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56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56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56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560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560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560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560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9560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23张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古诗歌情感常见类型,情感术语,年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揣摩学考古诗歌的思想感情是学考古诗歌鉴赏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考试中首先需要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诗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然后完成两道选择题。我们要重点把握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2.了解并掌握古诗情感常见类型,情感术语
3.掌握如何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步骤
1.近三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古诗真题分析
2018—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古诗真题分析
1.题型及考查内容设置的题型以两道选择题为主,每题3分共6分。每道选择题四个选项,共计八个选项。这八个选项所考查的是诗歌的内容、手法、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但更多的是以内容(写什么)、手法(怎么写)、思想感情(为什么写)为主。2.设问方式两道选择题设问的方式是“不恰当”的一项,可见设置错误的地方不多,所以难度不是很大。
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 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壮志难酬的悲叹 ⑤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⑥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念亲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离愁别绪: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诚心志的告白。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穷兵黩dú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傲岸不羁、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美人迟暮、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
准确揣摩学考古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步骤
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
如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
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kuì哀时,低吟黍离之悲了。
黍shǔ 离之悲: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
李白杜甫陶渊明李清照苏轼辛弃疾
怀才不遇,不畏权贵;风格豪放飘逸
饱受战乱,忧国忧民;风格沉郁顿挫
山水田园诗人,不慕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洒脱恬淡
早年少女情怀,婚后与丈夫的甜蜜离思,晚年国破家亡后的凄怆
政治上屡遭挫折,但豁达豪迈,词风豪放
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词风豪迈悲壮
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
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②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③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如“行客”“归鸿”等意象就蕴含着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之情。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①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愁、怨、愤、凄、喜、乐、怜、泪、闲、怅等字眼的词语,这次词语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 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②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也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 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北宋(960年-1127年)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从军行[ 唐 ]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唐 ]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南飞的大雁带走我忧戚烦闷的心情,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醉后朦胧里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来表现秋的来临,并寓情于景,把主观和客观、景和情融合在一起。B.“云中”三句句式倒装,句意是:我站在明月朗照的西楼上,仰头看到大雁飞回来,让我浮想联翩,会有谁托它为我捎来书信呢?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即景比兴,既叹息自己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又感慨自己的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从中可见词人内心孤独寂寞。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写出了夫妻虽然分处两地,但彼此之间却是寄相思于彼此都思念牵挂着对方,足见两人之心心相印。
2.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主要写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直抒胸臆,写离愁无法排遣。B.“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不仅点明时令为秋,而且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作者的孤独闲愁情怀。 C.“云中月满西楼”这三句展示的意境是属于作者的主观臆想,但却饱含着对丈夫的无尽思念。D.下片最后三句新颖别致,词人对愁的描写十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使读者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旅夜抒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B.首联写细草在微风中飘摇,孤船漂泊独立长夜,营造了孤寂凄凉无助的氛围,衬托作者的心情。C.颔联中“垂”“涌”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展现了平原的广阔无边和江水浩荡奔涌,意境开阔旷远,衬托出平原的广阔和江浩荡之势,表现出诗人开襟旷远的喜悦之情。D.诗的后四句是“抒怀”,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用宏达广阔之景反衬内心的孤寂,表达诗人的哀凉之情,乐景衬哀情
2.下面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一、二句写近景,三、四句写远景,景中寓情,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B.颈联以乐景衬哀情,用宏大广阔之景来反衬内心的孤寂,表达出凄凉之情。C.颈联运用反语手法,立意含蓄,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诗人才华出众,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本应得到重用,却一直怀才不遇,遭受排挤,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D.尾联采用设问、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为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直接表达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阁夜 (唐 ) 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算不了什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二词句感情题,答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思想感情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整体情感题,答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恨什么,全国1卷,作者的观点态度,新高考1卷,全国2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