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四单元13 张衡传课后作业题
展开A.璇机/眩晕 巷子/河间相 洋溢/骄奢淫逸
B.属文/曙光 道观/冠名权 媲美/连辟公府
C.逾侈/耻辱 喝彩/超负荷 起讫/合契若神
D.伺机/后嗣 篆文/转圈子 骸骨/骇人听闻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B.连辟公府不就 辟:打开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D.中有都柱 都:大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空自苦亡人之地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C.与旃毛并咽之D.员径八尺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的“奇”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天雨雪B.反欲斗两主C.单于壮其节D.相如廷叱之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表示降职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B.再迁为太史令
C.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D.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举孝廉不行
C.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D.汝是大家子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 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徵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鞠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 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馀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裁革杂徵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B.裁革杂徵/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C.裁革杂徵/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D.裁革杂徵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鸿词,科举的一种名目,唐代吏部考选进士及第者的科目,考中后授予官职。此处指清代由各地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卸任官员,直接参加考试,录取者可授官的一种设科取士的方式。
B.廷对,此处指廷试。科举时代,会试中试后,皇帝在宫殿上亲自策问。又名殿试。
C.游击,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清代武官名,秩从三品,位次参将。
D.浮粮,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指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浮粮是赋税中定额之外的钱粮税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元淳早年学业优异,考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又中进士,在廷对时,提出均赋税,减浮粮,免除无用之费等主张,深有见地。
B.陶元淳在广东任职时,体恤民情,革除杂税,鼓励百姓以耕织为业,厘定法律,一切以百姓为上,使原本贫乏之地的人口渐渐增多。
C.陶元淳为官正直刚毅,公正无私。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他绝不畏惧、回避豪强,怒斥藐视律法者,最终把违法者按照律法定罪。
D.陶元淳自己生活节俭,却多次向上级请求免除百姓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后来他的儿子做了御史, 再次向朝廷申请才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2)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xuán/xuàn, xiàng, yì
B.zhǔ/shǔ,guàn,pì/bì
C.chǐ,hè,qì
D.sì,zhuàn,hái/hài
2.答案:B
解析:辟:召。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文言虚词“因”“乃”“其”“而”的意义和用法。C项中两个“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A.两个“因”分别为:副词,于是,就;介词,用。B.两个“乃”分别为:副词, 才;副词,就。D.两个“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4.答案:B
解析:A.“亡”同“无”。C.“旃”同 “毡”。D.“员”同“圆”。
5.答案:C
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意动用法。A.名词作动词。B.使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6.答案:D
解析: A.“拜”意为“授予官职”。 B.“迁”在这里指升职。C.“徙”一般为调动官职,这里指升职。D.“左迁”为降职。
7.答案:B
解析:B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8.答案:1.B; 2.A; 3.A; 4.(1)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待百姓)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2)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会压制执法的正气,使办事的人灰心。
解析:1.“杂徵”为“裁革”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隶”为动词,其宾语为“琼州”,故应在“琼州”后断开,排除C项。故选B。
2."卸任官员”错误,应是“名士”。
3.“考中博学鸿词科”错误,原文是说他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但因病没有参加。
4. (1) “周”,详细,周全;“咨”,询问;“煦妪”,温暖。
(2)“发”,交付,送出;“侵”,侵犯;“灰”,使……灰心。
【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是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廷试策问时,他论述了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重的问题,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的费用。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陶元淳)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感到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待百姓)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橫,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会压制执法的正气,使办事的人灰心,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当初审理这一案件时,黄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说:“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黄正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说:“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公一怒。”而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说:“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他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元淳喜欢结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两千,而超额的田赋占到了三之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对超额的田赋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级官吏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 宇宙的边疆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3 宇宙的边疆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2 苏武传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12 苏武传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七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