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四 文本22 白发的期盼2859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25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配套练习:专题四 文本22 白发的期盼2859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25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白发的期盼(节选)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思量(liɑnɡ) 处理(chǔ)
拖累(lèi) 空巢(kōnɡ)
B.效应(yìnɡ) 执著(zhuó)
痴迷(zhī) 扎实(zhā)
C.载人(zài) 呼吁(yù)
唠叨(lā) 赡养(shàn)
D.伪装(wěi) 伺候(cì)
积蓄(xù) 报酬(chu)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寂寥 遛鸟 鞭辟入里 赳赳武夫
B.懒惰 瞻望 老生长谈 出其不意
C.抱负 痊愈 集思广议 井然有序
D.融洽 嘉话 暴殄天物 天伦之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隔山跨海,能______得了父母的期盼和儿女的责任吗?
②进入决赛的奥运会运动员他们的心理素质特强,技术水平特高,所以在比赛中______不会出错。
③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______笔墨。
A.承载 几乎 滥用
B.负载 几乎 滥用
C.承载 简直 乱用
D.负载 简直 乱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做父母的何尝不想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们为了生存,他们背井离乡,骨肉分离,每天为家计忙碌,辗转如陀螺。
B.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推脱;有责任要他负责,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C.近年来,一些幼儿园举办的“兴趣班”可谓林林总总,有的幼儿园为获取经济利益甚至还办了“园中班”,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兴趣班”粉墨登场,是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怪胎”。
D.“身教重于言教”,是为人父母者应当时刻牢记的原则。如果我们平时注意礼仪,举止文明,不沾染赌博等恶习,那么,上行下效,孩子们就一定会走出一条人生的正道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连日暴风雨,使荷兰海岸出现大批流离失所的海豹孤儿。它们如果继续暴露在外,几乎难逃死亡的命运。幸好当地的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海豹孤儿院。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做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患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D.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
二、文本阅读
阅读《白发的期盼(节选)》全文,回答6~12题。
6.记者在确立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问题后,即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注意到采访对象的广泛性和典型性。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很好地体现了一种交谈艺术。读完这篇广播实录,你在交谈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收获?
答:
7.“吴老师:只好认了呗……我的原则是不拖累她们。”请你对吴老师这一代做父母的人生观加以点评。
答:
8.“李先生:从传统的中国人的家庭来看……威胁到传统伦理道德价值了。”对于李先生介绍的这个模式,你认为现在还需要吗?
答:
9.请概括出以毛女士、陈先生为代表的中青年人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原因。
答:
10.记者通过对毛女士、陈先生的采访,想要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意图?
答:
11.请概括出当代一些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并说说其实质是什么。
答:
12.为什么说“或许社会学家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
答:
三、一法一练——鉴赏广播稿的技法
广播稿在语言使用上具有口语化、简洁化的特点。广播稿的叙事,一般按事物过程的发展顺序。再者是生动活泼,采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音调和谐,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本文的特色是点面结合的手法、强有感染力的声效加入、说明性文字插入等。这些手法的运用贴近生活,使谈话更轻松、自然,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感召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当地地方小调:我思啊,我想啊,我思思想想再想想……压混)
解说:1999年,地区河道航运管理局负责人获悉有位老人在摆渡,大发雷霆:“简直是开玩笑!100多岁了还摆渡,出了问题谁负责?”紧急电话当夜打到县里,于是老人被迫停止了摆渡。停摆以后老人病了,这一病就是一个多月。108年以来,老人是第一次生大病,不想吃饭,只是咳嗽,谁也说不清老人得的是啥病。没办法,有人出了这样的主意:渡船交给老人的养女和堂侄,作为交换,两人每年都交给老人300斤粮食。由于养女家远离渡口,所以轮到她摆河的时候,实际上多半是由老人代劳;而堂侄一家在河西,时间来不及的时候,老人也去帮忙。
(电视里广告声——)
朱:老奶奶,今天晚上我们就在这儿睡了?
汪:两张床怎么睡?
老人:(笑)打点糨子粘在墙上,打点面糨子粘在墙上,哈……他不懂,哈……
盛:粘墙上不成画了吗?
老人:打糨子把你粘墙上不行啊?你咋不懂?哈……你咋不懂?哈……
(关电视声——)
老人:你们坐坐,我要睡了。
汪:你要睡了?
老人:今天老早就起来摆河了。
汪:今天老早就起来摆河了。
(老人打鼾声——)
(桨声——)
朱:怎么样,二位,信了吧?
汪:我在想,我这辈子能活多少岁?
盛:110岁还能摆船……说不定真能活到200岁呢。
汪:要是真的,看咱仨谁能坚持到那一天!
(桨声扬起——渐隐)
13.概括解说词的内容,并说明其作用。
答:
14.电视声响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
15.为什么要插入地方小调和桨声?
答:
答案
1.D 2.A 3.A 4.A 5.D
6.①围绕中心话题提问,进行访谈。采访老年人,主要探寻老年人的生存状况;采访中青年人,主要关注如何孝顺父母,都是围绕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这个中心话题来展开的。②采用拉家常的谈话方式,拉近了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距离,使采访对象在好像与朋友的聊天中自然吐露真心话,保证了访谈的真实性。③选择采访对象感兴趣的方面引入话题。如高大爷爱养鸟,作者就到高大爷家看他养鸟,在平常的聊天中,高大爷点出了以鸟为伴的目的是“拿鸟当孙子了”,自然而巧妙地成为全文中精彩而典型的材料,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7.①表现了这一代父母的无奈,②需要精神赡养,③希望子女幸福。
8.示例:①需要。中国人有自己的传统习惯,社会发展了,也不能危及亲情。
②不需要。因为时代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建立新型的赡养关系。在这方面,社会、政府应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负起责任。
9.中青年人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肩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责任,身心疲惫,无暇顾及老人是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主观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心理上的不重视。
10.记者通过对毛女士、陈先生的采访,希望中年朋友在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家庭的同时,要多为父母着想,多与父母交流,多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使老人有一种好的精神状态,这是一个不能漠视的问题。
11.态度:当代一些大学生由于时代的变革、观念的变化,思想上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对“家”、“父母”的概念已经不很清晰了,因此对父母漠不关心。实质: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自我发展,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意识。其结果是亲情——这种人类最基本的美好感情——的丧失,进而会导致诸多情感价值观的扭曲、沦丧。
12.因为社会学家所强调的代际之间的融洽关系,创新应以保守人类文明的成果为前提,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美好感情等内容,既指出了遵守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其必要性,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灵魂的拷问,所以对青年人会是一种警示和鞭策。
13.内容:基于管理部门的安全考虑,老人被迫停摆,但义务摆渡。作用:侧面描写,说明渡口是老人生活的全部。
14.表现老人的家中生活,反映了老人充沛的精力。
15.与反映老人生活的音响内容相配,起到了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的作用,同时把“地方小调”与“桨声”作为一主一辅用以转场,使转场显得更自然、合理。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雷雨(节选)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雷雨(节选)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四辛德勒名单(节选)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辛德勒名单(节选)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倾听白发的期盼(节选)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倾听白发的期盼(节选)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文本阅读,一法一练——把握访谈的问答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