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展开本文是本专题“精神支柱”部分的第二篇阅读材料,它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作品中表现出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小小的一片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这信念常常来源于深沉的博爱。因此,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阅读,以开放和多元的设计,促使其感受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全面深入体验人性,深刻理解人性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体会小说巧妙的构思,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性格,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2.欣赏幽默的小说语言艺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小说构思的巧妙,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
2.理解主题,使学生感悟“希望”对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对待苦难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同学们想想,结局会是什么呢?
【不少学生纷纷说,他肯定死了。】
师 为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他的意志垮了。】
师 是的。儿子死后,那位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说:“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同学们,我们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自己的人只能是自己!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篇文章,解读人性,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推进新课
师 课前同学们都自读了课文,下面再快速浏览一下,想想,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拟为《最后的常春藤叶》,而不叫《琼珊重生》或《友情万岁》等等呢?
生 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她对自己的健康已经毫无信心,并且迷信地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窗外的那棵藤一样,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她的生命也将结束。但她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师 那么说,叶子就有了象征意义了?
生 对,叶子是希望的象征。
师 很好。你是从琼珊的角度来理解的,那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的?
生 一旦叶子落下,那个可怜的姑娘也将死去,因为她失去了自存的意志。而那片叶子没有落下,风啊雨啊不断,但它没落下。我觉得它像是在鼓励人们要充满期待,不断抗争。
师 哟,你是从叶子本身来考虑的。其他同学呢?
生 我觉得那片叶子是友谊的象征。琼珊病了,情况非常危急,她的室友苏艾要把时间拖住,稳住她,让她先闭上眼睛,先拉上窗帘,让她继续处于等待之中,她的生命不是没有希望,希望就在那片叶子。
师 叶子凋落了吗?
生 没落。
师 再想想,那最后一片叶子,是——
生 落了。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画的。他很善良。他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里,打着灯笼,爬上梯子,在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不过可惜的是,他死了。
师 那么,这最后一片叶子是不是不朽之作呢?
生 当然是。贝尔曼是一个“失意的人”,“耍了四十年的画笔”,是真善美的丹青,是老画家走向艺术女神并为之奉献的无与伦比的珍品!
师 说得好!这一片叶子关系着两个人的生命,一个人因此而活了下来,一个人因此而死去。这就像是输血,一个老头把生命和希望输给了一个病人。
生 我想,当一切都结束后,琼珊会怎么想?她等待那片叶子凋落,就是等待自己生命的结束,心里非常绝望。同样是等待,她为什么不等待春天呢?满墙新的叶子会长起来,而她也将赢来新的生命。所以,她的生命的关键不在于那片叶子,而在自己的内心。问题是,这一切到现在才想清楚,这片叶子很有警示作用。
生 我觉得最后一片叶子是全文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琼珊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风雨中,藤叶越掉越多,琼珊越数越少,读者的心也越揪越紧,所有的情结都归于那维系琼珊生命的最后一片叶子上。小说情结逐步推至高潮,琼珊数落叶数了三天,等了一天,就只等“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却想不到这“最后的常春藤叶”竟能战胜“秋风扫落叶”的命运,历经了一天一夜秋风秋雨的侵袭而顽强地“依附在茎上”!它给苏艾、琼珊以至读者带来的,又何止是绝处逢生的惊喜!
师 这是从情节发展角度来思考的。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了。好。还有谁再来补充一下?
生 我觉得刚才同学们说得都蛮有道理。我看到有的翻译成《最后一片叶子》,和《最后的常春藤叶》相比,觉得还是后一个好。“常春”使人产生明丽光辉的联想,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暗示性、蕴涵力更强,能更充分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师 咬文嚼字,慧眼独具!小小的一片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它对情节发展、主题深化、人物塑造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我记得罗丹曾说过:“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文中的这三个人物共同支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字!支撑起一片碧蓝的友谊之空!好,下面让我们就分别分析这三位人物,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说说,应该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
生 我认为,首先要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人物的。小说写人有时重在肖像描写,有时重在心理描写,有时重在语言和行动上,有时则又重在环境的烘托上。在分析人物时,就必须紧扣这些描写内容来分析人物的思想特点、性格特征。
生 除了这些,我觉得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时代、身份以及地位。
生 我补充一下,我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分析每位人物在文中的地位,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分析主要人物就可以把握文章主旨。
师 我们一起深入思考一下,怎样才算是主要人物呢?
师 (看到学生有些茫然)我们先来思考本文中谁是主人公,好不好?
生 我觉得是琼珊,故事就是围绕她展开的,而她目睹那不落的最后一片叶子,最终康复,不就通过她说明生命要充满期待,要依靠自己的主题吗?
生 我不赞成。我认为应是贝尔曼。那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画在墙上的,是他拯救了琼珊,是他向读者昭示生命需要友情的滋养。
生 我觉得应是苏艾。琼珊病了,是她照料;琼珊绝望,是她想方设法拖延。同样是她把情况告诉了贝尔曼。那片常春藤叶子,正是她宝贵的友情的赞歌。
生 我觉得——好像他们说得都有道理。
师 那么,一篇文章就有多个主题了?
师 同学们,我们阅读时要努力弄清楚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但这并不是终点,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是怎样分析的。可是,我们每个人的知识背景、教育背景、情感储备、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篇文章为什么会出现多个主题了吧。记住:自主阅读!那么,主人公评判的标准,我认为,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好,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这三个人物,相信同学们对此会有更深入的理解的。先来分析苏艾。
师 分析人物不能凭空而论,要做到有理有据。好,哪位同学先说说?
生 当苏艾从医生那儿得知琼珊病情后,“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把一张日本纸餐巾擦得一团糟。然后,她拿起画板,吹着拉格泰姆曲调,昂首阔步走进琼珊的房间”。苏艾真的很关心苏珊,但她在琼珊面前仍要掩饰真情,故作轻松。
师 如何看待她的谎言?
生 是美丽的谎言。
师 对。史铁生有篇文章,名叫《命若琴弦》,讲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瞎子乐师的师傅在临死前告诉他:你只要弹断一千根弦就可以打开琴槽里的药方,然后可以看见世界。等他老的时候终于弹断了一千根弦,但别人告诉他,那纸上什么都没写。后来,他又去骗他的瞎子徒弟:我记错了,师傅跟我说是1200根,我已经不行了,你还年轻,你只要弹断1200根琴弦,你就可以用这药方去买药以看见这世界。这谎言给人的是希望。苏艾编织这谎言就想给琼珊以希望。
生 她数落琼珊数藤叶,鼓励她要有希望,劝她吃点汤,还装作生气地把窗帘拉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等等,都说明她是个好人,一个真正的朋友。
师 她仅仅是琼珊的室友,但她没有见死不救一走了之,而是不惧肺炎传染的危险,想方设法帮助琼珊活下来。我们再来简单分析一下琼珊。
生 这个人是个女画家,不幸感染了肺病,病得很重,因为高烧而产生玄想。最后,她由绝望而陡生希望,最终康复了。
师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说一个人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心理负担很重,每天对自己说:“我要死了。”结果呢,他真的写了遗言,自杀了。琼珊得了肺病,当时可谓是不治之症,心里怎能不痛苦呢?她战胜了自己,如果没有好心的苏艾,还有贝尔曼老人,她怎么能做得到呢?同学们认真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形象。
生 第一次介绍贝尔曼时,他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牢骚满腹,是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师 (教师点名)那第二次呢?你来说一下。
生 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后,对琼珊那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地咆哮了一阵”,说“可怜的琼珊”“可恶的叶子”,从这儿可以看出他很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师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是真的。他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到墙上画叶子,后来死了。
师 这种写法叫——
【众生:欲扬先抑。】
师 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酗酒,暴躁,生活失意又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但他是艺术区穷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师 这篇文章的结尾很有意思,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的命运徒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把艺术的打击力量放到最后,也就我们常说的——“卒章显志”。(停顿。)欧·亨利式的结尾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谜底式”的结尾。作者介绍一些情况引起读者注意,留下费神猜测的地方。如《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流浪汉。当他为非作歹时警察熟视无睹,当他决心好好做人时却被关进了监狱。今天我们阅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也当属此类。风吹雨打始终掉不下来的藤叶,竟是人画的假叶。生病的画家得救了,画假叶的画家却受风寒去世了。二是“画龙点睛式”的结尾。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小说开头和中间部分,往往隐而不露,仿佛雾中望神龙,及至到结尾处才让读者明白。三是“戏剧式”的结尾。作者常用“含泪的微笑”诉说小市民的辛酸,此类作品头尾在情节上有鲜明的对比,人物感情上有强烈的变化,形成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可以看作是精彩的短剧,如《麦琪的礼物》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讲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妻互赠圣诞礼物的故事,妻子卖去喜欢的长发,丈夫卖去喜欢的金表,而换来的礼物却是多余的梳子和表链。建议同学们课下多找几篇欧·亨利的作品读一读,重点想想结尾的妙处。好,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或者说,语言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再次阅读全文,标画出彩之句。】
生 我觉得文中语言很幽默。比如写肺病,“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生 也很俏皮。比如写贝尔曼,“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
师 再深入想想,我们在阅读时笑得出来吗?(众生摇头。)这说明什么呢?
生 这种语言好像渲染了一种悲剧色彩。
生 品读这种幽默,让人感到苦涩,体会到一种庄严的情感。
生 我觉得这种语言有时还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师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这种幽默的语言有一个很特别的名称,叫——黑色幽默。它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但是却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是“含泪水的微笑”。
课堂小结
师 三个人物,围绕叶子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人”这个字就是“互相支撑”而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为别人考虑,多帮助别人,那么,世界才是一个大写的“人”构成的世界!(停顿一会儿)这是其一。其二,我们究竟如何对待生命中的不幸呢?我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明问题,答案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个人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牧师听完了他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唯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他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了。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布置作业
师 本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很适合课本剧的编演。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讲义上的提示,根据要求,分组来编演本文的课本剧。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板 书:
最后的常春藤叶。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本剧编演分工合作表
编写组
导演组
演员组
剧务组
观众组
负责编写剧本。
负责研究角色特点,安排演员进行排练。
在导演指导下结合自己对剧本的理解把角色演绎出来。
负责筹备、制作剧中所有道具及布景。
在观看表演后对各小组的工作作出评价,发表自己的观后感。
具体步骤:
1.研究课文,明确主题。是忠实于原文的主题,还是推陈出新,将原文进行改编,从而提出一个新的主题,都需要在深入研究课文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同时,主题是戏剧的灵魂。任何一个课本剧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
2.分解场面,设计背景。课本剧可以是独幕剧,也可以是多幕剧;可以是一个场面,也可以是多个场面。这就需要根据所选择的课文来安排或分解。确定了场面后,还须根据主题和内容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舞台背景,增加表演的效果。
3.安排人物,构思情节。编演课本剧,既可以忠实于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表演的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这一环节的编写工作,需要师生展开想象,具有创新意识;大胆构思,不要拘泥于教材。
4.提炼台词,设计动作。课本剧的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语言和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编写剧本时,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台词,设计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动作。同时,在设计台词时还要考虑动作形态词。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无法推动情节发展的时候,可用“旁白”来承上启下。
5.配置音乐,设计道具。恰当的音乐和道具能渲染气氛,增加表演的效果。因此,在编写剧本时,还要考虑根据情节的需要配置什么样的音乐,设计演员所需要的头饰、服装和道具。
具体步骤:
1.确定演员。
2.最好是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同学投票表决的方式来确定。
3.组织排练。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整体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全貌——阅读角色部分,把握自己的言行——学生创编动作,教师适当指导——进行彩排表演,全面点拨纠正。
4.制作道具。制作过程中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和已经形成的多种技能,从而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具体步骤:
1.根据所扮演的剧中角色反复诵读人物的语言,熟悉直至背诵剧本。
2.根据导演组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反复排练。
3.动情去演。
具体步骤:
1.反复研读剧本。
2.根据剧本要求,以开放的心态来选取道具和布景。
3.多和其他组沟通,不断改进。
具体步骤:
1.拟定评分标准。
2.选出现场计分员。
3.从观众组中选出发言主持人一名。
4.现场评分计分选出奖次。
5.畅谈感想。
语文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思考。,师生共读倒数第3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二祝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祝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阅读、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落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落日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