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1页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页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3页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4页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5页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6页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7页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炼字诗眼改课件-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分析归纳,答题步骤,真题示例,孤哀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轼
    之炼字炼句篇
    这里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登岳阳楼》杜甫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出了洞庭湖波涌浩瀚。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细”字细密缠绵,贴切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二、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中有夸张,增添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染力。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三、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西楼晚眺》许诨)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1)、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者 起强调作用。
    四、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2)、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表颜色的词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五、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摹情态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作用/点意境/表感情注意: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看,在诗中指回望。
    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答案】 “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数”即“数数”。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中哪个字用得巧妙?请简要赏析。(4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乱:意为纷乱、杂乱。//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心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得精练、形象、传神。满:“拂”了又“满”的表面上是花瓣,实则是拂不去的离愁,形象地表现了离人愁肠欲断的痛苦。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词。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1、点出诗眼,并释义。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诗眼的作用(关键字)有哪些?
    1.具体表达技巧+作用
    2.结构上:(1)照应标题,直接点题 (2)统摄全文(总领全文) (3)行文的线索 (4)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情感或主旨:(1)为全诗奠定了XX的感情基础,为下文营造XX的意境做铺垫(首句,多是感情类的形容词)(2)揭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作者XX的感情或心情。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语言之诗眼 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诗眼”,答题建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眼的寻找和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眼的寻找和鉴赏 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为“诗眼”,第一类诗眼鉴赏,找主旨,结合诗句分析,揭示诗词主旨,找出诗中的诗眼,答题步骤,怎样找诗眼,第一类诗眼,第二类诗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鉴赏诗歌的诗眼,高考古诗词鉴赏,赏析步骤,语言风格,诗歌鉴赏专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