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品味诗歌中的形象课件(30张PPT)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品味诗歌中的形象课件(30张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看图猜作品,你猜到了吗,观沧海,“象”由心生,无所遁“形”,穷“形”尽“象”,自我形象,他人形象,解读方法,意象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既指诗中人物形象,也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入诗人情思的景物形象,即意象。
(1)识别形象,也叫感知形象。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2)分析特点。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的突出特征等,要在整体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3)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古典诗歌的形象使用,往往是有规律的,诗歌中很多形象往往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形象就成为了诗歌意象,这一系列意象也是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门径。
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和作者刻画的他人形象。1.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中“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如在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表现了他傲视权贵的思想和傲岸不羁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性格。 (3)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诗人不遇贤君,不逢明主,悲怆孤独,潸然泪下。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矢志报国的形象鲜明。如《示儿》《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为读者展现了分别之际,饱含真挚友情的友人形象。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写出了于佳节之际加倍思念亲人的游子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豪迈形象;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诗人的温暖情怀。(8)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了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妇人形象。
2.他人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
(1)英雄:即身怀绝技的英雄豪杰。如卢纶的《塞下曲》中“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几句刻画了一位神勇无敌,射术超群的将军形象。 (2)美人:除了指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具有比喻义,或是喻君王,或是自喻。如屈原《离骚》中名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就是用来指楚怀王。
1.知人论世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借助诗人的身世经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衬托或侧面烘托。分析这些描写,就能抓住人物的特征,把握人物的内在品质。 比如《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就是从侧面来烘托人物美丽的。
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古人写诗时,通常用双关、象征等手法含蓄表意,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 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表面虽写新妇为讨好公婆,梳妆打扮,又心怀忐忑,询问丈夫的样子。其实是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景物形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融入了诗人情思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等情感的意象了。
1.送别类意象(1)杨柳①柳与“留”谐音,借柳表达不舍、怨别、怀远的情思。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也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咸阳城西楼远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1.送别类意象(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酒抒写别离之情。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不仅能排解愁绪,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如《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鸿雁鸿雁每年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表现凄凉悲伤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愁苦类意象(3)杜鹃鸟古代神话中,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便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情思。(4)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松梅竹菊”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连理枝、比翼鸟、莲。其中“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长城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战争类意象(3)羌笛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余还有雪山、狼烟、烟尘、孤城、玉门关、旌旗、胡马等等。
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五柳。陶渊明写了自传性的文章《五柳先生传》之后,“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2)东篱。陶渊明的《饮酒》中有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如王籍的《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8.闲情雅致类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诗人多借此抒发闲情雅致。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找意象、析特点、说作用(1)找出诗中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①要揣摩把握诗中意象自身特点。首先,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要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其次,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挖掘意象内在的品质特征。②诗歌中不少意象因文化差异,有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意象的作用分析意象的作用,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如柳永《雨霖铃》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句便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②创设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常见于边塞诗中,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此类。
(3)意象的作用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 “月落乌啼”传达出的“羁旅之苦”。当然,具体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④表现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三重境界也可以适用于诗歌形象的解读,读诗之初,风花雪月,杨柳石桥,无他,但目之所见;略有所悟,一枝一叶,一草一木,皆非所见,总关乎情;通透彻悟,则长河落日,长亭骤雨,置身其中,情思自生。品析形象的最好方法是将自己置身于诗歌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用想象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用心感受体会,自然能读懂诗中的景、人、情、思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形象 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诗歌形象分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技巧分类,人物身份图鉴,景物形象,常设题型,意象作用,景物类答题步骤,事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 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模式,答题步骤,诗意解读,问题设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形象,主要是咏物诗,人物形象,规范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