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开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之先河,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这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描写的是康乾时期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与此同时,小说歌颂了善良人物诚挚深厚的爱心,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二、学情分析
1. 九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并在七、八年级的名著阅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阅读经验。但处于这个阅读层级的学生,还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阅读,对名著阅读的效度和深度无法保障。
2. 《儒林外史》的阅读难点在于纷繁的人物、独立的故事框架、久远的年代、鲜明的语体色彩,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设计新颖的评价任务及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 学生利用四周的时间阅读《儒林外史》,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与批注;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喜欢的片段,并以小组为单位,排练为课本剧。
三、学习目标
1.理清该作品纷繁的人物及故事情节,把握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赏析其讽刺艺术。
3.体会作者对当时政吏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的批判以及对善良人物的歌颂。
四、评价任务
1. 通读《儒林外史》,理清该作品纷繁的人物及故事情节,选择喜欢的章节,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 学生阅读笔记及批注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阅读批注,并让学生上台进行朗读、赏析,重点理解其中的讽刺艺术。
五、教学活动
(一)出示评价任务一
通读《儒林外史》,理清该作品纷繁的人物及故事情节,选择喜欢的章节,充分熟悉后,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评价标准
教学活动一
1. 小组同学表演完毕,学生参照一下标准进行自评。
2. 其他小组进行互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教师评价,根据课本剧情节概括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
4. 评选最佳课本剧小组,颁发“奥斯卡奖牌”。
(二)出示评价任务二
学生阅读笔记及批注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阅读批注,该学生上台进行朗读、赏析,重点理解其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活动二
1.选择相同句子批注的同学进行评价、补充,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碰撞。
2.根据同学们所选出的句子,归纳讽刺艺术的表现方式。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深度分析,归纳总结。
(1)借助细节描写表达讽刺
文章片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儒林外史》(动作细节)
分析:在这一段描写中,吴敬梓牢牢地抓住了两个指头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严监生奄奄一息时刻,话都不会说了,可总是断不了气。他挣扎着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因为他关心着一件什么样的重大事情呢?正是灯里两根灯草费了油!点灯费油,死不瞑目!吴敬梓通过对两个指头的着力描摩,表现了一个封建地主的吝啬、爱财如命的性格,丰富了这一典型的文学形象。
(2)借助夸张手法表达讽刺
文章片段: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儒林外史》(夸张手法)
(范进)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分析:对于范进中举发疯的描写,作者正是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拍、笑、说、跌”几个动作,就把范进狂喜而疯、昏厥倒地的情景夸张地表现出来。接着,作者又描绘一幅滑稽的画面,将范进这种疯狂十足、狼狈不堪的丑态表现地淋漓尽致。
(3)借助对比手法表达讽刺
匡超人前后的变化:由心地纯洁变得虚伪狡诈。
教师小结:相较于其他通过塑造正面人物体现作者理想的著作,《儒林外史》则主要是通过以辛辣的笔触对丑恶现象进行批判,揭示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以及对善良人物的歌颂。作者所抨击讽刺的人物也成为了经典的艺术形象。
过度: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领会到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接下来请大家结合阅读批注,纵观全书,《儒林外史》还有什么艺术特色?
教学活动三
学生举手发言,结合文本内容分享自己发现的艺术特色。教师点拨、概括。
1.语言艺术: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形象。作者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对话中引用谚语、俗语、歇后语,恰切自然。
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
再如第二回写周进的出场:“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痩面皮,花白胡子。”简单的几笔,就把一个穷老塾师的神情面目勾勒出来。 像“旧毡帽”表明他还不是秀才,“右边袖子”先破,表明他经常伏案写字,这些都是用笔极细的地方。而这种例子在小说中是随处可见的。
2.结构艺术
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全书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主干,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
六、推荐阅读
自主阅读推荐:《围城》钱钟书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评价
♥♥♥♥♥
♥♥♥♥
♥♥♥
主题
主题突出,观点鲜明
能够理解主题,但不够深刻
未能很好把握主题
台词
口齿清晰,表述流畅,抑扬顿挫
口齿清晰,表述流畅,但背诵成分多于表演
表达不够流畅
感情
表情自然大方,感情充沛,角色意识强
能够融入角色,但表情和感情不到位
不能融入角色,缺乏感情
动作
有相应的、自然的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僵硬
缺少肢体动作
小组合作程度
小组成员配合默契
小组成员配合较为默契
小组成员配合不默契
评价
♥♥♥♥♥
♥♥♥♥
♥♥♥
字体
字体美观,书写工整
字体美观度较低,但书写工整
书写较为潦草
手法分析
句子、段落所使用的手法分析准确,答题模式完整
句子、段落所使用的手法分析准确,但分析不够完整
句子、段落所使用的手法分析错误
感情分析
能够准确并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够对思想感情进行简要分析
不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
品
结
构
楔子(第一回)
楔子是开启小说主题的锁钥
主体部分
(第二回至第五十五回)
第一部分(第二至三十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第三十至四十六回)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
第三部分(第四十七至五十五回)社会风气更加恶劣。
结尾
(第五十六回)
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进作品——《儒林外史》知多少,娄四公子;,课外专题阅读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梗概,思想意义,读法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专题准备,学习目标,核心任务,专题实施,同伴分享,教师点评,专题层面,邮票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