了,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赵盾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按理说,应当大书特书一番,但作者却以简笔入题,把大块的笔墨放到后面。繁则极繁,简则极简,让人佩服。
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不仅不收敛,反而把赵盾视为仇敌,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在接下来的两个场景中,三个武士依次出场。 麑的形象非常光彩,伏义而死,不助纣为虐;提弥明勇猛善战,讲究策略;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作者对每个人都只写了一两个片段,却让人过目不忘,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文章的最后,借孔子的话进行了评论,一切以礼法为标准,又揆之以人情,体现了《左传》尊礼重民的思想。这种叙事在前、议论收尾的写法对中国后世史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C.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答案: B A项,“辟”同“避”;C项,“阙”通“缺”;D项,“溜”通“罶”。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鲜:很少 ②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进入 B.①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速 ②尚早,坐而假寐 假:假装 C.①弃君之命,不信 信:诚信。 ②晋候饮赵盾酒 饮:给……喝。D.①今近焉,请以遗之 遗:留下。 ②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亡:逃跑。
答案: C A项,“入”应为“被采纳”;B项,“骤”应为“多次”,“假”应为“非正式的”;D项,“遗”应为“送给”。
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宣子骤谏,公患之,使 麑贼之C.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答案: D A项,“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B项,“贼”,名词活用为动词,刺杀;C项,“朝”,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朝;D项,“饮”是动词,读“yìn”,“给……喝”。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厚敛以雕墙 ②使妇人载以过朝 ③遂扶以下 ④今近焉,请以遗之 ⑤寘诸橐以与之 ⑥倒戟以御公徒⑦以示于朝A.①②⑥/④⑦/③/⑤ B.①②⑥/③⑤/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④/③⑦/⑤
答案: A ①②⑥连词,表目的,用来;④⑦介词,把;③连词,表修饰;⑤连词,顺承。
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 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敛以雕墙 雕:刻画,绘制 B.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这里指被采纳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没有 D.晨往,寝门辟矣 辟:打开
答案: C C项,“靡”是否定代词,不是否定副词,应为“没有谁”。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 D A项,“也”,都是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B项,“而”,都是连词,表假设关系。C项,“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之”,①代词,指这件事;②助词,的。
7.下列语句分别能表现晋灵公“不君”和赵盾之“恭敬”的一项是( )
答案: D A项,②不能体现赵盾“恭敬”;B项,②是士季的话;C项,①不能表现灵公“不君”。排除这三项即可。
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B.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可见其“不君”。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何等“恭敬”。这种精神连杀手 麑都被感化。
答案: C C项,“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
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 麑贼之。(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解析 注意第(1)句中“终”“赖”的含义。第(2)句中“患”“贼”的含义。第(3)句注意翻译出判断句的语气来。答案: (1)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2)赵盾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厌,晋灵公便派 麑去刺杀赵盾。(3)杀害百姓的当家人,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信。
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①,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②,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选自《左传》)注:①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不义,不昵(nì):对君不义,对兄不亲。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承受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所:处所C.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D.大叔完聚,缮甲兵 缮:包裹
答案:D D项,“缮”的意思是“修整”。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②不如早为之所B.①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②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C.①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②姜氏何厌之有D.①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②段入于鄢
答案:A A项,“为”,介词,替、给。B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用来。C项,“之”,①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于”,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处所。
1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公对共叔段“欲擒故纵”的一项是( )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②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④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⑤公曰:“无庸,将自及。”⑥不义,不昵,厚将崩A.①④⑥ B.②③⑤C.②③④ D.①⑤⑥
答案:D ②是祭仲对国事的担忧,不是庄公的言行。④是共叔段的做法,也不是庄公的行为。排除这两项即可。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邑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没有得到允许。B.当祭仲提出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等到祭仲再次提醒他时,他才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可见庄公既狠毒又狡猾。D.庄公等到共叔段完成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做内应的时间之后,才万不得已下令让子封讨伐共叔段。
答案:D D项分析错误,从上文可以看出,庄公一直知道共叔段的行为,只是时机不成熟才没有攻打他,并非“万不得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晋灵公不君》课件1: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晋灵公不君》课件1,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晋灵公不君》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3晋灵公不君》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高考衔接,晋灵公不君,厚敛雕墙,弹人取乐,虐杀宰夫,进谏不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晋灵公不君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晋灵公不君课堂教学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课文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