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文章写作与修改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文艺评论和随笔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先秦诸子蚜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自然科学小论文含解析 试卷 3 次下载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小说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展开小说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思想的作用是惊人的。17、18世纪,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等相继出现,带动了社会体系的 ,西方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9世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科学规律陆续被发现,新发明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一时期技术突飞猛进,( ),美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新兴的超级大国。二 十一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愈加深远。
然而,在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古代并不占先机。(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发明涉及“科学思想”层面的几乎没有。科学思想不彰无疑也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如今,我国在以高铁、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通信设备为标志的基础设施领域迅猛发展,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已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支撑,这一切很可能只是 。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科技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仍任重道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推陈出新 层出不穷 出类拔萃 过眼云烟
B.革故鼎新 风起云涌 出类拔萃 昙花一现
C.推陈出新 风起云涌 名列前茅 过眼云烟
D.革故鼎新 层出不穷 名列前茅 昙花一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从原文“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来看,选用“革故鼎新”更恰当。第二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语境强调新发明不断出现,而不是声势很大,故应选“层出不穷”。第三空,名列前茅:名次列在前面。出类拔萃:形容才德超出同类。语境是说我国的科技水平,而不是说人的品德才能,故应选“名列前茅”。第四空,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根据语境,选用“昙花一现”更恰当。
2.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虽然我国“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
B.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虽然我国“四大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但这些发明闻名于世
C.工业生产中迅速应用了这些技术 虽然我国“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
D.工业生产中迅速应用了这些技术 虽然我国“四大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但这些发明闻名于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语境来看,第一处括号处话题应是“技术”,“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主语承前省略,和上句衔接更紧密,因此排除C、D两项;根据语境,第二处语意重点是我国古代在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不占先机,所以括号内句子应该强调“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转折句应是“但这些发明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因此选A。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
B.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
D.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的推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的语病有二:一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中,“左右”成分赘余;二是“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科学理论的推动”句式杂糅。只有B项正确修改了这两处语病。
4.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请参照示例,运用演绎法,仿写句子,注意句式大体相似,逻辑清晰。(5分)
示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你既然要深入领略泰山的伟岸,那就应亲自去看一看,登一登。
答:
【答案】有道是,脚正不怕鞋歪。你既然清清白白,问心无愧,那就应笑对流言,昂首做人。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首先读懂题目,明白什么是“演绎法”。根据所给出的定义和示例可知,演绎法可以粗略理解为先有一个道理,即“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然后用这个道理解释一件事,即“推导出个别性结论”。推导的关键就是道理和事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据此思考作答。
5.下面是文学人物简·爱和苔丝的性格特征的比较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采用“总—分”形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
【答案】
简·爱和苔丝的性格特征有同有异。相同点是两人都具有善良、独立、坚强的性格特征。不同点是简·爱具有抗争、平等意识,而苔丝却天真顺从,缺乏自信,缺乏平等意识。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首先认真观察比较图,找出简·爱和苔丝的相交点,这样就能确定二者性格的相同点——善良、独立、坚强。从图中也可以找到两人没有相交的地方,这样就能确定二者性格的不同点——前者具有抗争意识、平等意识;后者则天真顺从、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地位低于自己所爱的人。然后按照要求以“总—分”结构组合成一段话,注意要适当加上“而”“却”等,以使表达连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熟悉简·爱、苔丝这两个人物,当然更好;如果不熟悉,也不影响作答。
二、小说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换 茬
刘正权
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开始刨园子了。
园子里其实没啥可刨的,除了不包心的白菜就是菠菜,小青菜也有,不过都像纽扣似的扣在地上,春寒刚过,还没来得及舒展叶片。
春分是对那畦老韭菜动上了心思,二贵跟在春分身后,不情不愿的。二贵说:“春捂秋冻,园子的菜刚缓过劲儿,还得在土里再捂捂才好!”春分白一眼二贵,就没好话还嘴了:“是你自己想捂酒杯子才对吧?”春捂秋冻是说气候和穿着上的事呢,跟园田无关。
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旺的,重新排!”
“排”是“栽”的意思,韭菜根小,得一丛一丛排一起,挤着长,那长相才欢实。
二贵还是不想动锹,就扯由头说:“小刚来电话了!”二贵知道春分最惦记小刚,年前一听说他打工不回家过年,连腊货都少备了一半。
春分这回却没把宝贝儿子的电话当宝,只淡淡“嗯”了一声,接着说:“哪天他不来一回电话?”二贵只好怏怏下了锹,气不顺使劲就大,一锹翻起一大丛韭菜根来。春分弯下腰,拎起那丛韭菜,用铲子敲散土,把韭菜一根一根理开,剪去根须,往一边放,准备待会排。
二贵撇了下嘴说:“好端端地长土里,非得挖出来再排进去,当是移栽油菜,能增产啊!”
春分不吭气,她知道二贵有情绪,男人的德行得顺了毛摸,惹急了免不了鸡飞狗跳的。
二贵又嘟哝:“小刚说,去年形势就不怎么好,那个厂今年怕待不下去了!”
春分说:“是吗?换个厂也好。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儿子想换新环境跟这韭菜地换茬不也一样吗?”一茬一茬剪得齐齐整整的韭菜根带着芽就在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话中重新排进了土。
小刚的电话又来了。这次是打给春分的,小刚说:“娘,我联系了个新厂。新厂离市区远,我不想在厂里住,条件差!”
春分冷了口气说:“那你回来住吧,家里条件不差,有爹有娘侍候着!”小刚没了声音,挂了电话,小刚听出娘是话里有话。二贵说:“你咋这样跟孩子说话呢?”春分说:“出门在外就要吃得苦,不然啥能耐也不会长!”
二贵还要说话,春分说:“你忘了去年那畦萝卜啊!”二贵就想起来了,去年入秋时,他把一车鸡粪全撒到那畦萝卜地里,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
“莫非你也想儿子出去几年成个空心萝卜回来?”春分又白了一眼二贵,二贵悻悻地闭了嘴。
反正春酒是没得吃了,二贵干脆一甩外套,说:“做就做个够,顺手把那行葱也给分了吧!”二贵知道眼下分葱还早了点,故意拿话挤对春分。
哪知春分一拍手,说:“我正想说呢,这几天听了天气预报,说一周内温度回升,分葱正是时候呢!”
二贵懊恼地拍了一下脑门,咋睁着眼往枪口上撞呢。二贵毕竟不是懒人,一旦干顺了手,就觉得眼里的活都该干。当春分还在排葱时,二贵抽空回了趟家。春分以为二贵口渴了回去喝茶,没曾想二贵却从屋里拎了水桶和瓢来,他是给韭菜浇定根水呢。
二贵三两瓢就把韭菜地浇了,又气喘吁吁拎了桶要浇刚分好的葱。
春分手一伸:“别添乱,这葱不能浇的!”
二贵很奇怪:“咋啦,韭菜能浇,葱不能浇?”
春分说:“那韭菜是老根,水分少,老根扎进新土,得定根,让芽吸收水分往上长,这葱就不一样。”
“这葱就不一样啊?”二贵没想到,种个菜还那么多学问。
“葱白里水分多,你就是挖起来放一边剪掉叶,过三五天它也会从里面长出新叶的!”春分说。二贵一想也是的,放久了的蒜啊葱啊还真是这么回事,能从里面长出新叶。
“还有一宗你不晓得,”春分停了一下又说,“这刚分的葱得等上面的叶给太阳晒破叶管,新叶才能钻出来,有时候,环境恶劣点也未必是坏事!”
“万物有万物的活法呢!”二贵感叹说。
“所以啊!”春分意味深长看一眼二贵,“我先前才会那样给小刚说话。”
二贵放下水桶,憨憨地笑,说:“我咋就没想到刚才你是给小刚换茬呢!”
“你啊,吃春酒吃昏了头,只晓得换酒的茬,哪记得换人的茬!”
春分说完扛起锹,大步跨过那畦菜地。
一阵风吹过,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伸开来,一片新绿呢!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贵以“春捂秋冻”作为自己不愿刨园子的借口,而春分则以“你自己想捂酒杯子”奚落二贵,使他无言以对,只得跟着春分去干活。
B.小说的语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男人的德行得顺了毛摸”“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等。
C.小说对小刚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刻画出了一个见异思迁、不肯吃苦的年轻人形象,对母亲春分这个人物的塑造起到了衬托作用。
D.小说标题“换茬”意蕴丰富:既指给庄稼地换茬,“地不换茬不长”,又指给人换茬,支持小刚换新环境,并让小刚吃苦以免成为“空心萝卜”。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见异思迁”错,从小说内容可知,小刚换厂是因为原来的那个厂形势不好。
7.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春分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
①勤劳能干:及早开始刨菜园子,懂得多方面农业生产知识。②善于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疼爱儿子小刚,但又不溺爱儿子,希望儿子能吃苦耐劳。③做事有分寸:春分在重新栽韭菜等许多事情上能坚持自己的主张,但在丈夫有情绪时又知道分寸,不惹急丈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要回归文本,从相关情节中找答案。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催着丈夫开始刨园子,给韭菜地换茬,由此可知春分的勤劳;从春分和丈夫关于“浇水”的对话中,可知春分比丈夫更懂得种庄稼的学问。春分惦记在外打工的儿子,但不希望儿子成为“空心萝卜”,坚持让儿子吃苦,由此可知她疼爱儿子但不溺爱儿子。二贵不愿整理菜园,春分把锹递给他,坚持让他和自己一起干活,但她也知道“男人的德行得顺了毛摸”,在二贵一再唠叨时“不吭气”,可见她既坚持自己的主张又懂得让步。
8.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耐人寻味,请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①在情节结构上,用景物描写收束全文,照应上文排韭菜、分葱的情节,和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形成呼应。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春分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③在表达效果上,一片舒伸开来的、新绿的韭菜和葱苗象征了小刚在春分的严厉教导下的成长,言有尽而意无穷。④暗示小说主题。“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伸开来,一片新绿”暗示人也需要换茬才能茁壮成长。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道题目实际上是要求谈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表达效果等多个角度思考。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回答,可从文本中找出三个符合要求的角度。上文交代了春寒刚过时园子里蔬菜的状况以及描写了排韭菜、分葱的情节,结尾写“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伸开来”,前后情节照应;正是由于春分的勤劳,才有了长势良好的韭菜和葱苗,这一景物描写衬托了主人公的形象;作者以长势良好的韭菜和葱苗暗示小刚未来会有所成长。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7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非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非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