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2020年春季期九年级学业水平适应性质量评价检测(二)
化学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主意事项:
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及21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項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B.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 将块状的胆矾研磨成粉末
D.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消毒步骤
【答案】D
【解析】
【详解】A、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
C、将块状的胆矾研磨成粉末,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错。
D、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消毒步骤,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而不是质量分数,选项A错误;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选项B正确;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选项C正确;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选项D正确。故选A。
3. 每年的11月9日是我国的全国消防安全日。在电话号码中,“119”是火灾报警电话,与1l月9日中这3个阿拉伯数字通形同序。下列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表示可循环利用,与“消防安全”不相关,符合题意。
B、表示禁止吸烟与“消防安全”相关,不符合题意。
C、表示易燃物,与“消防安全”相关,不符合题意。
D、表示安全出口,与“消防安全”相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碱性最强的是
A. 血浆(7.35~7.45) B. 胰液(7.5~8.0)
C. 胃液(0.9~1.5) D. 唾液(6.6~7.1)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
B、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
C、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D、唾液的pH为6.6~7.1,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胰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选B。
5. 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描述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描述正确;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描述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描述正确。
故填:C。
6. 2019年10月31日,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5G的实现离不开新材料GaN氮化镓和GaAs砷化镓等的使用,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棉花 B. 尼龙 C. 羊毛 D. 蚕丝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详解】A、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不正确;
B、尼龙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B正确;
C、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不正确;
D. 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是( )
A. 测定溶液pH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稀释浓硫酸 D. 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8. 近几年来,各种网红饮品店星罗棋布,成为各类潮人新时尚。以下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 珍珠奶茶 B. 奶盖咖啡 C. 鲜榨橙汁 D. 苏打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珍珠奶茶、奶盖咖啡、鲜榨橙汁都不是均一、稳定的,不属于溶液;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故选D。
9. 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 浓硫酸 B. 苛性钠固体 C. 浓盐酸 D. 碳酸钠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水而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
B、苛性钠固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符合题意;
C、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因挥发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晶体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分解反应,失去结晶水,而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苯胺”在全球上市,这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历史性突破。西达苯胺的化学式是C22H19FN4O2,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达苯胺属于无机化合物
B. 西达苯胺是由48个原子构成的
C. 西达苯胺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2
D. 西达苯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西达苯胺化学式可知,西达苯胺中含有的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
B、西达苯胺是由分子构成,一个西达苯胺分子是由48个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西达苯胺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9):(16×2)=19:32,故C错误;
D、西达苯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22):(1×19):19:(14×4):(16×2)=264:19:19:56:32,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面粉
B. 氮气
C. 镁粉
D. 甲烷
【答案】B
【解析】
【详解】A、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
B、氮气不具有可燃性,与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C、镁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
D、甲烷是具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
故选:B。
12.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水 B. 金刚石 C. 氧气 D. 小苏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
C、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故D不正确。故选B。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酸亚铁分散到水中形成蓝色溶液
B. 用过滤的方法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
C. 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D. 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亚铁分散到水中形成浅绿色溶液,不是蓝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食盐水是溶液,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不符合题意;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食盐溶液能够导电----------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Cl-
B.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
C. 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D. 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H+ 和OH-结合成水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食盐溶液能够导电----------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Cl-,阴阳离子分别向正负极运动,解释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氧气分子更多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解释正确;
C、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距离变大,解释不正确;
D、中和反应都有水生成----------酸中的H+ 和碱中的OH-结合成水分子,解释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
A. 为了节约粮食,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B.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
C. 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使馒头松软可口
D. 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每天需要大量摄取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霉变后的食物即使清洗亦对人体有害,故不能食用霉变大米,选项错误;B、甲醛水溶液具有毒性,不能用来保鲜食品,选项错误;C、小苏打用于制作糕点,可分解出二氧化碳使食物松软可口,选项正确;D、人体所需营养素摄取适量即可,大量反而对人体有害,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
16. 石灰氮(化学式为CaCN2)是一种肥效长的固态肥料,同时也是一种低毒、无残留的农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石灰氮是一种复合肥料
B. 石灰氮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防潮
C. X的化学式是NH3
D. 石灰氮和水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详解】A、石灰氮的化学式为CaCN2,只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是氮肥,故A不正确;
B、石灰氮和水反应,空气中含有水分,则石灰氮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防潮,故B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有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还有2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X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每个X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是氨气,化学式是NH3,故C正确;
D、石灰氮和水的反应不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A。
17. 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 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 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 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P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下方,即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 ℃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 ℃时,甲的溶解度为20g,溶液的最大浓度为其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100%≈16.7%,不可能存在20%的溶液,故B错误;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t3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即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低于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当降温至t2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
18. 不能用BaCl2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HCl、H2SO4
B. Na2CO3、Na2SO4
C. KCl、Na2SO4
D. Na2CO3、Na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BaCl2溶液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BaCl2溶液均能与Na2CO3、Na2SO4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C、BaCl2溶液能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KCl不反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BaCl2溶液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NaNO3不反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 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下图所示,图中X可能是( )
A. Cu2+
B. OH-
C. SO42--
D. CO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蓝色,故A错误;
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C正确;
D、H+、C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20. 图像中的化学,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表示足量碳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 表示将锌片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C. 表示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镁粉
D. 表示分别加热等质量的甲、乙两份固体制取氧气,甲为氯酸钾,乙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足量碳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碳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由于碳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 ,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故最后容器冷却至室温后,压强又恢复至原压强,不符合题意;
B、将锌片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镁粉,由于盐酸完全相同,金属过量,则酸全部参与反应,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故镁反应的速度快,对应的曲线陡,反应时间短,符合题意;
D、分别加热等质量的甲、乙两份固体制取氧气,甲为氯酸钾,乙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乙反应速度快,先开始反应,乙中氯酸钾的质量小于甲,产生氧气的质量小,故最后甲产生氧气的质量应大于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A 碳酸氢铵 B 氯化钠 C 聚乙烯 D 碳酸钠 E 醋酸
(1)可用作清除水垢的是_____;
(2)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
(3)可用于玻璃、造纸等生产是_____;
(4)可用制作保鲜膜的是_____;
(5)可用作氮肥的是_____。
【答案】 ①. E ②. B ③. D ④. C ⑤. A
【解析】
【详解】(1)醋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反应生成可溶性醋酸盐,可用来清除水垢,故填:E;
(2)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制的,因此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氯化钠,故填:B;
(3)可用于玻璃、造纸等生产的是碳酸钠,故填:D;
(4)聚乙烯是一种无毒的塑料,可用来制作保鲜膜,故填:C;
(5)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因此可用作氮肥的是碳酸氢铵,故填:A。
22.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
(2)2个氦原子_____;
(3)硝酸亚铁中的阳离子_____;
(4)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_____;
(5)4个氮分子_____。
【答案】 ①. CH4 ②. 2He ③. Fe2+ ④. ⑤. 4N2
【解析】
【详解】(1)最简单有机物是甲烷,故填:CH4。
(2)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填:2He。
(3)硝酸亚铁中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填:Fe2+。
(4)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填:。
(5)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填:4N2。
23.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认真分析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名称是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一竖行叫一个族。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则该元素应排在第_____周期。
(3)由原子序数为1、7和8的三种元素组成的酸是_____(写化学式)。
(4)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规律是_____。
【答案】 ①. 硫 ②. 8 ③. 五 ④. HNO3 ⑤. 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解析】
【详解】(1)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名称是硫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
(2)则该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5,应排在第五周期。
(3)由原子序数为1(氢元素)、7(氮元素)和8(氧元素)的三种元素组成的酸是HNO3。
(4)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24. “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二氧化碳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
(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是_____(填序号)。
A 焚烧秸秆
B 利用太阳能、风能
C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2)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乙醇汽油被广泛使用,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请写出燃烧三个条件之一_____。
(3)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光合作用下,除了产生氧气外还有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属于_____(填六大营养素之一)。生活中,人们通过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 ①. A ②. ③.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具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④. 糖类 ⑤. 煮沸
【解析】
【详解】(1)A、焚烧秸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符合题意;
B、利用太阳能、风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不符合题意;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不符合题意;
故填:A;
(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燃烧三个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具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光合作用下,除了产生氧气外还有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属于糖类,生活中,人们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煮沸可使钙、镁离子沉淀。
25. 南宁市地铁1号、2号线已经开通运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地铁的建设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材料被制成合适的钢索或钢板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性。
(2)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列情况铁最不容易生锈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部分浸没在海水中
②在潮湿空气中
③浸没在植物油中
(3)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答案】 ①. 延展 ②. ③ ③. 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④. 银 ⑤. 铁
【解析】
【详解】(1)金属材料被制成合适的钢索或钢板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2)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易发生锈蚀,而盐能加快金属的锈蚀;洁净的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部分浸入食盐水中容易生锈,浸没在植物油中不与氧气、水接触,不容易生锈,故填: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银,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可以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所以放入锌后锌要先置换出硝酸银中银,再去置换硝酸亚铁的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说明硝酸亚铁没有被完全置换,所以滤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
【点睛】考查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 粗盐中常含有MgCl2、 CaCl2、 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
(1)流程中,溶解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玻璃棒还有_____;操作b是_____。
(2)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主要是为了除去_____(填离子符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
【答案】 ①. 烧杯 ②. 蒸发结晶 ③. Mg2+ ④. ⑤.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析】
【详解】(1)流程中,溶解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玻璃棒还有烧杯;操作b是将溶液变为精盐晶体,操作名称是蒸发结晶。
(2)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主要是为了除去Mg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试剂a加入了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杂质去除的方法进行。
27.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没有标出)。A、B、G、H、I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为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E的化学式是_____;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请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请写出H-G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①. H2O ②. 灭火 ③. ④.
【解析】
【分析】A、B、G、H、I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为单质, G的水溶液呈蓝色,可推测都含有铜元素,则A为铜,B为氧化铜,氧化铜被还原生成铜,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H为硫酸铜,硫酸铜和氯化钡生成氯化铜,G为氯化铜,I为硝酸铜,硫酸铜和硝酸钡,氯化铜和硝酸银,都可以生成硝酸铜,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C为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水,E为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水,F为氢氧化钙,E为水,代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E为水,C为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故填:H2O;灭火。
(2)由分析可知A铜,B为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由分析可知H为硫酸铜,G为氯化铜,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硫酸钡,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 下面是教材里常见的几个实验和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1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连好装置后,放进红磷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实验2的目的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绑一个气球的作用是_____。
(3)小张用甲、乙两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在用乙收集氧气时甲中的a应与乙中的导管口_____(填“b”或“c”)连接。小李想回收甲中实验后的二氧化锰,用丙装置进行了过滤操作,小李发现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_____(写一种)。
【答案】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缓冲瓶内气压,防止橡胶塞被弹出 ③. ④. c ⑤.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解析】
【详解】(1)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连好装置后,放进红磷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2)实验2目的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绑一个气球的作用是缓冲瓶内气压,防止橡胶塞被弹出,故填:缓冲瓶内气压,防止橡胶塞被弹出。
(3)小张用甲、乙两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甲装置不需要加热,可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在用乙收集氧气时应长管进,甲中的a应与乙中的导管口 c连接,小李想回收甲中实验后的二氧化锰,用丙装置进行了过滤操作,小李发现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故填:;c;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9. 实验课上,某小组的同学用块状生石灰进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实验时发现向块状生石灰样品中加入适量水后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为确定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验证一:
【提出问题】生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溶解过程中无明显温度变化,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以认为块状生石灰样品已变质,并对其成分作出了如下4种猜想。
猜想1: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猜想2:氧化钙和碳酸钙
猜想3:_____;
猜想4: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少量样品研碎后,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1)在溶解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说明样品中应该含有_____。
【结论】猜想3不成立。
(2)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过程中生成该物质的反应_____。
【结论】猜想1不成立
(3)为验证滤液C的成分,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滤液C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铜溶液
_____
①滤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钙
②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
(4)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的结论,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二:
为了进一步确定块状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加热至580℃、碳酸钙加热至825℃分别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5)装置C中的作用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性;装置E的作用是_____。
(6)控温电加热器使装置B中反应完全,再通一段时间空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C、D分别增重18.0g和22.0g,将装置B中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氧化物加入足量水中溶解,蒸发所得固体(不含水)增重36.0g,则原块状生石灰固体样品中的成分是_____。
【答案】 ①.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②. 氧化钙 ③. 碳酸钙 ④. ⑤. 有蓝色沉淀生成 ⑥. 因为样品中有氧化钙,加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无法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 ⑦. 吸水 ⑧. 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⑨. 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
【解析】
【详解】实验验证一:
猜想与假设:
猜想3:根据题中的其他猜想结合氧化钙的性质可以知道,该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或其中的一种;
进行实验:
(1)根据题中的查阅资料可以知道,氢氧化钙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而本实验中液体明显升温,所以可以判断该物质中含有氧化钙;
(2)向滤渣B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气体,所以可以判断在滤渣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钙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氯化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取适量滤液C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滤液C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①滤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钙
②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
反思与评论:
(4)因为样品中有氧化钙,加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无法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不能得出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的结论。
实验验证二:
查阅资料:
(5)装置C中的作用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6)控温加热使装置B中反应完全,再通一段时间空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C、D分别增重18.0g和22.0g,则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18.0g,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0g,设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分解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为y,碳酸钙的质量为z,分解生成的氧化钙的质量为m,则
,
x=74g,y=56g;
,
z=50g,m=28g;
将装置B中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氧化物加入足量水中溶解,蒸发所得固体(不含水)增重36.0g,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钙的质量为n,则
n=112g;
则原固体样品中CaO的质量为112g-56g-28g=28g;
由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样品中含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石灰氧化钙、熟石灰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 在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全部溶解得到50克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入一定溶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
(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求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求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2)10.6%;(3)9.2g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产生沉淀的质量是5g;
(2)设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y=5.55g
x=10.6%
z=5.85g
(3)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a,则,a=3.65g
所以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
答:(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5g;
(2)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6%;
(3)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9.2g。
精品解析:广西崇左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西崇左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西崇左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广西崇左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