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祭莫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这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所以,我们要让祭莫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融入清明祭奠中。
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奠仪式保持气清景明。清明祭奠,就是要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奠必须有一定的仪式感。《论语》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如果自己不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毕竟,“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美、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的虚假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严氛围,违背了气清景明的节目内涵。
文明祭扫,责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这样,不仅为个人积存正气,更为社会积存正能量。让我们用绿色清明寄哀思,还清明节一个气清景明。
(摘编自雷泓霈《回归清明的节日内涵》)
材料二: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有人不顾山高水远也要返乡祭祖,有人千里迢迢携老带幼只求叶落归根,有人庄严肃穆深切緬怀英雄先烈……2020 年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各地倡导“云”祭扫。
通过“云平台”,献上一束鲜花、留一首歌曲、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写一篇祭文,举办网络追思会等方式祭奠先祖,同样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朱子家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句格言告诉我们,祭祀的关键在于“诚”。只要心诚,哪怕人在天涯海角,祭祀的目的已然达致。多一些诚心,对于逝者来说,这是最大的敬意。纪念不在形式而在心,让祭奠形式也持有“绿色”,保持气清景明,也是“云祭祀”的题中之义。
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人们称清明节为“根的节日”。无论走到哪里、去往何方,故土家园水远是不变的精神很根脉,家庭亲情永远是最深沉的精神依恋。在祭祖寻根中省思生命的意义,在行孝尽哀中体味亲情的价值。不忘根本、清心明志,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重整行囊再出发,这是“绿色”清明节之于我们的启示。
“绿色化”,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多一点文明、少一些粗俗;多一点自律、少一点放纵,愿更多的人都能转变传统观念,恪守生态道德,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真正把“生态环保”理念实践到生活中来,以自己的绿色文明举止为清明添“明”,为春光增色。
(摘编自李群《清明需要更多“绿色”》)
材料三:
每逢清明,人们或是来到公墓祭拜祖先,或是走进革命陵园缅怀先烈。在青松绿柏之下,在哀思怀念之中,庄重肃穆的仪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得以抒发。只是眼下,新冠疫情还未到结束的时候,人群大量聚集公墓陵园祭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健康安全隐患。此时,网上祭奠成为一种新常态。
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网上祭奠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一种全新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英先祖和先烈。只是,国人对清明祭奠多有“在现场”的庄重感,加之“不负四月天”的户外出游需求,使得网上祭奠显得相对冷清些。2020 年形势的特殊性,让网上祭奠有了更多的现实操作性:在网页或是微信里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根蜡烛、写一篇思文,亦是一种“祭之以礼”。
指尖连着心灵。网上祭奠的绿色低碳,不正是“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的绝佳映照吗?祭祀自古就是千家万户的大事,朴素的家国情怀与互联网充分融合,既有时代发展的“轻推”,也有科技前行的使然。在清明祭英烈的网络祭奠主题中,可以看到中小学生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雄永垂不朽”的众多留言。让传统不老,让英雄常在,在网上祭奠中,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也得以凝聚和升华。
网上祭奠,传统清明也当有些新常态。辩证去看,传统民俗的打开方式,只要是弘扬新风、摒弃陋习的,不正是要“多多益善”吗?。
(擴编自谢伟锋《网上祭奠,传统清明节里的新常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清明节应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风尚,要摈弃焚烧冥币,购买奇葩祭品和代人扫墓的陈规陋习。
B.举办网络追思会,也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心诚是对逝者的最大敬意,只要心诚,祭祀的目的就能达到。
C.古代非常认同“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由此可以推知,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
D.“清明”的本质文化内涵是“清洁面明净”,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不必追求“在现场”的庄重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是礼敬、怀念历史和先人,升华情感,从而净化身心、启迪智慧,这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是合拍的。
B.带有商业化色彩的“代人扫墓”是一种虚假表演,与清明节的庄严气氛格格不入,凡请“代人扫墓”者,其心必不诚。
C.从《论语》的记载看,古代可能有“代人扫墓”的现象:从《朱子家训》的说法看,古代也有远在他乡祭祖的活动方式。
D、人们未必—下子就能接受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这需要强化宣传和引导功能,而不能一味强行管制。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选择用读写家书的方式传递哀思,也是一种缅怀逝者,传承清明文化的风尚。
B.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C.于一个民族而言,祭奠先烈和英雄,是责任与担当,价值与使命使然。
D.共同记忆是清明节祭祀的实质,也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
4.材料—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清明节网上祭奠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女孩与鼠
孙春平
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那个村庄真是太偏远了。学校在村东的坡岗上,教室倒是不少,但学生只有四五十人,包括一到六年级,所以实际只占用了两间教室,一三五年级一间,二四六年级一间。我住村里,村主任说让年轻的女老师住村外,不放心。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常态,不奇怪。
教室是几十年前盖的,虽然地面也铺过水泥,但啮齿类动物的牙齿可谓天下无敌,再加上当初用的水泥标号低,时间一久就成了豆腐渣。时常是,大白天的,半尺多长的老鼠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室里,甚至蹿到讲台上去。我这人天生就怕鼠,一看见鼠游脚下,难免大惊失色。每到这时,教室里就闹腾起来,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胆大的男生则又是用扫帚打又是甩石块土疙瘩。好不容易有学生抱来从亲友家借来的猫,可是那养尊处优惯了的猫见了老鼠非但不扑不咬,而且竟从窗口跳出远遁。为这事,我也曾几次找村主任,建议买鼠夹买鼠药,没想到村主任摇头苦笑:“可不敢再试,学生们都不大不小的,真要一眼没照应到,手脚被夹了,或者鼠药被孩子送进嘴巴,那事情可就大了!”我说:“那就用水泥将教室地面重铺一次。”村主任仍是苦笑:“钱呢?”
有一天放学时,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在最后,她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
我大惊。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却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我问:“你怎么打?”
小秋说:“反正我能打,你一看就知道了。但是,我要夜里打,天黑后我不敢一个人待在教室,老师能陪陪我吗?”
我说:“好,我陪你。但家长会让你夜里一个人出来吗?”
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唉,又一个留守儿童,而且是自己独守。那晚,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煮挂面,还为她卧了两个鸡蛋。返校前,小秋说:“我回趟家,总得带上打耗子的武器呀。”
在村中路口,我再见小秋时,她仍是背着双肩书包,手上并没多出任何物件。我问:“武器带来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小秋仍是笑:“暗器不可轻易示人的,别急嘛。”那夜,天空高悬着圆圆的月亮,教室里铺满了银辉。小秋拉我坐在暗处,掰碎一块饼子撒在脚下,示意我不许出声。果然,耗子出现了。我刚要提醒,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我去抓她放到课桌上的小物件看,小秋忙拨开我的手,说:“老师别碰,脏死了。”
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呀。
那夜,小秋一共击毙五只老鼠。本来还可以击中更多,但夜半时分,第六只出现时,小秋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颀长,却显疲惫,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另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
那夜,我和小秋同睡在我住处的土炕上。我问:“你怎么不跟你爸妈一起去外地呢?”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打工了。”我问:“那你怎么不跟你奶奶在一起?”小秋说:“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我再问:“是谁教的你打秤砣呀?”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孙爷爷还说,梁山泊有个好汉,叫没羽箭张清,专用这个办法制敌,老厉害了。老师,我打秤砣的事你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呀。”
我在那个小山村只待了两年。时至今日,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地发呆。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我”在辽西大山深处支教的故事,那里老人和儿童留守是常态。
B. 教室里常出现老鼠,村主任拒绝了“我”用水泥把教室地面重铺一下的请求,因为村里太穷了。
C. 小秋要帮“我”打老鼠,“我”带她回住处给她做饭,“卧鸡蛋”表现了“我”对她的怜惜。
D. “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地发呆”,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女孩与鼠”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这一背景使后文的故事合情合理。
C. 小秋之所以选择放过大老鼠,是因为可怜三只小老鼠,这为后文交代小秋的身世埋下伏笔。
D. “我”是小说的讲述者,既能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
8.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秋的性格特点。(4分)
9. 这篇小说让人既感到沉重,又感到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沉重”“温馨”分别表现在哪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10~14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直中绳 中:合乎。
B.虽有槁暴 暴:晒干。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虽有槁暴
B.金就砺则利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异也
1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B.文章第二段很好地运用了类比的论证的方法,来阐述“善假于物”的重要意义。
C.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独立思考和向他人请教结合起来,这也是选文重点论述的道理。
D.学习可以使人“善假于物”,从而培养自己超越常人的智慧品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分)
14.根据文章,简要概括分析学习的方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5. ,下列选项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 .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人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 .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词人直抒胸臆,由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去追寻他们的足迹。将“赤壁”冠以“周郎”,则暗示出他所思慕的英雄乃是周郎。
D .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师说》中概括教师职能的语句, 。
(2)苏轼在《赤壁赋》“主客问答”中用小虫、米粒感叹人生短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名句是: , 。
(4)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琵琶行》中联系诗人和琵琶女身世,抒发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___________________”。
(7)《登高》中描写自己客居他乡,年老体衰,高度概括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画艺术博大精深,山水画更是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能否同频共振、重构再建,是一个重要课题。因而当我们进行对中国画创新发展的探讨,就无法忽视中国山水画是在这样不断演变发展的进程中的现实。杨留义的“城市山水画”系列,就是在二十世纪末 ,并在新世纪初发展创新,成为中国画坛一道靓丽的风景。
杨留义的城市山水画作品是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基础,( ),他也成为中国城市山水画艺术创新发展的践行者。
将中国广豪大地上的独特自然风物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兼具建筑的精准透视与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肆意,并将地域色彩浓厚的城市风貌与自身特有的笔墨语言形式 ,杨留义的创作契合 ,的时代节奏,在新时代迸发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深不可测 应运而生 相得益彰 高歌猛进
B.源远流长 应运而生 融会贯通 高歌猛进
C.源远流长 时来运转 融会贯通 日新月异
D.深不可测 时来运转 相得益彰 日新月异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而当我们进行探讨中国画创新发展的时候,中国山水画是这样在不断演变发展的进程中的现实就无法忽视。
B.当我们因而进行对中国画创新发展的探讨,中国山水画是在这样不断演变发展的进程中的现实就无法忽视。
C.当我们因而进行对中国画探讨创新发展的时候,就无法忽视这样是在不断演变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山水画的现实。
D.因而当我们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进行探讨,就无法忽视中国山水画是在这样的进程中不断演变发展的现实。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源自艺术与历史、当下与时代、创新与传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叠、相互成就的一种创新。
B.源自艺术与时代、当下与传统、创新与历史之间的互相交叠、相互成就、相互影响的一种创新。
C.源自艺术与传统、当下与历史、创新与时代之间的相互成就、互相交叠、相互影响的一种创新。
D.源自艺术与时代、当下与历史、创新与传统之间的相互交叠、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一种创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下面是某学校文学社社长李明给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写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尊敬的曹老:
我们很荣幸地邀请您忝列我校文学社顾问,为我社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兹定于本月28日上午9时在本校大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十周年大会,届时请务必莅临。另外随函附上本社大作一册,敬请先生拜读指教。
李明
2021年6月2日
21. 请 根 据下面的材 料 概 括港 珠澳大桥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5个字)(6分)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护栏采用四横梁结构的金属梁柱式护栏,防护能力达到SS级,可做到车辆以15度、80千米/小时速度撞向护栏后不会冲破护栏坠海。隧道内每隔135米设有一处安全门,连通紧急逃生通道;发生火灾时,防火感应系统可通过电脑指令打开就近的电动排烟阀,通过人工岛上的大型轴流风机将烟火抽出。隔震支座的承载力约3000吨,若地震发生,隔震支座竖向通过加劲钢板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有效支撑建筑物;水平方向利用橡胶黏性大、吸收震动能量、变形能力强等特点,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一定变形,吸收地震的能量。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的玲子,总是受到亲戚或邻居的称赞,大家都会对玲子的父母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有一天晚饭后,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玲子问家人:“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才能算有出息呢?”
爷爷说:“当大官,有权力,光宗耀祖。”
奶奶说:“能挣钱,会顾家,孝敬父母。”
爸爸说:“能力强,素质高,事业有成。”
妈妈说:“有名望,口碑好,受人尊敬。”
亲人们的话语,让玲子陷入了沉思。当晚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学习成绩的高低不应该成为预判一个人将来是否有出息的唯一标准。一个人角色身份的不同,有出息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我觉得一个人能做最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有出息。”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以“我看有出息”为话题作文。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期末答案
1.B
2.B
“其心必不诚”过于武断,请“代人扫墓”者也可能有其客观原因,不一定“心不诚”。
3.A
4.论证方法: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4 分)
例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采用的是引用论证;“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
5.①绿色低碳:网上祭奠避开集中出行、焚烧冥币等,有利于健康和环保。
②简朴节约:网上祭奠不用购买祭奠用品,避免铺张奢靡,有利于节约。
③弘扬新风:规避陈规陋习,有利于文明祭奠。
④升华情怀:可以凝聚和升华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答出一点给1 分,答出两点给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答出四点给6分)
【答案】6. D 7. B
8. ①坚强自立。父亲死去,母亲外出打工,她独自生活,学习防身术保护自己。②乐观懂事。老师的话使她想起自己的身世,顿时神色黯然,但是她很快咧嘴笑了;体谅奶奶要照顾比她小的孩子,选择独自生活。③善良。为了三只小老鼠,她放过了大老鼠。
9. 沉重:文章描写的留守儿童小秋身世之悲惨、心理之孤独,让人感到沉重。温馨:小秋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孙爷爷、“我”的关爱,小秋自己也自立自强、善良可爱,让人感觉温馨。
好处:沉重与温馨交织,既引发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又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错误,从后文“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来看,“我”发呆是因为对小秋的挂念及对小秋命运的担忧。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
B.“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错误,小说第一段是“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常态,不奇怪”,这段并没有写到主人公“小秋”。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文中对小秋的描写有,语言描写,如“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 “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又嫁了人……”,“村里的孙爷爷呀。孙爷爷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可见她坚强自立;“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打老鼠时放过带着三只小老鼠的大老鼠,可见她的善良;神态描写,如“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又咧嘴笑了”,语言“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等可见她乐观懂事。
由“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学习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到最后,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打工了’……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可知,小秋坚强自立。
由“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听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可知,小秋乐观懂事。
由“第六只出现时,小秋却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硕长,却显疲惫,重要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可知,小秋很善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梳理小说内容,筛选出和“沉重”“温馨”相关的情节,用凝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解答此题,要梳理小说内容,筛选出和“沉重”“温馨”相关的情节,再进行分析概括。
小说主人公小秋是一个留守儿童,“沉重”主要指小秋留守儿童的现状——身世之悲惨、心理之孤独,让人感到“沉重”。比如,小秋“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又嫁了人……”“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孙爷爷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
小说又能让人感受到“温馨”,从小秋对待生活的态度、小秋与“我”的师生关系、小秋与孙爷爷的邻里关系等可以感受到这种温馨。比如,“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又咧嘴笑了”“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小秋与“我”的师生关系,“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老师别动,脏死了”;小秋与孙爷爷的邻里关系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温馨。
(2)“探讨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要回答小说内容沉重和温馨交织的好处,应从读者感受和主题表达的角度思考。
从第一问分析可知,小说中的“沉重”与“温馨”相交织,既引发了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又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多次的反省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上没有过错。
(2)君子本性上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4. 逐步积累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15. D
16.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四)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六) 磴几不可登
(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7..B【解析】第一空,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深不可 测:除了表明深度难以测量,要么比喻道理深奥,要么 形容人心机难测。故而选“源远流长气 第二空,应运 而生:指人或事适应时机潮流而出现。时来运转:原本 处境不利,时机来了,命运有转机。语境中,杨留义的 “城市山水画”是一种创新,所以要用“应运而生七第 三空,融会贯通:指融合贯穿各方面的知识,得到全面 系统透彻的理解。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 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语境中,意在表明杨留义吸收 了多种绘画元素,所以要用“融会贯通”。第四空,高歌 猛进:形容情绪高涨,斗志昂扬,大踏步地前进。日新 月异:指发展进步快,不断涌现新事物,不适于用作“节 奏”的定语。故选“高歌猛进”。故选B项。
18..D【解析】语段中句子是个关系复杂,逻辑混乱的长 句子。“因而'‘是承接画线句前面的内容而来,应该放 在“当我们”前面,排除B、C项,“进行”是“探讨”的状 语,应该挨着“探讨”,所以画线句是错的,而“中国画创 新发展”应该是“探讨”的宾语,A项“进行探讨”后接宾 语,又都做“时候”的定语,整个句子变得混乱起来。所 以排除A项。而A、B、C项后半句的语序也是混乱的。 只有D项前后顺畅,符合语法,故选D项。
19..D【解析】考察语句衔接的能力,主要是概念与事理 的逻辑顺序。解题的关键是概念的配对分组,以及“交 叠”“影响”“成就''三者之间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所 以不难看出选D项。
20题 1.忝列2.务必 3、拜读4、大作5.删掉意见或建议。(每空一分)
21题1、防撞性强2、防火性好3、抗震性强(每空2分)
22【立意指导】
命题解析:“我看有出息”话题指向明确。要求学生谈 对“有出息"内涵的理解,谈对“有出息”标准的认识希 望学生能以辩证的思维,写出“有出息''的时代特征,从 小我的功成名就,到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
参考立意:L做新时代有出息的人。
2.永远做最好的自己。
3.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光宗耀祖与报效祖国。
5 .当大官、挣大钱就是有出息吗?
评分标准: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 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 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残篇评定:
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个字扣1分)
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分。
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完全空白的,评0分。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共5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