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石壕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石壕吏教学设计,共6页。
    知识与技能:
    1.把握重点词语,在反复的诵读中梳理情节,能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2.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及相关历史知识,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自读和了解“三吏”“三别”。
    过程与方法:
    1.课前自主学习,查找的资料,明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通过课文注释、工具书或网络弄清本课生字词的音、义及背景知识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深切感受诗人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2.认识战争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
    3.思考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教学重点]
    了解本课写作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深切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部分;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网络解决生字词。
    教师:研读教材,收集资料,设计好本课《导学案》并与课前给学生;制作PPT课件及用于本课朗读教学的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组关于战争的图片。
    古今中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都是无比深重的。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叫安史之乱。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传最广的一篇——(板书)《石壕吏》。
    二、预习检测
    下面我来检测一下预习,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
    1.请同学们说说题目意思是什么?
    明确石壕村的这个“吏”,是石壕村的一个“捕吏”,也可以理解为“抓壮丁的差役”。
    吏(lì) 逾墙(yú)走 邺(yè)城戍 (shù) 惟有( wéi )
    (官吏) (越过) 逃走 (防守) (只有 )
    老妪(yù) 衰(shuāi)急应(yìng ) 泣(qì) 幽咽(yè )
    (老妇) (衰弱)赶紧(应征) 有人(低声地哭)
    2.分组读加点字,并说明词义,比一比看哪个组说的又快又好。
    3.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教材注释自由读一遍这首诗,特别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懂句义。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吧?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围攻邺城。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唐军始终不能攻下邺城。到了第二年3月,反而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唐王朝为了挽回败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男女老少,都被抓去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杜甫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个人称“诗圣”的唐代诗人,他见到这种情景,他十分的忧虑和愤慨,于是创造了两组组诗,这两组组诗是“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中,《石壕吏》,因为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他是杜甫经过一个叫做石壕村的地方,在那里的亲眼看见的一幕情景,久久牵动着他的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一篇不朽的诗作。
    三、整体感知(自由阅读 指导朗读)
    1.看着导学案或大屏幕,快速默读本课写作背景(PPT课件投放)。
    2.教师配乐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语气、节奏和轻重音的处理。(PPT播放背景音乐:亘古的思念)
    3.指名读,其余学生点评。
    我们要记住是“邺城戍”戍的读音是(shù),里面是一点,记住一句口诀:点戍shù横戌x空心戊wù
    4.学生齐读,教师指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四、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研读赏析)
    (一)边朗读边思考,第一段(1-4句)交待了什么内容?明确: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叙事诗,第一段交代了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要人物,分别是
    时间:深夜。地点:石壕村。主要人物:老妇、捕吏。事件:吏夜捉人。所以第一段故事的(板书)开端。
    开端——吏呼妇啼
    石壕吏
    (二)自由品读这首诗,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诗人在诗歌中写征兵无度,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举动? 吏与老妇出场时各自的态度怎样?
    2.这首叙事诗,主体部分——老妇人的“致词”, 老妇的“致词” 说了几层意思,各层的意思是什么?
    ①分组讨论;②全班交流;③小组汇报;④教师小结:
    老妇的“致词” 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致词的前6句,征战情况。第二层“室中更无人……” 4句,诉说家中现状。这两层是这个故事的(板书)发展。第三层“老妪力谁衰”开始后四句写老妇:自请服役,是整个故事的(板书)高潮部分。
    征战情况
    家中现状
    发展
    板书:
    高潮 ——自请服役
    3.整首诗最后四句是故事的(板书)结局,写诗人(板书)独别老翁。“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幽咽”的人是谁?最终抓到人没有,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明确:不敢大声哭泣的人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的寡妇,因为自己的男人刚刚战死,婆婆被迫去承担那根本不应该有她承担的徭役了。 “独与老翁别”说明老翁已经归家,暗示最终抓走了老妇人。
    (三)自主质疑,讨论交流,深入探究(大家可以相互质疑问答,也可以问老师)
    1.分组讨论;2.全班交流;3教师点拨并解答。
    难点问题预设: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石壕吏吗?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教师解答: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社会动荡,杜甫也正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任所。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服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连连。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十分矛盾的。杜甫作为一名官员,自然希望国家胜利,战事平息,但同时他也是受战争影响而颠沛流离的劳苦大众。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做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服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的残暴只是含蓄的予以揭露。
    五、课堂小结( PPT分步骤投放)
    1、用原文填空: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子是: ___ 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
    ③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
    ④说明老妇人已经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 ______________
    2、理解填空: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属于 ________写法。
    作用是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②妇人致辞内容分为三层,三层意思概括为:
    第一层: ___ ____________
    第二层: ___ ____________
    第三层: ___ ____________
    1.现在请大家回想本课的学习,填写导学案中的填空题。
    2、现在我们一起来对本课的学习作一个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杜甫三吏、三别中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的这首《石壕吏》,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它叙述了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诗中详细描写了战争给老妇人一家人的带来的悲惨遭遇:在普通的七口之家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父子、兄弟、祖孙、婆媳,无一不受到残酷战争的迫害。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在诗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思想内容,分析诗歌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示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拓展练习:插上想象的翅膀。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作者故意把问话藏起来,只写出答话,这种写法叫“藏问于答”,请同学们试着想象吏与老妇当时对话的情景,把它写下来。(PPT分布投放)
    县吏:汝家有男丁否?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县吏:尚有他人否?
    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县吏:都不管!总得交出个人来。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七、名家朗读欣赏:让我们一起聆听本课的名家朗读,来结束本课的学习。
    八,布置作业:
    1、上网查找资料,就“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并写在笔记本上。
    2、背诵这首诗。
    九、板书设计:
    开端——吏呼妇啼


    发展
    征战情况
    家中现状

    高潮——自请服役
    石壕吏

    结局——独别老翁

    相关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情导入,作者介绍,学习目标,自由读诗文,注释明诗文,合作演诗文,拓展悟圣心,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