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22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034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22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034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4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理解生态足迹的概念和特点
1.(2021山东高二期末)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
A.绿色出行、使用低耗能电器,能减少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少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D.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生态足迹
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会使生态足迹增大
B.开车出行相比步行、吃牛肉相比食用蔬菜,都会增大生态足迹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生态足迹小
题组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 (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导致雾霾天气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
4.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将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B.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
C.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5.(2021江苏淮阴、天一、海安、南京师范附中模拟)由于海洋的“公有性”,许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中倾倒大量废物,其中多数为有机营养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机废物的倾倒,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
C.海洋水体有净化功能,只要向海洋中倾倒的废物适量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的爆发,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6.(2021湖南长沙模拟)科学研究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得海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明显增加,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海洋酸化”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海洋酸化”主要是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O2过量排放造成的
C.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
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题组三 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7.(2021湖南永州高二期末改编)下列有关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可靠个人努力解决
B.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C.利用潮汐发电有利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D.大气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会造成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大
8.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温室效应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打破了生物圈中 的平衡。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写出两条)。
(2)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人类的必然选择是走 的道路。
(3)人类和自然要和谐共生,我们应该改变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下列做法中,与倡导节能环保理念相违背的做法是 。
A.开发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
C.使用节能家电产品
D.分类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
E.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 2.D | 3.C | 4.D | 5.B | 6.C | 7.A |
|
1.A 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教材第83页),绿色出行、使用低耗能电器,能减少生态足迹,利于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教材第83页),B、C错误;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小生态足迹,D错误。
2.D 人口增长,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增大,即生态足迹增大,A正确;开车比步行消耗的资源多,吃牛肉比食用蔬菜消耗的资源多,开车和吃牛肉都会增大生态足迹,B正确;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C正确;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但影响生态足迹的因素不仅有人口规模,还有生活方式、技术条件、生态生产力等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生态足迹不一定会小,D错误。
3.C 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导致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A不符合题意;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人均耕地减少,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B不符合题意;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C符合题意;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下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D不符合题意。
4.D 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理念,是人类的必然选择,A正确;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进而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正确;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正确;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威胁本地物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问题,D错误。
5.B 有机废物的倾倒,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进而会导致其他水生生物死亡,不能缓解温室效应,A错误;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处于较高营养级的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B正确;海洋水体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但能力有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因为“适量”就向海洋中倾倒废物,C错误;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的爆发,表示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但未说明“恢复”情况,故不能得知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D错误。
6.C “海洋酸化”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A正确;“海洋酸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O2过量排放造成的,B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为减少CO2排放,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D正确。
7.A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不是靠个人努力就能解决的,A错误;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个公民积极响应,践行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B正确;利用潮汐发电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有利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C正确;臭氧层能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所以若大气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会造成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大,D正确。
8.答案 (1)碳循环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可持续发展 (3)B
解析 (1)温室效应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因此可通过植树造林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措施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2)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持久而协调的发展。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的必然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替代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B符合题意;使用节能家电产品,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C不符合题意;分类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既节约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可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E不符合题意。
生物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生物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版docx、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酸雨是指pH小于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