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含解析专题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文章写作与修改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文艺评论和随笔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先秦诸子蚜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小说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自然科学小论文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自然科学小论文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然科学小论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偶道具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在白色幕布后面,艺人们操纵影偶,同时兼顾乐器伴奏和道白配唱,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控七八个影偶。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 ,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和声光特效,所以大型神话剧演出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 。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它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 了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等的精华,( ),例如沔阳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阿宫腔、弦板腔等。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2011年,中国皮影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表现 独树一帜 吸收 当选
B.浮现 独领风骚 接收 入选
C.表现 独领风骚 吸收 入选
D.浮现 独树一帜 接收 当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表现:①表示出来。②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浮现:①(过去经历的事情)在脑子里显现。②呈现;显露。根据语境,此处用“表现”更合适。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此处是说皮影戏大型神话剧演出的奇幻场面在百戏中没有可与之相比的,故用“独领风骚”更合适。吸收:①物体把外界的某些物质吸到内部。②特指机体把组织外部的物质吸到组织内部。③物体使某些现象、作用减弱或消失。④组织或团体接受某人为成员。⑤吸纳。接收:①收受。②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③接纳。根据语境,此处用“吸收”更合适。入选:中选。当选:选举时被选上。此处说的是中国皮影戏被选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用“入选”更合适。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使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形成
B.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
C.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形成
D.从而形成众多流派且各具特色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它”,指代皮影戏,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首先排除C项。再根据后文列举的一些流派,可知括号内所填语句强调的是流派众多,因此以“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衔接下文,与下文联系更紧密。据此,本题选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B.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C.它不仅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D.它不仅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句首;二是偷换主语,可将“亲切地称它为”改为“被亲切地称为”,使前后主语一致。综上,本题选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记忆力是大脑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它对于人的生命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比如,我们评价某人是否天资聪颖时,① 。据说,人大脑的存储量非常惊人,相当于1500亿台电脑(平均每台存储80G)的储存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超强记忆力。有的人过目不忘,耳闻能诵;有的人却总也记不住相识者的姓名和相貌。其实,一个人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可将之视为上苍赐予的礼物,可遇不可求。既然② ,那么我们便不必因记性差而自卑,也不必对记忆力好的人盲目崇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升记忆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有助于确保记忆的准确无误,这是③ 的最靠谱的方法。
【答案】
①记忆力往往是个重要指标
②记忆力属于天赋(或:超强记忆力可遇不可求)
③弥补记性差(或:提升记忆力)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补写句子题,应注重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本题语段主要围绕“记忆力”展开。①处所在句子为例证句,用来论证上句的观点。根据上句“它对于人的生命个体而言非常重要”,可以判断此处可填“记忆力往往是个重要指标”之类的语句。②处,根据所在句子中的关联词“既然……那么……”可知此处所在句子是过渡句,结合上文“一个人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可将之视为上苍赐予的礼物,可遇不可求”和下文“我们便不必……盲目崇拜”,可以判断此处可填“超强记忆力可遇不可求”之类的语句。③处,根据所在句子中的“这是”,可知此句是结论句。根据上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升记忆力……有助于确保记忆的准确无误”,可以判断此处可填“提升记忆力”之类的语句。
5.请根据下面的新闻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120个字。(4分)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国。1月23日武汉决定迅速筹建火神山医院以抗击疫情。建设时间之紧迫,工程建设人员、材料、设备调度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他们组成一支支青年突击队鏖战于火神山。高峰期时,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有工作人员几千人,调配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争分夺秒,不分昼夜,2月2日,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
【答案】
示例一: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彰显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疫情肆虐,年轻的“逆行者”千里驰援,青年突击队奋战抗“疫”一线。他们争分夺秒,日夜鏖战,火神山医院以超快速度建成,彰显了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
示例二: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让世人惊叹。十天能做成什么?一批批千里驰援的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十天能建成可容纳千张病床的医院并交付使用。勤劳无畏的中国人创造“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实力,让世人惊叹。
示例三:众志成城就能创造奇迹。疫情肆虐,一批批建设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同心协力,英勇奋战,共克时艰,仅用十天时间就建成了可容纳千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这项建筑奇迹的创造再次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和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取角度,写新闻评论。解答时,需要找准新闻内容的关键点,从中选取角度予以评论。答案要紧紧围绕新闻材料,语言简练,观点鲜明。本则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仅用十天时间就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可以就这一主要内容从“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实力”的角度进行评论;材料中提到了“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组成一支支青年突击队鏖战于火神山”,也可以从“火神山医院快速建成,彰显了年轻人的力量和担当”的角度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从材料中“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调配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等信息中提炼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创造奇迹”的评论角度。
二、自然科学小论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传统手工艺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众的重要物质与精神诉求,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大机器的广泛应用压缩了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民众生活方式的快速变革也使传统手工艺难以满足民众的生活实用性需求,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由于传统手工艺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其他文化要素唇齿相依,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应运而生。
传统手工艺文化生态保护以传统手工艺为保护对象,以文化整体观为视野,寻求保护方式的革新,实现对传统手工艺的整体性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理念源于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这一研究领域注重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化生态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开始广泛应用于人类学、生态学的研究,它着重研究文化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之后,相关学者逐渐展开这一领域的研究活动,如张士闪在对张泥玩具的研究中指出,民间工艺是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创造、传承和演变都是在特定语境中发生的,与特定社会语境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张建世也在对苗族银饰的调查中指出,由佩饰佩戴习俗及其他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所构成的文化生态是导致黔东南苗族银饰变迁的动因。可以说,基于文化生态整体观的视角,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得到了新的解读,这对其保护实践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与文化整体观视角不同,有的学者对文化生态保护理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文化生态最终应该满足于人类的文化实践。具体到手工艺领域,重视人的主体性,回归人的生产实践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所长邱春林曾指出,手工艺的文化变迁是人在变迁,没有人的记忆和心理作用,一切外力作用下的变迁都不可能实现。
的确,手工艺人是具有独立思维和行动能力的个体,并对手工艺生产的结果施加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如果只专注于其文化形态的保护,而较少考虑手工艺人的主体性和文化实践的中介意义,那么任何传统手工艺文化生态保护的效果都可能大打折扣。任何的文化生态保护措施都需要认真评估它对手工艺人身份建构的实际影响,也需要跟踪手工艺人相应的生产活动情况,这将利于保障传统手工艺文化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
(摘编自王明月《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
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应对传统手工艺面临着的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应运而生。
B.文化生态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它着重研究文化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张士闪、张建世等学者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C.有学者对文化生态保护理念提出不同的看法,是因为他们反对文化整体观视角,认为文化生态最终应该满足于人类的文化实践。
D.文化生态整体观可能会忽视作为实践者的个体,但它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答案】 D
【解析】
A项,强加目的,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是“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大机器的广泛应用压缩了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民众生活方式的快速变革也使传统手工艺难以满足民众的生活实用性需求,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由于传统手工艺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其他文化要素唇齿相依,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应运而生”。B项,“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与文化整体观视角不同,有的学者对文化生态保护理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文化生态最终应该满足于人类的文化实践”。故选D。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就阐明了传统手工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也指出了其在现代社会中遭遇的生存困境,并从两个方面推导了原因。
B.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例证法,列举了张士闪、张建世的观点,这是为了说明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的研究体现了文化生态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特点。
C.文章从起源、内容、意义等方面,用较多篇幅阐述了整体观视角下的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可见作者非常认同这种文化生态保护理念。
D.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文章先介绍背景,接着提出了对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理念的两种看法,最后得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 C
【解析】
C项,“可见作者非常认同这种文化生态保护理念”说法错误,作者并不认同这种文化生态保护理念,从第四段“的确”可知,他倾向第二种理念。故选C。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者张建世认为黔东南苗族银饰变迁的动因是,由佩饰佩戴习俗及其他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所构成的文化生态。
B.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学者邱春林认为,没有人的记忆和心理作用,手工艺的文化变迁是不可能实现的。
C.如果能对手工艺人身份建构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估,那么文化生态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就可以得到保障。
D.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不仅要专注于其文化形态的保护,还要重视手工艺人的主体性和文化实践;否则,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答案】 C
【解析】
C项,“如果能对手工艺人身份建构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估,那么文化生态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就可以得到保障”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任何的文化生态保护措施都需要认真评估它对手工艺人身份建构的实际影响,也需要跟踪手工艺人相应的生产活动情况,这将利于保障传统手工艺文化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也就是说利于保障实施效果需要认真评估,也需要跟踪手工艺人相应生产活动情况。故选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和相关政策的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就是为了确保其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村古镇必须依靠立法,我国目前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要加强对有利于古村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保护的力度。
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坚信,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期待和欢迎,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居住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多维空间,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
B.因为古村古镇存在地域分布的差异,所以它们的文化内涵、传承价值不一,这决定了古村古镇在保护的形式和途径上要多样化。
C.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之间存在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实际问题,而所谓“保护”并不是指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
D.古村古镇的保护应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是以旅游和商业为目的。
【答案】 A
【解析】
B.从原文“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可以看出,古村古镇“地域分布的差异”与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传承价值”不一之间属于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果不当。C.“所谓‘保护’并不是指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曲解文意,从原文“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可以看出,古村古镇的保护并没有否定“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混淆是非。D.原文“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没有排除“旅游和商业”的目的,否定失当。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围绕古村古镇的保护,文章多角度并列式地论证了多样化的保护形式和途径。
B.假如没有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
C.文章将协同保护古村古镇分为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主要方面,并论证了保护和挖掘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D.文章提出了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的标准,要特别注意保护聚落的整体格局、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其目的是确保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答案】 B
【解析】
原文是“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选项颠倒了论证的逻辑思路。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要致力于打造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思想的人居环境。
B.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中蕴含的思想为中国未来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C.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们保护古村古镇的长远之计。
D.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
【答案】 C
【解析】
从原文来看,这两部法律只是“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并且“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因而不能说实施这两部法律是“长远之计”,以偏概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散文阅读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诗歌阅读默写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