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第5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第6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第7页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学课件(30张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比较意象意境,比较语言,比较思想情感,比较表达技巧,真题试做,诗歌鉴赏比较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命题聚焦: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概念解释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设题类型和方式 (一)比较的角度不同 1、 同中求异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辽宁卷) 秋夜独坐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2 、异中求同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西卷)      
    3 、求同与求异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北卷)        
      金陵晚望 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比较的内容不同
    1、比较意象、意境2、比较语言(遣词造句)3、比较思想感情4、比较表达技巧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 求“同”关键词;析“异”关键词
      
    此类题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典例1】(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糙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殿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方法: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典例1】(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糙的酒器.
    前者艳丽,后者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答案,明确存在问题
    学生答案: “园花经雨百般红”写出了园花在雨中盛开,“乔木峥嵘明月中”写乔木在野外生长,前者依托园花在雨中盛开表达了在困难中不断成长,而后者却在徘徊。突出了文人雅士对知识的渴望,表达作者对人们寻诗的赞扬。
    存在问题:1、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导致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 2、未抓住诗歌中关键的词语,从整体上理解诗词内容。3、主观臆断、妄自拔高。4、审题不认真,对问题的提问方向把握不准。
    注意:整体把握,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看清题干要求,按要求答题。 学会使用专业术语。
    以“意象”为切入点:1、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2、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歌的不同类别)
    组织答案的步骤:1、列举意象:概括意象的共同特征。2、概括意境: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加以分析,概括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3、用术语总结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中“望”字的妙处。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方法: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 ②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答案示例: (1)两诗都着一“望”字,都为“眺望”之意。【方法:第一步:解说字词的字面义】(2)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的急切期待。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方法:第二步: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分析答案,明确存在问题注意:明确各类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答题时要有分析过程,不能笼统空洞。
    学生答案2:柳诗的“望”在末句,总结全篇,将对京华亲故的思念得以升华 。李诗的“望”在首句,引领全文,将其对帝京的怀念及感伤表现地淋漓尽致。
    学生答案1:柳诗的“望”在最后一句,虚写,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李诗的“望”在第一句,实写,表达出对故国的思念。
    存在问题:1、内容笼统,缺少分析过程 2、思维定势,感情把握不全面。 3、答题思路不完整,缺少对关键字的解释。
    存在问题:1、答题思路不完整,缺少对关键字的解释。 2、缺少对表现手法的描述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抓关键字词,品字析句。 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 ①解说字词的字面义。②分析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二是抓语言风格,分门别类。 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语言特色常用答题术语1、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宏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2、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奇伟诡谲、含蓄深幽、空灵高远3、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4、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凄寂、朦胧邈远5、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
    此类题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典例3】(天津卷)阅读下面两诗,按要求作答。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问: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方法:比较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答案示例: 《暮春》表达伤春之情,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营造出春去后冷寂凄凉的意境,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或:孤身飘零的凄惨); 《暮春山间》表达喜春之情,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流莺不语,只有燕子飞来飞去,桃花飘落,桃香飘溢,山间一片寂静,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或:闲适之情)
    分析答案,明确存在问题注意: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再去做题。 答题时要力求全面、完整。
    学生答案: 第一首写春光明媚,柳絮飘飞,斜阳照耀,却不知春愁,感叹时光飞快, 只有到了落花的时候才懂得春愁。 第二首“缓步”“春日光”“涧水香”作者虽在写暮春之景,但内心仍是悠闲的。
    存在问题:1、知识性的错误。 2、对关键词的提取不够全面。 3、答题思路不完整。
    【典例4】(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标题:将赴北庭留别首句:闻说轮台路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方法:分清类型,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用“春风不曾到,汉使亦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间接地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比较手法技巧解题方法:审清题干,明确考查的表达技巧的类型。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常用表达技巧术语: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表现手法抒情方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描写手法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象征,抑扬、白描、工笔、烘托、对比、渲染、衬托、联想与想象,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之间的关系。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双关、反复、用典、反问、反语等。4、结构形式 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原则:整体把握,辨同析异。
    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心绪。
    方法:整体感知,找出异同,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一:整体把握。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整体感知,找出异同,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整体感知,找出异同,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整体把握,前提是读懂诗词
    读诗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注意注解。(了解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抓关键词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相关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考查方式,例题解析,应对策略,解题技巧,解要素,推主旨,悟情感,找异同,读标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考查方式,例题解析,应对策略,解题技巧,解要素,推主旨,悟情感,找异同,读标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课件PPT:

    这是一份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概况,诗歌考察整体新风向,如何应对,如何读懂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