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学案设计
展开高考资源网《罗密欧与朱丽叶》学案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感受作品中深刻.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成长。
2.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基本知识,通过本剧,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渴求美好感情.追求幸福.反对禁欲的人文主义精神。
3.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建议】
创设朗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提高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2.资料链接
(1)时代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当时正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世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2)《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就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死去。朱丽叶醒来后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两家的父母都来了,神父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从此,两家消除积怨。
(3)名言分享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莎士比亚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莎士比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莎士比亚
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的。——莎士比亚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这场戏可分为几个层次?人物感情有何变化?
②罗密欧和朱丽叶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③本文语言诗化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④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终未成眷属,双双殉情,你是如何看这个结果的?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创痕( ) 妒忌( ) 惨白( ) 瞻望( ) 玫瑰( )
墙垣( ) 矜持( ) 仓促( ) 浩淼( ) 乳媪(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 随即 烦乱 回光返照 B.藏匿 憔悴 原委 沸沸扬扬
C.殉情 去逝 惨象 风烛惨年 D.聘礼 掘墓 悲恸 离合悲欢
3.根据剧情依次填入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那是我因为__________烦乱,没有听得进去。
②__________的帕里斯河__________罗密欧已经双双惨死了。
③任何塑像都不会比_________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
A.心绪 尊敬 忠贞 忠诚 B.心情 尊贵 忠诚 忠贞
C.心绪 尊贵 忠诚 忠贞 D.心境 忠贞 尊贵 忠诚
4.根据句意,按正确的语序把词语填入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 )
可是我只愿意要我已有的东西:( ),( );( ),( )。
①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 ②我给你的越多
③我的爱情像海一样深沉 ④我自己也越是富有
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概是渐渐丰富的经验和逐渐确定的认识起了作用,稍后的莎士比亚,他的语言就完全不同了。
B.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
C.中国现代话剧的滥觞时期,在向西方戏剧广搜博采的同时,就采纳了对不同艺术流派和多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吸收与借鉴。
D.戏剧演出由于受到舞台条件的制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时空观念。
6.下面一段罗密欧的独白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罗密欧怎样的感情?
那边窗子里亮起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她是只配给愚人穿的。……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大放光明,使鸟儿误以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
答:
二.文本研习
1.层次结构
这场戏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写了两人会面前的独白,表达 之情。
罗密欧在月夜站在朱丽叶的阳台下,仰望着意中人。欣喜地表现对朱丽叶的赞美和爱慕之情,词句华丽,意象鲜明。他以 来比喻朱丽叶的光华艳丽:赞美她的眼睛是“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形容她的面貌“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
朱丽叶最初还没有发现罗密欧在阳台下,她吐露内心秘密,语言朴素坦率,情意深切真挚。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但 横亘其间。朱丽叶深爱罗密欧,面对家族世仇和心中挚爱的矛盾,她想到只要真心相爱,姓名可以抛弃不顾。
第二部分(到“再等一会儿,我就会来的”):主要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月夜晚相会并 。
第三部分(到结尾):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情景。
2.内容评述
这场戏通过抒情诗一般的独白和对白,把爱情圣洁化和诗化,表现了热恋中男女纯洁美好的感情,赞扬了他们超越世俗仇恨之上的对幸福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歌颂了追求中所显示的 . . . 等品质。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 的人文主义精神。
3.艺术特色 诗化的美。
(1)节选这场戏十分注重气氛的渲染和营造,作者把十四行诗与剧情揉为一体,营造出诗意的氛围:美丽的花园.皎洁的月亮.朦胧的夜色.温暖的晨曦……散发出春天一样芬芳的气息,让两个恋人在诗情画意中唱出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处使用具有象征含义的“莎士比亚式”比喻.拟人来表现朱丽叶的美丽,赞美伟大的爱情,表达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的憎恶和反抗;语句直白大胆,句式长短差落,多处使用排比.对比,构成莎氏特有的气势,表现炽热的爱情追求,一句句独白和对白充满诗意。
三.问题探讨
1.本文的夜晚相会,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不渝的爱情。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究竟是怎样的青年呢?请结合故事背景简要分析。
2.本文中朱丽叶在阳台上的喃喃自语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3.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终未成眷属,双双殉情,你是如何看这个结果的?
四.活动体验
《西厢记》中张生高中状元,最终与莺莺成为眷属。《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相爱,双双以死告白天下,一个以美满收场,一个却以悲怆结局。在反封建的题材上,《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曲同工,可结局却迥然不同,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选修延伸
【师生互动】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
师: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 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创痕(chuāng ) 妒忌(dù ) 惨白(cǎn ) 瞻望(zhān ) 玫瑰(guī ) 墙垣(yuán ) 矜持(jīn) 仓促(cù ) 浩淼(miǎo) 乳媪(ǎo )
2.C【解析】去逝——去世,风烛惨年——风烛残年。
3.C【解析】心情:感情状态;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说)。尊贵:可尊敬.高贵;尊敬:重视而且恭敬的对待。忠贞:忠诚而坚定不移;忠诚:(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
4.D【解析】运用排除法。④放在②后才符合逻辑,备选项中只有D项是②④相连的。
5.C【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将“采纳了”改为“开始了”。
6.比喻.拟人.夸张。对朱丽叶的赞颂和仰慕之情。
二.文本研习(此中答案仅供参考,大意对即可)
1.相思爱慕,日月星辰,家族的世仇,互诉衷情,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2.勇敢.忘我.忠诚.高尚,渴求美好感情.追求幸福.反对禁欲。
三.问题探讨
1.参考意见:
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青年,他们鄙弃中世纪压抑人性的野蛮的伦理观念,不屈服于现实的封建势力,为追求自由的爱情而不惜献出生命。罗密欧是典型的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反封建势力的青年,他热情.勇敢,对朱丽叶的爱情坚定不移,最后果决地以死来告诉人们:青年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是腐朽的封建势力所无法阻挡的。朱丽叶温柔.美丽.善良,但是骨子里她又是一个叛逆的女性。她不顾与蒙太古家的世仇,依然与罗密欧两心相悦,面对家庭的逼婚,她积极地为自己的幸福想办法,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她又是一个果敢的女子,心爱的死去,她毫不犹豫地将匕首刺进了自己的心脏,与心爱的人长眠在一起,以死控诉了中世纪腐朽和野蛮的伦理以及封建势力。
2.参考意见:
明确:这一喃喃自语正表现了朱丽叶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她是勇敢的,即使是仇家的儿子,她也义无返顾地去爱。她是叛逆的,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她是坚贞的,“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个身外的空名。”
3.参考意见: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四.活动体验
参考意见:
(1)关于爱情剧。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的公式。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3)西方的爱情剧多侧重于两个人的爱情心理。中国的爱情剧大多与国家.社会相联系,从更大的社会背景去描写爱情。
明确: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是使两部剧作结尾迥异的主要因素。中国人自《诗经》.神话以来,都在追求一种爱情婚姻的美满和社会生活的和谐。儒学中“大同”.“中庸”.“仁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因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爱情故事往往是饱经挫折与坎坷之后终成眷属。但是西方人自希腊神话产生以来,文学作品中悲剧的色彩尤为浓重。这就与西方渐次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分不开。但是悲喜剧在中西方都有存在,因而作家个人的构思亦有不同。倘使张生与莺莺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的结局,也未为不可,只是中国老百姓不一定买帐。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终成眷属,主题中的反封建意识也就受到削弱。因而两剧结尾的不同正反映一种现象:社会背景不同,群众欣赏口味不同,作品构思不同,结尾亦有不同表现。
w.w.w.k.s.5.u.c.o.mwww.ks5u.com
苏教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欲言又止,黯然失色,置之不顾,寒盟背信,天涯海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苏教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技法导练,素材积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导学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