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一课一练
展开题组一 区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1.(2021湖北武汉蔡甸实验高中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电信号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
2.高等动物体内同时含有神经系统和多种内分泌腺,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代谢的变化,动物体的很多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深度解析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C.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因为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持续时间一般比神经调节短
题组二 熟记体温调节过程
3.(2021山东青岛高二期中改编)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刺激小鼠下丘脑前部,发现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小鼠下丘脑后部,小鼠出现寒战现象。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小鼠下丘脑的前部,还可观测到的是小鼠毛细血管收缩
B.刺激小鼠下丘脑不同位置出现的变化说明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发送信息
C.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
4.(2020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上期中)天气变冷时,为维持体温稳定而散失的热能增多,人体内下列哪些腺体的分泌量增多( )
①垂体 ②甲状腺 ③胰岛 ④肾上腺 ⑤卵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5.(2021福建福州高二期中)将小鼠从零上25 ℃环境立即转移到零下5 ℃,小鼠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产热增加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6.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易错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D.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反射
7.下面为人的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深度解析 )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完成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
D.人的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8.(2020河北高二上期末改编)2017年11月8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从上海搭乘“雪龙”号第34次前往南极,启动了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前期工作。如图为南极科考人员在“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冷觉的A是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延迟,原因是
需要一段时间。
(2)从图中看,当身体在“饥寒交迫”中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冲动会传到下丘脑。下丘脑会分泌① 激素作用于图中B即 ,②的分泌受 和 (填图中物质的标号)的直接调节,④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细胞)D是 。
(3)人体如果长期处于南极这样的寒冷环境中,细胞、组织和器官就会发生功能紊乱,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原因是 。
题组三 熟记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9.(2020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下列关于人体缺水时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B.通过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有关中枢产生渴觉,减少水的摄入
C.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减少尿量
D.水盐平衡调节同时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使内环境的稳态得以维持
10.(2021山东潍坊高二期中改编)醛固酮的受体位于细胞内,该激素和受体结合后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B.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C.醛固酮在肾上腺髓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D.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量和尿的成分发生变化
11.(2021北京海淀育英中学高二期中)如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制,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B.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12.(2021黑吉两省十校高二联考)医生建议:老年人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出血的发生。而遇到海难的人即使周围有大量的海水也不能直接饮用,往往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早晨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B.遇到海难的人血浆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时,位于垂体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产生兴奋
D.一个人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平衡时即达到机体的水平衡状态
13.(2020四川高二上期末)某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约为5克,保证每天正常的食盐摄入量有利于机体维持水盐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 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表现为 (填“内流”或“外流”),从而产生兴奋。
(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会造成水分子向细胞内流动,导致细胞 ,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使血液中由 (填器官)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导致尿量 。
(3)食物过咸,Na+和Cl-的浓度升高,出现口渴现象,产生渴觉的过程图解为 (用箭头表示)。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掌握体温调节
1.(2021山东德州高二期中,)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T2
B.曲线甲表示产热量,曲线乙表示散热量
C.a~b是由机体进入T2环境中产热量增加导致的
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
2.(2021山东日照高二期中,)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正常人为37 ℃左右),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比较,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控,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但因为某些因素,体温调定点可能上升或降低。如图是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体温变化曲线,依据上述学说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深度解析 )
A.ab段热觉感受器兴奋
B.bc段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相当
C.cd段该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出汗等现象
D.曲线所示体温的变化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3.[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河北卷,]一位30岁男性患者,2天前因不洁饮食出现腹痛、腹泻,入院后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部分检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发病期间患者会因为腹泻出现脱水,所以血钠浓度升高
C.发病期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D.患者的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的
4.(不定项)(2021湖南怀化高二联考,)如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B段下丘脑活动加强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
D.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题组二 掌握水盐平衡调节
5.(2021山东枣庄八中高二月考,)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多
6.()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
(1)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B (填名称)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
(2)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水通道蛋白在 上合成,最终经过 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
(3)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C (填名称)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 。
(4)当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约过半小时后,尿量就开始增加。其调节过程是①→②→③。请从激素调节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的角度完善:
① ;
②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
③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教材P57),且并非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系统,如植物,没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生物就没有神经调节,A错误;有的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也可以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但神经调节的信号既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C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如排尿反射过程中来自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脊髓的调控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D正确。
2.D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特点是迅速且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A正确;体液调节中的激素等化学物质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因而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时间较长,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B正确;当激素的分泌受神经支配时,体液调节就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即为神经调节发挥作用的效应环节,C正确;体液调节持续的时间比神经调节长,但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即失活,从而保证生命活动调节的灵活性,D错误。
知识归纳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如体温调节过程中的肾上腺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B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根据题干实验处理,刺激小鼠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该现象为增加散热,所以还可观测到的是小鼠毛细血管舒张,A错误。刺激小鼠下丘脑的不同位置,出现相应的生理变化,说明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发送信息调控身体的体温平衡,B正确。刺激下丘脑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说明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刺激下丘脑后部,小鼠出现寒战现象,说明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C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躯体感觉中枢包括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4.B 寒冷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①②符合题意。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升高,胰岛不直接参与体温调节,③不符合题意。寒冷环境中,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④符合题意。卵巢分泌雌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等,⑤不符合题意。
5.D 小鼠由零上25 ℃环境进入低温环境,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等,进而减少散热;机体在减少散热的同时,还会主动增加产热,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A、B、C不符合题意。进入低温环境,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机体产热,D符合题意。
6.B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正确;人是恒温动物,处于0 ℃和30 ℃的环境中,只要体温相对稳定,其产热量≈散热量,但与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产热多,散热也多,因此a1>a2,b1>b2,B错误;人进入低温环境中,寒冷的刺激使相关神经兴奋后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释放,使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与此同时汗液的分泌量减少,机体代谢产生的水分主要经肾随尿排出,导致尿量增加,C正确;寒冷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易错提醒
(1)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存在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变温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机体代谢也会随之改变。
7.A 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皮肤血管舒张)和F(汗液分泌量增加)散热,A错误;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此过程是通过B→C→G途径完成调节的,B正确;D途径为骨骼肌战栗产热,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C正确;人的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解题通法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热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8.答案 (1)大脑皮层 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等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垂体 ① ③ 肝脏(细胞) (3)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题图表示“饥寒交迫”时体内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其中,A表示大脑皮层,B表示垂体,C表示胰岛A细胞,D表示肝脏(细胞),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胰高血糖素。(1)产生冷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等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延迟。(2)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传至下丘脑,引起下丘脑的某些分泌细胞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作用于垂体,引起垂体释放②促甲状腺激素,②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因此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以受到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③甲状腺激素的直接调节。④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3)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体如果长期处于南极这样的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体温就会降低,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9.B 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A正确;人体缺水时,通过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有关中枢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增加水的摄入,B错误;人体缺水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C正确;水盐平衡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相关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水盐平衡调节同时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使内环境的稳态得以维持,D正确。
10.D 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维持动态平衡,A错误;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离子的排出,B错误;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C错误;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教材P61),因此醛固酮发挥作用后会导致尿量和尿的成分发生变化,D正确。
11.C 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这一刺激可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调节水的摄入量,也可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教材P60),因此图中A为抗利尿激素,B为肾小管和集合管,C为大脑皮层,C正确。
12.D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A错误;遇到海难的人体内缺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会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从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基本稳定,B错误;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C错误;单位时间内,机体内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对平衡时,机体的渗透压会维持相对稳定,机体能够维持水平衡,D正确。
13.答案 (1)消化、循环 内流 (2)吸水膨胀 下丘脑 增加 (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解析 (1)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内流,从而产生兴奋。(2)人体长期Na+和Cl-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细胞吸水膨胀,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血液中由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3)当人体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Na+和Cl-的浓度升高,血浆渗透压将升高,导致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同时产生渴觉,产生渴觉这一过程的图解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能力提升练
1.C 由题图曲线变化可知,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T2的环境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量都增加,为机体进入寒冷环境的变化,故T1>T2,A正确;进入寒冷环境,机体产热因散热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合乙曲线上升比甲曲线上升迅速且曲线乙上升得更多,可知曲线乙表示散热量,曲线甲表示产热量,B正确;机体进入寒冷环境,先是散热量增加,而后引起产热量增加,故a~b是由机体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导致的,C错误;由题图曲线可以看出,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D正确。
2.A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据题图分析,ab段体温升高,是人的冷觉感受器兴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结果,A错误;bc段持续高热,此人的体温相对稳定,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cd段病人可能会出现脸色发红(毛细血管舒张)、身体出汗(汗腺分泌增加)等现象,增加散热量,使体温下降,C正确;人体的体温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D正确。
知识归纳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皮肤血管收缩。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3.D 结合患者的体检数据,患者体温一直维持在38.9 ℃,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产热量=散热量,A正确;患者因腹泻出现脱水,失水过多,而血钠量基本不变,所以血钠浓度升高,B正确;患者因腹泻出现脱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也随之增多,患者尿液会减少,C正确;由于患者体温维持不变,说明其体温调节中枢仍然发挥作用,因为患者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体温升高是机体对疾病的反应,有利于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是一种病理性体温升高,不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的,D错误。
4.ABD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AB段是人从25 ℃转移至15 ℃环境后,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化,A正确;AB段机体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机体产热量也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的分泌相应增加,使代谢增强,B正确;机体从15 ℃转移至33 ℃环境后,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以此来增加散热,C错误;D段以后血流量持续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此时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D正确。
5.B 本题需要依据饮用后的生理变化来分析曲线的含义。生理盐水为人体等渗溶液,快速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由于体内液体量增加,故排尿量也会有所增加,所以曲线d表示的是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变化,进而推出曲线a表示的是饮用1 L清水后排尿量的变化;曲线c表示饮用1 L清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而曲线b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A、C错误;生理盐水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浆,会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饮用大量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会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D错误。
6.答案 (1)组织液 (2)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3)(抗利尿激素)受体 对水的通透性增强 (4)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体液中抗利尿激素减少 ③管腔侧细胞膜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尿量增加
解析 (1)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能封闭细胞间隙,这种结构能阻止组织液与管腔液体的交换。由题图可知,B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的液体,为组织液。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组织液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2)水通道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还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3)由图可知,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4)根据示意图可知,当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减少;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管腔侧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尿量增加。
生理指标
测定值
正常值
腋下体温/℃
38.9
36.0~37.4
白细胞计数/L-1
13.5×109
(4~10)×109
血钠浓度/(mml·L-1)
180
140~160
1.D
2.D
3.B
4.B
5.D
6.B
7.A
9.B
10.D
11.C
12.D
1.C
2.A
3.D
4.ABD
5.B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同步练习题,共7页。
生物人教版 (2019)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章 体液调节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