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一 第三节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件
展开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1.主要外力作用及作用形式
2.主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流水作用:大江大河上游— 作用为主(峡谷地貌);中下游— 作用为主(冲积平原地貌);河口处— 作用为主(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靠近)风源区— 作用为主(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积区— 作用为主(沙丘、黄土地貌)。
特别提醒 一般而言,沙丘坡度平缓一侧为迎风坡,坡度陡峭的一侧为背风坡。
考向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
1.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
2.不同沉积作用下沉积物的分选性特征(1)流水、风力沉积作用①水平方向:随着河流流速、风速减慢,沉积物颗粒粒径越来越小;②垂直方向:在较稳定的流水、风力沉积作用下,自上而下,沉积物颗粒粒径越来越大。(2)冰川沉积作用沉积物随机沉积,分选性极差,杂乱无章,大小混杂。
【典例】 〔2020全国Ⅰ卷,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素养解读】本题以玄武岩台地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将内、外力作用相结合,考查外力作用的先后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
解析 第(1)题,抓住“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之后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第(2)题,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角度1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2020福建厦门四校联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和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
1.欲使直径为0.1毫米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小于( )A.0.1厘米/秒B.0.7厘米/秒C.5厘米/秒D.30厘米/秒2.能够反映上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区域表示搬运,当河流流速低于沉降速度时,颗粒物可以在河床中堆积。所以根据题意,在横坐标0.1处作垂线与沉降速度线相交,过该交点作水平线与河流流速轴相交,则此点速度就是答案,为0.7厘米/秒,只要河流流速小于0.7厘米/秒时,直径为0.1毫米的颗粒物就开始沉降。B项正确。第2题,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由河流流速降低,颗粒物堆积形成。河流堆积作用表现为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因此河流入海口处的物质颗粒小。乙符合题意。B项正确。
角度2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完成3~4题。
3.风影沙丘( )A.体积与植株高度呈负相关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4.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从图中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与植株的关系。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风面积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D项正确。第4题,植被具有固定沙丘的作用,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蚀作用减弱,荒漠扩张速度减慢。植被增加,能增加大气湿度,但大气降水不会显著增加。C项正确。
规范答题地貌的形成过程
【典例】 (2019全国Ⅲ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素养解读】本题以美国内陆某河流基本概况为背景材料,以河流断面图为载体,考查河流断面形态变化的原因,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第(1)题,河床宽度的变化主要与河流的 作用、易受侵蚀程度有关。河流流速慢,侧蚀作用强,河床变宽。反之,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床宽度变化不大。其次,河床两岸易受侵蚀,河床易变宽,反之,不易受侵蚀,则河床宽度变化不大。第(2)题,河水深度的变化从图示可看出包括两方面,其一是 升高,其二是 加深。因此应从补给量的变化、河流对河床的侵蚀两方面分析。第(3)题,题意为分析河底淤积的原因。河流淤积主要从物质来源和沉积作用两方面分析。物质来源主要是河流 ,沉积作用主要与河流流速有关。
解析 第(1)题,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主要从河水对河岸的侵蚀作用及河岸岩性、河岸形态等角度进行分析。该河段地处河流上游河段,因地壳抬升导致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岸岩性单一(或相近),河岸直立,因此水位变化对河面宽度影响小。第(2)题,读图可知,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量的变化及河水的侵蚀、沉积作用进行分析。4—6月份,该河段河流主要以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升高,补给量增加,河流水位上升,致使河水深度增加;该河段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河水含沙量低,且流量、流速持续增加,沉积作用弱,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河床,河道变深,使河水深度增加。第(3)题,8月份该河段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坡面侵蚀强,导致河水含沙量高。因降水具有不连续性,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流量减小、流速降低时,泥沙沉积作用明显。
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思维建模1.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分析思路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堆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解题流程】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2020广东深圳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 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拉特河。冰川期的北普拉特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拉特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 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
(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2)分析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
答案 (1)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2)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3)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R河外流;沙丘增大,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减少地表径流量,降低侵蚀能力,使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2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2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学案+配套课件第10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这是一份2023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学案+配套课件第10讲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1.3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1.3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3-,-4-,-5-,-6-,-7-,-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