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秋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秋歌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指导,作品讲解,扩展与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秋天”是文学家偏爱的题材,让学生在课前回忆读过哪些与秋天有关的作品,准备在课上发言,谈谈文学中“秋天”的形象。
2.让学生诵读此诗,感受它在声音与视觉两个方面的特点。
二、作品讲解
1.这首诗没有渲染秋天的景象,而是捕捉了秋天里微妙的感受和印象。带领学生仔细阅读三个小节,体味三种秋天的画面,分析诗人捕捉到了哪些感觉,如“秋声”怎样划破了“内心”,“钟声”的回荡与“对往事的回忆”有什么关系,风中的“我”与“枯叶”在形象上又有什么相似之处。
2.讲解此诗的音乐性。原诗是有韵的,诗人特别使用了大量的元音,表现出忧郁的情绪,为了再现这种声音的效果,译者也使用了韵母为“ang”的词汇,让学生找出这些词汇,讨论它们的情绪色彩。
3.这首诗的“分行”极有特点,每一节都是由一个长句子不断分割而成,形成一种似断实连的感觉,讨论这种分行手法,在视觉上形成了怎样的效果,又与诗歌的主题有怎样的呼应。
4.在上面“赏析指导”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布莱克的《老虎》,是一场节奏铿锵、动作有力的舞蹈,那么这首《秋歌》类似于一支悠扬的、引人无穷遐想的音乐。”给学生介绍这种说法,让他们发表意见,谈谈怎样理解诗歌的音乐性(音乐性,一方面是指借助语言声音的优美,另一方面是指诗歌的暗示性,它像音乐一样,不用经过理智的思考,就可以直接呈现一种感觉,甚至打动人心)。
三、扩展与比较
1.这首诗主要抒写了一种孤寂、忧郁的感受,但对秋天的呈现有很多方式,课本第二单元选录了的济慈《秋颂》一诗,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两首诗在情绪、色彩、手法上的差异。
2.多用“元音”,形成一种恍惚、凄婉的效果,是此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诗人戴望舒的名作《雨巷》,也使用了相似的手法,特别是“双声叠韵”的使用。将两诗做比较,分析一下诗中的声音特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秋歌教案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寂寞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与揣摩梭罗夹叙夹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2.刘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指导,作品讲解,扩展与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