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及反思,共3页。
1. 学习本文议论说理的方法
2. 学习“类比引论法”
3. 指导学生懂得“人有诤友,如明镜在侧”的道理,
[自读指导]
《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是唐初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竭诚以事唐太宗李世民,生性抗直,屡屡直言诤谏,很得李世民的信任。《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上给李世民的奏疏。其中心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的唐帝国的统治。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乱时代,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勇武过人,生沾俭朴,礼贤下士,很是奋发有为。但当他继承了帝位之后,逐渐改变了勤俭的作风,因此魏征写作此文,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冶。学习本文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其次明确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的道理。学习本文多用比喻的手法,用对偶句在句式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安”“信”“求”“治”“以”“哉”“所”等。最后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代初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这与唐太宗的文治武略分不开。但是造就这个局面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魏征。魏征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能忠于职守,对唐代的繁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得唐太宗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进谏的。
二、诵读全文
三、讲析第一节
学习类比引论法
类比引论:两个类比体——求木之长
欲流之远
本 体——思国之安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太宗接受厉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作为大臣如果开门见山,直接托出,大宗未必能马上接受。因此作者先以比喻入题,“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通过浅显的比喻顺理成章地推出中心论题:“思国之安者”这是从正面引人论题。为了突出这一推论,引起太宗的重祝,下面又从反面进一步申述“源不深”“报不固”“德不厚”,自然引出人君应该如何去做,后两句含而不露又催人深思。
三比之法:比喻、对比、排比
(二)学习第二段:、本段从什么角度展开分析论证的?要说明什么观点?
应先引导学生通过口头说出该段的意思,反复诵读之后再讨论明确:作者用历史事实说明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著以俭”的根本原因。先从所代帝王谈起,以反问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引起思考。再揭示因为帝王前后不一的忘度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把论题缩小到帝王如何对待老百姓的问题上。最后从如果在失掉拥护的情况下,还一意孤行,那必然落得“水能覆舟”的惨局。以此论证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该段重要词语有:承天景命 盖在殷忧 纵情以傲物 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载舟覆舟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作者针对当时的现实,具体向太宗提出了哪些建议?作者认为理想的政治境界应该是什么?
提示:这一段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多用对偶句式,气势雄健,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如“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乱刑”一句,“恩”“喜”“谬赏”分别与“罚”“怒”“乱刑”反义相对,“加”“因”分别与“及”“以”近义相对,这样就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根据当时的历史形势和唐太宗的表现,作者从十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从待人、接物、正己等方面陈述,目的就是要国君约束自己,调整君臣、君民间的关系,避免“载舟之水也.覆舟”的危险发生。最后指出如果国君能做到这十点的话,必然得到补益,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不必去劳役心力了,即达到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二、指导学生背诵课文,重点从句式上寻找技巧,把意思贯通起来背诵。
最后结合课后练习积累“安、信、求、治”等一词多义的词语;总结虚词“以、哉、所”的不同用法。
三、小结全文。①本文语言深婉含蓄,多用比喻,言简意赅,有说服力。多用对偶句,笔力遒劲,气势雄健,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读起来气势不凡。②本文首段提出论题,次段分祈原因,末段归于劝谏。从正反两方面申述,思路清晰,值得我们借鉴。
四、文言文仿写
题目:自省十思
学生习作:
自省十思
华中师大一附中 高二(8班)周逸尘
吾闻欲楼之高者,必固其基础;求斧之利者,必砺其锋刃;思学而有成者,必坚其心志。基不固而欲楼之高,刃不磨而欲斧之利,志不坚而欲学有成,吾虽年少,知其不可,而况于贤哲乎?吾辈学子,幸逢改革图强之世,正遇中华崛起之时,不念修身治学,不立报国之志,昏昏噩噩,荒废时日,斯亦毁基以求楼高,断刃以求斧利也。
观古今学子,初怀鸿鹄之志,亦抱报国之心,然善始者众,克终者寡,何故?盖求学之初,心纯而无杂念,知浅而求广博;稍有成,则沾沾自喜,荒嬉于游乐之中,孰知路漫漫其修远兮,非上下求索而不能达也!岂不知,满招损,谦受益,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诚能:志消沉,则思报国之大任;遇挫折,则思司马之修史书;忧懈怠,则思孟母之断机杼;学不专,则思滴水亦可穿石;惑不解,则思不以下问为耻;戒自满,则思学海之无涯;戒自卑,则思尺寸之有短长;对师长,则思尊师而重道;对学友,则思友爱而共进;将有作,则思三思而后行。
总此十思,以正吾行,铭记于心,夭志而行。余虽女流,若能自省以美德行,必不逊于须眉。何患学之不精,行之不善,志之不达哉!
课文译文: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反之,源流不深却要它流长,根不牢固却要树长得茂盛,德叉不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无知,也知其不可、更何况像您这样的明君呢!柞为统治天下的国君,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长远利益出发,那就等于是刨了树根希望树木茂盛,堵了源泉还要流水畅通啊!
历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治理天下,善始者实多,而善终者却少。难道取之容易而守之艰难吗?原来是在打天下的时候,帝王对待臣民诚心诚意,一旦得志,便纵情傲物;如果彼此竭诚相特,虽远隔一方心也会在一起;如果远离臣民,即使是骨肉之亲,也形同陌路。如果只是用严刑监督,用威势慎压百姓,就企使百姓外未恭顺而内心不服。时间久了必然会激起民愤。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因为船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定安慎重啊!
因此恳清国君接纳臣下的建讠义;遇其所好,理应“思知足以自戒”,要懂得知足;要修建什么,就要克制自已,以安定百姓生活为前提;想到高处不胜寒,就要谦虚并加强自己的修养;担心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尤应育江海容纳百川的度量;喜欢游乐,就要严格按照国君一年打借三次的规定;害怕自已懈怠,就应慎始慎终;忧虑自已受到蒙蔽,就要虚心纳谏;害怕谗言和邪恶,就要自身行得正;有所赏赐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乱加赏赐;施行刑罚,也不要因为自已一时怒气而滥用。总之,如果国君您能发扬先大这十点陈述的话,选拔能者任之,择其善者认之,那一定会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老效其忠;文武并用咱然可以达到垂拱而治的情景了。哪里需要您劳神苦思,代管百官的职事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第一节,研读第三段,写作特点,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设想,教学时数,教学重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