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备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物简介,秦昭王,和氏璧,背景局势,评注课文,课文总结,古汉语常识,通假字,⑷意动用法,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战国后期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廉颇率军攻齐获胜,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卿。曾居功骄傲,对出身低微、资历甚浅的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后知蔺相如顾全大局,确有相才,遂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交,协力抗秦,传为美谈。廉颇为将刚勇,用兵持重,多次率军击败齐、魏等国。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廉颇为赵军主将,被战失利后,鉴于秦军势盛,但远离国土,
不能久战,即固垒坚守,阻止了秦军的进攻。后赵孝成王中秦离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主将,改变廉颇战法,终致赵军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廉颇率军击败攻赵的燕军,受封信平君,摄行相国职。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出奔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赵国屡遭秦军攻击,拟再任廉颇为将抗秦。廉颇亦急欲归国效力,因权臣作梗,未能遂愿。后居楚,忧虑而亡。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索“和氏璧”,宦官缪贤推荐手下门客蔺相如出使。他奉命带璧入秦,当廷力争,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赵国,约会赵王在渑池与秦王相见,他又随赵王同行,在筵席上,没有使赵王受屈辱,大长了赵国的志气,大灭了秦国的威风,因功得任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结果使他很不
高兴。为避免和廉颇相争而误了国事,他每次出门,避让廉颇,常常装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颇排地位高低,最后使廉颇很受感动,十分惭愧,两人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和衷体国,使秦国长时期内不敢出兵攻打赵国。
(前324~前251)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嬴姓,名稷,又称秦昭襄王。秦武王异母弟。曾为人质于燕,武王死后归国,于公元前306年继位。在任前期,其母宣太后当权,贵族外戚骄横,大权旁落。昭王四十一年(前266),采取断然措施驱逐专权的贵族外戚,废黜太后,重整纲纪。前期任用足智多谋的魏冉为相,日益东进,“天下皆西向
稽首”。后用魏人范雎为相,白起为将,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大破韩、魏、楚军,夺取邓、宛、河东之地,攻取楚都,建立南郡,又联合各国破齐,并大败赵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北),使秦疆土日广,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拿去献给楚国国君楚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匠鉴定。玉匠和上一个说的一样,还认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右脚砍掉了。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文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阳晋〕在现在山东省郓(Yùn)城县西。,拜〔拜〕古代授予官职叫拜。为上卿〔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以勇气闻〔闻〕闻名,出名。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宦者令〕宦官的头目。缪贤舍人〔舍人〕门客。战国时,贵族或官僚家里常养着一些食客。。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提问: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回答: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殊,补充:传的后半部叙谦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赵惠文王时, 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遗(wèi)〕送给。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易〕交换。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见欺〕白白地受骗。见,被、受。;欲勿予,即〔即〕则,就。患〔患〕忧虑,担心。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未得。
译文: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
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提问:本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
回答: 交代故事缘起,为相如出场作铺垫同时烘托相如胆识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窃计〕私下打算。窃,谦词。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止〕阻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语(yù)〕告诉。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境〕指赵国边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幸于,被动用法。,故燕王欲结于君〔结于君〕同您结交。。今君乃亡赵走燕〔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意为从赵国逃跑,投奔到燕国。,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
束〔束〕捆缚。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肉袒(tǎn)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膊。斧质,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质,砧。请罪,则幸得脱矣〔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宜〕应该。可使。”
译文: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
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提问:缪贤的话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
回答:虚写一笔从侧面表现蔺相如挺身而出,亦有胆识.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寡人〕古代诸侯谦称自己。之璧,可予不〔不(fǒu)〕通“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均之二策〕比较这两个对策。均,权衡、比较。之,这。,宁许以负秦曲〔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负,担负、承担。这里是使动用法。。”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必〕倘若,假如。无人,臣愿奉〔奉〕通
“捧”。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臣请完璧归赵〕请,动词,仅表示谦逊的语气。完,使动用法,使璧完好无缺.”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译文: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
提问:从蔺相如的对策语中你发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回答:出场便不同凡响,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章台〔章台〕秦宫名,旧址在现在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角。见相如。相如奉璧奏〔奏〕呈献,进献。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传以示〕传给……看。以,连词,连接“传”与“示”。美人〔美人〕指妃嫔。及左右〔左右〕指侍从。,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前〕上前,动词。曰:“璧有瑕〔瑕(xiá)〕玉上的斑点,疵病。,请指示王。”王授〔授〕交,给璧。相如因持璧却〔却〕退,这里指后退几步。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怒发上冲冠〕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
冲动了帽子。这是夸张的说法。,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负〕凭借,倚仗。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布衣之交〕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尚不相欺,况〔况〕何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强秦之欢〕触伤强大的秦国,(对我们)的感情。逆,违背、触犯。欢,欢心。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拜送书于庭〕书,国书。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何者?严〔严〕尊重,用作动词。大国之威以修敬〔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修,整饰。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见臣列观(guàn)〕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意思是不在正殿接见,礼数轻慢。列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观,
建筑物的一种。,礼节甚倨〔倨(jù)〕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急〕这里是逼迫的意思。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译文: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
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提问: 秦王是否有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回答: 抓住关键语句.章台”——”列观”;”以示美人”——”传之美人。”
提问:针对蔺相如的对话体会人物的特点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借赵群臣语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由抑转扬,缓和气氛)。 “且以璧之故逆秦之欢,不可”~(说明赵方诚意,以退为进。)。 说”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关键,为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伏,何等周密)。 不可”逆强秦之欢”~(又何等委曲)。 “戏弄”~(”怒发上冲冠”之由,照应上文)。 “臣头与璧俱碎于柱”~(一夫决死,万乘莫当,秦王入我掌中)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固请〔固请〕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以璧击柱)。,召有司〔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案图〔案图〕察看地图。案,通“按”,审察、察看。,指从此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都〕城。予赵。相如度秦王特〔特〕只,不过。以诈佯〔佯为〕装作。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共传〕共同传颂,就是公认的意思。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设九宾于廷〕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指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舍〕安置住宿,动词。相如广成传舍〔广成传(zhuàn)舍〕宾馆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决〕必定。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衣(yì)褐〕穿着粗布衣服,意思是化装成百姓。衣,动词,穿。,怀其璧,从径道〔径道〕便道,小路。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引〕延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缪公〕就是秦穆公,春秋时五霸之一。缪,通“穆”。以来二十余君,未尝
有坚明约束〔坚明约束〕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负〕辜负,对不起。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间(jiàn)〕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一介之使〕一个使臣。介,个。使,名词。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就汤镬(huò)〕受汤镬之刑。就,动词。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汤烹煮。镬,古代煮食物的一种大锅。。唯〔唯〕通常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大王与群臣孰〔孰〕通“熟”,仔细。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相视而嘻〕面面相觑(qù),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形容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嘻,这里作动词用。。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相如去〕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
引,牵、拉。,秦王因〔因〕由此,趁此。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厚遇〕好好招待。厚,优厚。遇,招待、款待。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卒〕终于。廷见相如〔廷见相如〕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之〕让他(相如)回去。。
译文: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
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
“璧有瑕”(”复取璧”的办法何等巧妙)。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向秦王提出同样要求前提,暗藏归璧于赵的计划,使秦王入彀)。 “拜送书于庭”(为提出”设九宾于廷”设伏,这关涉到相如的下一步计划,以进为退)”先割十五都予赵”(击中秦王要害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检验秦王是否有”易璧”的诚意,抓住这个要害,则蔺相如之使人持璧归赵,要求”高九宾于迁”等等作法之用心,无不害然而明。)臣请就汤镬(甘愿受刑,自己承担”欺大王之罪”,与赵王无关.) .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使不辱于诸侯〕出使能不受诸侯欺辱。,拜相如为上大夫〔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其后〔其后〕指公元前281年,就是赵惠文王十八年。秦伐赵,拔〔拔〕攻下。石城〔石城〕地名,在现在河南省林州市西南。。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为好〕和好。,会于西河〔西河〕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古称“西河”,渑池在西河以东,所以称为“西河外”。外渑池〔渑(miǎn)池〕地名,在现在河南省渑池县。。赵王畏秦,欲毋行〔欲毋(wú)行〕想要不去。毋,不要。。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诀(jué)〕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味。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还,不过
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念头,指秦国可能扣留赵王作人质来进行要挟的打算。。”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译文: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提问: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回答: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补充说明:春秋旧中国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在战后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这样的背景说明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提问: 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回答: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分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奏瑟(sè)〕弹瑟。下文“鼓瑟”同。瑟,乐器名,形状像琴。。”赵王鼓瑟。秦御史〔御史〕战国时的史官称“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善为秦声〕擅长演奏秦地乐曲。,请奉盆缶秦王〔请奉盆缶(fǒu)秦王〕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意思是请秦王击盆缶为乐。奉,献。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歌唱,常击缶为节拍。“盆缶”后省略“于”。,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得以颈血溅大王〕能够拿(我)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意思是和秦王拼命。”左右欲刃〔刃〕作动词,杀。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却。。于是秦王不怿〔怿(yì)〕高兴,喜悦。,为一击缶。相如顾〔顾〕回头。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为秦王寿〕给秦王献礼。寿,向人进酒或献礼,动词。。”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咸阳〕秦国的都城,在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竟酒〕酒筵完毕。,终不能加胜于赵〔加胜于赵〕胜过赵国,意思是占赵国的上风。加,动词。胜,这里作名词。。赵亦盛设兵〔盛设兵〕多多部署军队。盛,多。以待秦,秦不敢动。
译文: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
秦王不肯敲击瓦缶。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提问: 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
回答: 秦方蓄意进行挑衅;蔺相如不畏强暴。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示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
既罢〔既罢〕(渑池之会)结束以后。,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口舌为劳〕只凭言词立下功劳。徒,只、不过。口舌,言语。,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素贱人〕本来(是)卑贱的人(指相如为宦者令的舍人)。素,向来、本来。,吾羞,不忍为之下〔不忍为之下〕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宣言〔宣言〕扬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争列〕争位次。。已而〔已而〕过了些时候。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相与〕一齐,共同。谏曰:“臣〔臣〕秦汉以前表示卑谦的通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高义〕高尚的品德。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
甚〔殊甚〕太过分。殊,很、极。甚,过分。。且庸人尚羞之〔且庸人尚羞之〕就是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且,就是,连词,表假设,兼让步。之,指蔺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羞之,“以之为羞”的意思。,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不肖〕不才。,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秦王〕比秦王哪一个(厉害)。孰,谁、哪一个。孰与,何如、比……怎么样。?”曰:“不若〔不若〕不如(秦王)。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驽(nú)〕愚劣,无能。,独畏廉将军哉?顾〔顾〕只不过。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不俱生〕不共存。。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就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荆,
灌木,古代常用它的枝条做成刑杖。,因宾客〔因宾客〕由宾客(作引导)。因,通过、经由。宾客,指门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将军〕指蔺相如。当时的上卿兼任将相,所以称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刎(wěn)颈之交〕誓同生死的朋友。刎颈,割头。之交。
译文: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
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提问: 诵读”夫以秦王之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一段话,回答这段话”妙”在什么地方。
回答: 相如深知廉颇公忠体国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国家之急”相许,足见其胸襟阔大,如此方能使廉颇顿悟己非 .
提问: 反映了廉颇 性格的什么特点
回答: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听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后,十分感愧,立即从计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立场上来,表现了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的大智大勇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高尚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磊落胸怀。
⑴可与不: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书送于庭:⑷如有司案图: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
奉,通“捧”,用手托。
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孰,通“熟”,仔细。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
(依仗,凭借)
(辜负,对不起)
(违背)
(使...承担)
(背着)
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派)
(出使)
(让)
(使臣)
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⑴拜为上卿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⑸请指示王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⑻布衣之交
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为使臣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国家的象征。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和氏璧的第一次失踪是在四百年后。楚威王将此璧赏赐给了有功的相国昭阳。昭阳某日请客时,出璧让各宾客观赏,席散时却不翼而飞,虽经多方搜查也毫无下落。楚相昭阳因宴会偶失此璧,怀疑为张仪所偷,把张仪打了个半死,张仪因此入秦,凭三寸不烂之舌瓦解了六国的“连横”,玩六国于股掌之间,为日后强横大秦的铁骑踏平六国扫平了障碍。其实昭阳实在是冤枉了张仪。五十多年后,这和氏璧不知怎么的竟流到
了赵国,出现在赵国太监缨贤的手中,赵惠文王便据为己有。此时,秦国势力已十分强大,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便说要用十五城来交换璧。赵王孱弱,只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上演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六十一年后秦灭赵。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氏璧自然也就归秦始皇所有了。李斯《谏逐客书》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的句子,“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璧”两物,说明和氏璧已入始皇之手。秦王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良工将此玉琢为玺,玉工孙寿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船至洞庭湖,忽然风浪大作,有人献策丢宝镇浪,便将传国玉玺丢入湖中。说来也怪,洞庭湖竟立即风平浪静。八年后,秦始皇巡狩到华阴,有人持玺挡道,奉还秦始皇曰:“持此还祖龙。”(皇帝称“真龙天子”,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而称“祖龙”)始皇帝使人收下玉玺,该人即化作一阵清风而去。不久,秦始皇东巡时病倒于途中,据《史记·秦记》,秦始皇“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即以此玺为天子之权的象征
传给扶苏。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玉玺传给二世胡亥。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秦王子婴杀死赵高,把璧献给刘邦。刘邦入咸阴,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和氏璧成了天下的象征,类于“九鼎”。刘邦建立汉朝,并把秦玉玺作为汉朝的国印,从他起,将玉玺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自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时的皇帝刘婴仅两岁,传国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命大臣王舜向孝元太后索取传国玉玺,孝元太后身为汉朝的皇太后倒心向着汉室,被逼不过,一怒之下将此镇国之宝掷于地上(《汉书·元后传》),据说摔坏了玺纽的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东汉光武帝刘秀打败了王莽,夺回传国玉玺,此玺又成了汉家天下的象征。 到了东汉末年,战乱纷起,群雄逐鹿,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此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已不知去向。不久,董卓之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见城南甄官井中隐隐冒五色彩光,使人下井打捞。捞起一宫女服装的尸体,显见那尸体已经有很长时间,却未腐烂,尸首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
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打开里面有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意外地得到玉玺,《三国演义》有“匿玉玺孙坚背盟”一回即此谓。孙送给袁术,袁败后归汉献帝。然后曹丕废汉自立,从汉献帝手中接过了传国玺,并自作聪明地在玉玺一侧刻了一行小字:“魏受汉传国之玺”。只过了四十五年,这颗玉玺又传到了司马炎的手中。司马炎倒没有再在上面刻上什么“晋受魏传国之玺”的字样。要是都像曹丕这么刻下去,后来抢得皇位的皇帝们恐怕就没地方去刻字了。五胡乱华,玉玺由南朝承袭。 不过,后来的皇帝们不管这颗玉玺上有没有地方供他们刻字,以纪念抢了人家的江山,都得再去另刻一颗玺了,因为这颗用和氏璧刻的传国玉玺传传传丢了! 这颗玉玺由魏、西晋相传,经前赵、后赵,又落入前秦苻坚之手。后苻坚为其部将姚苌俘获,姚要他交出玉玺,苻坚说已送给东晋了,其实玉玺在这时已经永远地丢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活动,讲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研读课文,流程图,字词释义,文言句式,内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司马迁,背景介绍,人物简介,重点词句,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八段,积累成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备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积累成语,有智谋,大智大勇,国家为重,写作借鉴,字词释义,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