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 名周 (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个髑髅,他枕着髑髅睡觉,髑髅给他托梦说:“死了,就没有君主在上面, 没有臣子在下面,也没有四季变化的事,能从容自在地与天地共久,即使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了。”
庄子不仅向往自由,还十分不满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髑髅之言说明了此点。
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这个故事表明了庄子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
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秋 水 《庄子》
重要词语:⑴百川灌河⑵泾流之大⑶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⑷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⑸东面而视
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⑹不见水端⑺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⑻野语有之曰⑼以为莫己若者⑽我之谓也⑾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况且、再说曾经听过见闻、学识
⑿轻伯夷之义者⒀始吾弗信⒁今我睹子之难穷也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⒃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生发起感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被人讥笑。大方,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被内行人所讥笑。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3、河伯为何自认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不辩牛马,天下之美尽在己
睹子之难穷,深感目光短浅
不见水端,深感自己的渺小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寓意还有什么?
寓意:1、人贵有自知之明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3、满招损,谦受益4、自大源于无知5、知耻近乎勇6、有比较才有鉴别
1、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巧用对比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
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1、至于北海 (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脸/面貌;面子)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专通某种学问的人/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一、通假字1、不辩牛马(辩=辨)2、泾流之大(泾=径)
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形的意动用法,以……为少,形的意动用法,以……为轻,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一、若: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以为莫若己者二、闻:1、闻道百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三、之:1、泾流之大 2、我之谓也 3、仲尼之闻四、于: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五、始:1、于是焉河伯始旋见面目 2、始吾弗信
1、名词,海神名2、动词,比得上
1、动词,听到2、名词,学识
1、代词,这样2、助词,宾语前置标志3、助词,的
1、介词,在2、介词,被
1、副词,才2、名词,开始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以为莫己若3、我之谓也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语,是“按季节”的意思B、旋其面目 旋,掉转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D、不见水端 端,尽头
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国人莫敢言
3、下列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B、至于北海C、东面而视D、以为莫己若者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示范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拿来主义,引出课文,背景介绍,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分析课文,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板书设计,写作特点1,写作特点3,写作特点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融会贯通秋水(节选)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融会贯通秋水(节选)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庄子》,欣赏几幅图片,背诵思路,百川灌河,湍急的水流,奔腾的黄河,平静的黄河,汹涌的黄河,宽广的大海,波澜壮阔的大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秋水(节选)教学演示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庄子》,背诵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