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质量评价4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与距离练习题
展开课时质量评价(四十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A组 全考点巩固练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平面OAB的一个法向量为n=(2,-2,1),已知点P(-1,3,2),则点P到平面OAB的距离d等于( )
A.4 B.2 C.3 D.1
B 解析:点P到平面OAB的距离为d===2.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AB,C1D1的中点,则A1B1与平面A1EF夹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B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1(1,0,1),E,F,B1(1,1,1),
则=(0,1,0),=,=.设平面A1EF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y=2,则所以平面A1EF的一个法向量为n=(1,2,1),cos〈n,〉==.
设A1B1与平面A1EF的夹角为θ,
则sin θ=cos〈n,〉=,即所求线面角的正弦值为.
3.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A1B1C1,CA=CC1=2CB,则直线BC1与直线AB1夹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A 解析:设CA=2,则C(0,0,0),A(2,0,0),B(0,0,1),C1(0,2,0),B1(0,2,1),可得向量=(-2,2,1),=(0,2,-1).由向量的夹角公式得cos〈,〉===.
4.(2021·福建四地七校4月联考)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侧棱AA1=2,D,E分别是CC1与A1B的中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重心G,则A1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B 解析:如图,以C为坐标原点,CA所在直线为x轴,CB所在直线为y轴,CC1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CA=CB=a(a>0),则A(a,0,0),B(0,a,0),A1(a,0,2),D(0,0,1),所以E,
又因为G为△ABD的重心,
所以G.
易得=,=(0,-a,1).
因为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重心G,所以是平面ABD的法向量.
所以·=0,解得a=2.
所以=,=(2,-2,2).
设A1B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为θ,
所以sin θ=|cos〈,〉|===,
所以cos θ=,
所以A1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选B.
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BC⊥平面PAB,PA⊥AB,M为PB的中点,PA=AD=2.若AB=1,则二面角B-AC-M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A 解析:因为BC⊥平面PAB,PA⊂平面PAB,所以PA⊥BC.又PA⊥AB,且BC∩AB=B,所以PA⊥平面ABCD.
以点A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AD,A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0,0,0),C(1,2,0),P(0,0,2),B(1,0,0),M,
所以=(1,2,0),=,
求得平面AMC的一个法向量为n=(-2,1,1).
又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0,0,2),
所以cos〈n,〉====.
所以二面角B-AC-M的余弦值为.
6.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________.
解析: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A1=2AB=2,则D(0,0,0),C(0,1,0),B(1,1,0),C1(0,1,2),则=(0,1,0),=(1,1,0),=(0,1,2).
设平面BDC1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y=-2,所以x=2,z=1,
得平面BDC1的一个法向量为n=(2,-2,1).
设CD与平面BDC1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n,〉|==.
7.(2021·汕头模拟)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ABC=90°,AD∥BC,SA⊥平面ABCD,SA=AB=BC=1,AD=,则平面SCD与平面SAB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
解析:以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可知,
D,C(1,1,0),S(0,0,1),
可知=是平面SAB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SCD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因为=,=,
所以即
令x=2,则有y=-1,z=1,
所以n=(2,-1,1).
设平面SCD与平面SAB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
则cos θ=
==.
8.如图,P-ABC是一个三棱锥,AB是圆的直径,C是圆上的点,PC垂直圆所在的平面,D,E分别是棱PB,PC的中点.
(1)求证:DE⊥平面PAC;
(2)若二面角A-DE-C是45°,AB=PC=4,求AE与平面ACD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因为AB是圆的直径,C是圆上的点,
所以BC⊥AC.
因为PC垂直圆所在的平面,
所以PC⊥BC.
又因为AC∩PC=C,AC,PC⊂平面PAC,
所以BC⊥平面PAC.
因为D,E分别是棱PB,PC的中点,
所以BC∥DE,
所以DE⊥平面PAC.
(2)解:由(1)可知,DE⊥AE,DE⊥EC,
所以∠AEC为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
从而有∠AEC=45°.
由PC垂直圆所在的平面得PC⊥AC,
则AC=EC=PC=2.
又BC⊥AC,AB=4,所以BC=2.
以C为坐标原点,,,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C(0,0,0),A(0,2,0),E(0,0,2),B(2,0,0),P(0,0,4),D(,0,2),
=(0,-2,2),=(0,2,0),=(,0,2).
设n=(x0,y0,z0)是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则
即取x0=2,则n=(2,0,-).
设直线AE与平面ACD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n,〉|==.
所以直线AE与平面A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9.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PA=PB=PC=AC=4,O为AC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ABC;
(2)若点M在棱BC上,且二面角M-PA-C为30°,求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因为PA=PC=AC=4,
O为AC的中点,
所以OP⊥AC,且OP=2.
如图,连接OB.
因为AB=BC=AC,
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OB⊥AC,OB=AC=2.
由OP2+OB2=PB2知PO⊥OB.
因为OP⊥OB,OP⊥AC,OB∩AC=O,OB,AC⊂平面ABC,
所以PO⊥平面ABC.
(2)解:由(1)知OP,OB,OC两两垂直,则以点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B,OC,OP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得O(0,0,0),B(2,0,0),A(0,-2,0),C(0,2,0),P(0,0,2),=(0,2,2).
由(1)知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为=(2,0,0).
设M(a,2-a,0)(0≤a≤2),则=(a,4-a,0).
设平面PAM的法向量为n=(x,y,z).
由得
可取y=a,得平面PAM的一个法向量为n=((a-4),a,-a),
所以cos〈,n〉=.
由已知可得|cos〈,n〉|=cos 30°=,
所以=,
解得a=-4(舍去)或a=.
所以n=.
又=(0,2,-2),所以cos〈,n〉=.
所以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B组 新高考培优练
10.(多选题)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在线段PB上,PD∥平面MAC,PA=PD=,AB=4,AC,BD交于点E,则( )
A.M为PB的中点
B.二面角B-PD-A的大小为
C.若O为AD的中点,则OP⊥OE
D.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BC 解析:如图1,连接ME,
因为PD∥平面MAC,平面MAC∩平面PDB=ME,所以PD∥ME.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E为BD的中点,所以M为PB的中点.故A项正确.
图1
如图2,取AD的中点O,连接OP,OE.因为PA=PD,所以OP⊥AD.
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且OP⊂平面PAD,所以OP⊥平面ABCD.
因为OE⊂平面ABCD,所以OP⊥OE.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OE⊥AD.故C项正确.
图2
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P(0,0,),D(2,0,0),B(-2,4,0),=(4,-4,0),=(2,0,-).
设平面BDP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x=1,则y=1,z=,所以n=(1,1,).
平面PAD的一个法向量为p=(0,1,0),
所以cos〈n,p〉==.
由题意知二面角B-PD-A的平面角为锐角,所以它的大小为.故B项正确.
由题意知M,C(2,4,0),=.
设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为α,
则sin α=|cos〈n,〉|==,
所以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D项错误.
1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P在线段BD1上.当∠APC最大时,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以点B为坐标原点,BA,BC,BB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0,0,0),A(1,0,0),C(0,1,0),D1(1,1,1).
设=λ,=(1,1,1),则P(λ,λ,λ).
=(1-λ,-λ,-λ),=(-λ,1-λ,-λ),
cos〈,〉=
=
=1-.
当λ=时,cos〈,〉的值最小,此时∠APC最大.
VP-ABC=V=×××1×1×1=.
12.(2021·北京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D=2,E是棱PB的中点,M是棱PC上的动点.当直线PA与直线EM所成的角为60°时,那么线段PM的长度是________.
解析:以D为原点,DA,DC,D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2,0,0),P(0,0,2),B(2,2,0),
所以=(-2,0,2).
因为E是棱PB的中点,
所以E(1,1,1).
设M(0,2-m,m),则=(-1,1-m,m-1),
所以|cos<,>|
=
==,
解得m=,所以M,
所以||==.
13.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B=AE=BF=EF,AB∥EF,把四边形ABCD沿AB折起,使得AD⊥平面AEFB,G是EF的中点,如图2,则AG与平面BCE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二面角C-AE-F的余弦值为________.
垂直 解析:连接BG,因为BC∥AD,AD⊥平面AEFB,所以BC⊥平面AEFB.
又AG⊂平面AEFB,所以BC⊥AG.
因为AB∥EG且AB=EG,AB=AE,
所以四边形ABGE为菱形,
所以AG⊥BE.
又BC∩BE=B,BE⊂平面BCE,BC⊂平面BCE,
所以AG⊥平面BCE.
由以上知四边形ABGE为菱形,AG⊥BE,AE=EG=BG=AB=4.
设AG∩BE=O,
所以OE=OB=2,OA=OG=2,
以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O(0,0,0),A(-2,0,0),E(0,-2,0),F(4,2,0),C(0,2,4),D(-2,0,4),
所以=(2,2,4),=(2,-2,0).
设平面ACE的法向量为n=(x,y,z),
则
即
令y=1,则x=,z=-,
即平面ACE的一个法向量为n=(,1,-).
易知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0,0,4).
设二面角C-AE-F的大小为θ,
由图易知θ∈,
所以cos θ===.
14.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B=AC=1,AB⊥AC,M,N,Q分别是CC1,BC,AC的中点,点P在线段A1B1上运动,且=λ(λ∈[0,1]).
(1)证明:无论λ取何值,总有AM⊥平面PNQ.
(2)是否存在点P,使得平面PMN与平面ABC的夹角为60°?若存在,试确定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连接A1Q.
因为AA1=AC=1,M,Q分别是CC1,AC的中点,
所以Rt△AA1Q≌Rt△CAM,
所以∠MAC=∠QA1A,
所以∠MAC+∠AQA1=∠QA1A+∠AQA1=90°,
所以AM⊥A1Q.
因为N,Q分别是BC,AC的中点,
所以NQ∥AB.
又AB⊥AC,所以NQ⊥AC.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
所以NQ⊥AA1.
又AC∩AA1=A,AC,AA1⊂平面ACC1A1,
所以NQ⊥平面ACC1A1,
所以NQ⊥AM.
由NQ∥AB和AB∥A1B1可得NQ∥A1B1,
所以N,Q,A1,P四点共面,
所以A1Q⊂平面PNQ.
因为NQ∩A1Q=Q,NQ,A1Q⊂平面PNQ,
所以AM⊥平面PNQ,
所以无论λ取何值,总有AM⊥平面PNQ.
(2)解:存在,当AP=时,使得平面PMN与平面ABC的夹角为60°.以点A为坐标原点,AB,AC,AA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1(0,0,1),B1(1,0,1),M,N,Q,
=,=(1,0,0).
由=λ=λ(1,0,0)=(λ,0,0),
可得点P(λ,0,1),所以=.
设n=(x,y,z)是平面PMN的一个法向量,
则
即
解得
令x=3,则y=1+2λ,z=2-2λ,
所以n=(3,1+2λ,2-2λ)是平面PMN的一个法向量.
取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m=(0,0,1).
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则|cos〈m,n〉|==,
化简得4λ2-14λ+1=0,
解得λ=或λ=(舍去).
综上,存在点P,且当A1P=时,
满足平面PMN与平面ABC的夹角为60°.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8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与距离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8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与距离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故选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高考第8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第8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高考52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8 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52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8 8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如何求空间点面之间的距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