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点击作者,放飞思绪·拓展提升,总结反馈·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马上就要圣诞节了,我想提前送同学们一份礼物,大家猜猜看?对,是常春藤。说起常春藤,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出示幻灯片,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点击作者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老师给大家总结如下……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课前同学们已经依据学案阅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请问这篇文章叙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同学们概述。要求:100字内,包含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等信息。
……
这是我概述的故事情节,与大家分享。
2、“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对,它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围绕它展开。
本文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有的版本用“最后一片叶子”,同学们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正如同学们分析的,“常春藤叶”比“树叶”更具体且蕴含了深意,能暗示本文主旨,为故事情节埋下伏笔。
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他运用了什么手法将这个简单的故事说得引人入胜?结合文本说说看。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文本读得很仔细,作者灵活运用了多种手法,像悬念、埋伏笔;环境、语言等细腻的描写;拟人等修辞等……
品味语言·体悟形象
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粗略感受到欧·亨利语言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再次深入文本,品味语言、体悟形象。
小说重点写了哪几个人物?
对,苏艾、琼珊、老贝尔曼。
你认为谁是主人公呢?
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展示成果。
有的组认为是琼珊,有的组认为是老贝尔曼,也有的认为是艺术家群体。我们在判断谁是文章中的主人公时,不能以作者描写文字的多少去衡量,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文本具体描写,分组讨论,你对自己最有感触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随时做好笔录,互为补充。
请同学回答共享成果,朗读具体描写,找同学点评一下,然后请同学把刚才分析探究的内容加以总结。
同学们对苏艾、琼珊的认识比较一致,最后我来总结一下。
对老贝尔曼的看法有分歧,有同学认为他是个只说不做、爱耍贫嘴的空想家;有同学认为他是个追求完美的真正的艺术家。我觉得,我们在分析人物时,应该立足文本、深入探究。
①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老贝尔曼的肖像描写,请同学们齐读。
这段肖像描写给你带来什么启示?请思考后回答。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老贝尔曼的人生定位和艺术追求,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对老贝尔曼的评价——认为他具备艺术家的潜质,也为后文老贝尔曼的英雄举动埋下伏笔。
②老贝尔曼是在什么情形下决定作画的?请同学们找出具体背景描写。
找同学读出自己找到的信息。
从老贝尔曼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琼珊深深的爱,为了挽救琼珊的生命,最绝妙的办法就是创作最后的常春藤叶,可见这幅画是老贝尔曼的爱的凝结。
③作画时老贝尔曼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
④这一切凝结于画作中,那么老贝尔曼画了幅怎样的画?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具体描写,大家齐读一下,同学们有什么感悟呢?请同学回答。
“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叶柄”是“叶子”养分之源,就像人的生命之源一样。
虽然,“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枯败的黄色”。但只要源头依然深绿,叶子就会永远傲然不败,人就像这叶子,生命之源不枯竭,生命之光就永远不灭。
六、放飞思绪·拓展提升
1、学习完全文,你感悟到了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笔录,班内展示成果。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最后的常春藤叶》。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分组交流,选出优秀文章,班内分享。
课后收录优秀篇目,编辑成册,巩固成果。
七、总结反馈·布置作业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泓静静的秋水,读着它,就像乘着一叶小舟从秋水上划过。当我们弃舟上岸,再来顾盼这秋水时,才发现在它的底层,奔涌着一股股汹涌的波涛,这涛声撞击着你的心弦,拍打着你的肺腑。其实,不只《最后的常春藤叶》如此,欧·亨利的所有经典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课后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体味欧·亨利的写作特色,写一篇鉴赏文章。(可以从语言、主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角度入手,字数不少于500字)
感谢《最后的常春藤叶》,让我们师生在共同探究经典的过程中,更加认识了自己,更加明了了该如何生活和对待生命,希望这盆常春藤能时刻警醒你我,最后,以一首小诗作为结语,与大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共勉: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关于作者的重要文学常识。
2、梳理小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2、品味小说语言,体悟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及欧·亨利独特的写作特色。
4、感悟生活和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
【学习重点】
品味小说语言,体悟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感悟生活和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
【教学步骤】
点击作者
欧•亨利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最后的常春藤叶》叙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00字以内,要求包含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等信息)
2、“最后的常春藤叶”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有的版本用“最后一片叶子”,你认为哪个更好?说说看。
4、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他运用了什么手法将这个简单的故事说得引人入胜?结合文本说说看。
对于读书,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的唯一忠告就是:根据你的见解,运用你的理智去获得自己的结论。
品味语言,体悟形象
1、小说重点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文本中具体的描写,谈谈你对自己最有感触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放飞思绪,拓展提升
1、学习完全文,你感悟到了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最后的常春藤叶》。
总结反馈,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体味欧·亨利的写作特色,写一篇鉴赏文章。(可以从语言、主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角度入手,字数不少于500字)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关于作者的重要文学常识。
2、梳理小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2、品味小说语言,体悟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及欧·亨利独特的写作特色。
4、感悟生活和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
【学习重点】
品味小说语言,体悟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感悟生活和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
【教学步骤】
点击作者
◆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颇多困顿,因而比较同情受苦受难的贫穷者,他的小说大多表现小人物悲苦命运。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但仔细咀嚼却又在情理之中;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他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最后的常春藤叶》叙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00字以内,要求包含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等信息)
●点拨:琼珊身染肺炎,情况严重,窗外的常春藤成为她活下去的支柱,可藤叶却不断掉落,老贝尔曼为了挽救琼珊的生命,顶风冒雨,用画笔留下了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琼珊痊愈了,可老贝尔曼却因此得肺炎去世。
2、“最后的常春藤叶”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围绕着它展开。
3、小说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有的版本用“最后一片叶子”,你认为哪个更好?说说看。
●点拨:“常春藤”顾名思义,应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文本中却描写到“极老极老的常春藤,纠结的根已经枯萎,攀在半墙上。秋季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常春藤凋零了,这似乎预示着一种无法抗争的自然力,身染重疾的琼珊看到这一切,数着一片一片的落叶,由无奈转向失望,甚至绝望,渴望死亡。
老贝尔曼用画笔留下了最后的常春藤叶,实现了藤的“常春”,这给了琼珊希望,挽救了她的生命,这似乎预示着希望永存,给作品带了脉脉温情,给生活带了无限希望,暗示了作品的主旨。
常春藤依附在墙上,为老贝尔曼在墙上作画提供了可能,为故事情节展开埋下伏笔。
而“最后一片叶子”没有此表达效果。
4、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他运用了什么手法将这个简单的故事说得引人入胜?结合文本说说看。
●点拨:设置悬念,埋伏笔;拟人等修辞使用;环境、语言等细腻的描写……
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中描写“肺炎”的具体语句,“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着,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通过细腻的描写,拟人、对比等修辞的使用,反映出了肺炎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有较高的致命率,在广场东面肆无忌惮,而作者却写它在“艺术区”放慢了脚步,从而形成对比,一方面反映出广场西面人烟稀少,另一方面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脚步放慢”意味着肺炎蔓延受到了阻碍,它没有夺去生命,原因是什么,读者需要接着阅读从文本中找答案。
通读完文本读者找到了答案,肺炎放慢脚步的原因是老画家用画笔留住了最后的常春藤叶,传递了生的希望。在最后的常春藤的鼓舞下,琼珊与病魔抗争,创造了奇迹。表现出虽然艺术区很贫穷,人们命运悲苦,却涌动着浓浓的爱,爱可以创造奇迹,揭示了主旨。也体现出欧·亨利作品“含泪的微笑”的艺术特色。
又如:在琼珊等待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掉落时,随着一次有一次窗帘的拉开,那片叶子总还在,不管风吹雨淋,再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探究原因,文末通过苏艾揭示了谜底,原来是老贝尔曼用画笔留住了最后的常春藤叶。
……
品味语言,体悟形象
1、小说重点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点拨:重点写了苏艾、琼珊和老贝尔曼。
主人公是老贝尔曼。
主人公的确定不能以作者描写文字的多少去衡量,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和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2、结合文本中具体的描写,谈谈你对自己最有感触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点拨:
【苏艾】是个珍视友情、乐观、沉稳的年轻艺术家。
如当医生告知她好友琼珊的病情后她“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把一张日本纸餐巾擦得一团糟”,可进入琼珊的房间时却“吹着拉格泰姆音乐调子,昂首阔步”,只为了不让好友担心,加重病情。还有她与琼珊的对话及与老贝尔曼的对话,都反映出她对好友深深的爱。
【琼珊】是个对艺术怀抱着憧憬和希望的年轻艺术家,她对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生命有强烈的渴望,但是却备受窘迫的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折磨,身患肺炎,理想受挫,现实的残酷让她备受煎熬,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变成了绝望,她向现实和命运低头妥协,但最终醒悟,战胜了自己。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对“艺术区”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及琼珊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老贝尔曼】是个脾气暴躁,酷爱艺术,却郁郁不得志的人。他善良,对青年艺术家充满爱心,甚至不顾年老和严寒,为琼珊创作可以唤起她生命意识的画,并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在艺术上追求完美,对自己苛求,在生存和理想中挣扎,最终用自己的爱和生命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老贝尔曼肖像、语言等描写)
(对老贝尔曼的评价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引导学生把文本看细致。这也将是本课的亮点,提倡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加深对人物的认识,真正体悟人物身上所蕴涵的生活和生命的哲理。)
放飞思绪,拓展提升
1、学习完全文,你感悟到了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
●点拨:
①生与死的辩证关系: 死亡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要学会正视死亡,珍爱生命。老贝尔曼正视了死亡,所以他能够顶风冒雨创作“最后的常春藤叶”,舍生救死,传递生的希望,因此老贝尔曼死的光荣,虽死犹生;而琼珊没有正视死亡,惧怕死亡,把生的希望寄托在常春藤上,差点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对生命不责任的做法。
②生活中需要希望、信念、意志等,它们能帮助人们创造奇迹。
③“物皆然,心为甚”。正如医生所言“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生意,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任何时候精神都是最重要的。
④命与运的辩证关系:古语说“命由天定,运由己生”,人要学会支配、驾驭自我的命运,不要轻易妥协,要努力抗争。
⑤生活中要正视困难、挫折、失败……
⑥学会互相关爱,爱能创造奇迹。
⑦正确对待现实与梦想。
⑧生命因为抗争而尊贵。
……
(鼓励多角度思考,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最后的常春藤叶》。
总结反馈,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体味欧·亨利的写作特色,写一篇鉴赏文章。(可以从语言、主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角度入手,字数不少于500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文本研习)向死而生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教学理念,单元教学思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特点与关键,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慢慢走,欣赏啊(文本研习)一花一世界*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读探讨,活动体验,本课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祝福教学设计,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