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一语文教案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 3(苏教版必修四)2325

    高一语文教案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 3(苏教版必修四)2325第1页
    高一语文教案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 3(苏教版必修四)2325第2页
    高一语文教案 4.1.2 《寡人之于国也》共2课时 3(苏教版必修四)2325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教版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经世济民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经世济民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教育目标,能力训练目标,德育渗透目标,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②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
    ③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如:“于”、“王”,“以”“食”“之”。
    ④注意词类活用的词。“鼓”、“树”、“衣”、“谨”、“王”。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预习课文
    (1)借助字典,通读,通译课文。
    (2)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文意。
    2.导入 新课
    (1)学生复述课文。
    (2)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介绍作者、作品。
    4.文章梳理问答。
    (1)本文中心内容是什么?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新会的不平等。
    (2)试概括本文的结构: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梁惠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据此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四、总结、扩展
    综至全篇,段落分明,层次井然,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做为每一部分的画龙点睛之笔,既标明三个部分的联系,又将每段议论的要点点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2.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3.分类整理古汉语常识。
    二、整体感知
    孟子善于雄辩,并气势充沛,使其自己“仁政”的观点鲜明,明确,学习时要研究其具体的方法。
    对于古汉语常识,要注意准确把握,探寻规律。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出题讨论式
    讨论题:
    (1)为什么说孟子善用比喻说理,他如何做到论辨的气势磅礴?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善用”重要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做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作品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在第3段中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对孟子“仁政’内容应如何理解?
    集中在文章的第3部分,即第3—5自然段。这里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总之,孟子以为解决“民不加多”的状况,就要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
    2.分类归纳古汉语现象。
    (1)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句意是: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
    (2)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句意是:我对国家。)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内遇到饥荒。)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句意是,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
    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或百步而后上(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句意是,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下来。)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3)一词多义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寡人之于国(对,介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

    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
    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

    请以战喻(让,介词)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狗彘食人(吃,动词)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

    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五亩之宅(“的”,助词。)
    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4)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 2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共9页。

    2020-2021学年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