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群落的演替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群落的演替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组一 辨析群落演替的概念及其类型
1.(2021江西临川一中高三月考改编)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演替的某一阶段可以为下一阶段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
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D.封山育林使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2.(2021贵州岑溪二中高二月考改编)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很容易发展到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很难发展到森林阶段
3.(2021湖南长沙南雅中学高二上月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时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的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
4.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大火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请据图回答:
(1)随着时间的推移, 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Ⅰ阶段经历了由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Ⅱ阶段,草本植物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在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越来越 ,对光能的利用能力 。
题组二 认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5.如图为某林区采取划区轮伐的示意图,图中黑点密度代表树木的长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林区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
B.若要调查该林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在区域④用样方法调查
C.利于保护林区资源的轮伐顺序为④→③→②→①
D.过度采伐可改变该林区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6.(2020四川广安高二上期末改编)“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群落的植物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 ,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 。
(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物种数达到最大的时间将 (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变快”或“变慢”),这说明人类活动 。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原创)()下列与群落演替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演替是指随时间推移,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从裸岩阶段向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和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C.演替初始阶段的简单群落内部无空间结构,演替后期才开始出现空间结构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增加
2.(2021陕西宝鸡高二期末,)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从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时,各种群密度也达到最大
C.该区域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垂直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
D.该区域的某两种动物之间可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2020河南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末,)如图显示某一大规模农场1918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注:横坐标为物种丰富度,纵坐标为单一物种总干重所占百分比。
A.1918~2018年间该农场物种丰富度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
B.与1918年相比,1967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2018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比以前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图中信息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4.(2021陕西商洛高二期末,)某处森林发生火灾后,林区物种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林区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速度相对较快
B.与①相比,②中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
C.在发生火灾后的40年内,随着乔木增多,灌木获得的光能减少
D.在发生火灾后的100年内,草本植物、灌木与乔木物种数的变化趋势相同
5.(不定项)(原创)()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中CD段与图2中的乙曲线表示的演替类型和方向相同
B.图1中的DE段和图2中的甲曲线表示的演替类型和方向相同
C.图1中E点的物种丰富度最高,E点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仍可能发生变化
D.图2中N点时,甲、乙曲线表示的生物群落具有相同的群落结构
二、非选择题
6.(2021广西梧州高二期中节选,)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 (填写演替类型)。
(2)由表分析,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 (填生物名称)有关。
(3)赤杨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杨根部,形成根瘤。这些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 。据此分析,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① ;② 。
答案全解全析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基础过关练
1.B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的演替能形成树林,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教材P80),A错误;演替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生物不断改变环境,为下一阶段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B正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有时会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C错误;封山育林使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2.C 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不管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B错误;发生次生演替的地方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短,C正确;不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不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森林阶段的出现与气候等条件有关,D错误。
3.D S时种群类型(物种丰富度)未降为0,此时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R→S时间内,物种丰富度锐减,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的自然灾害,B正确;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演替过程中,可能有些物种消亡了,有新的物种迁入,即两个时间点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C正确;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但仍存在演替现象,D错误。
4.答案 (1)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2)次生 复杂 提高
解析 (1)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教材P78)。Ⅱ阶段,草本植物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原因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较矮小,在与灌木等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的过程中被淘汰。(2)分析题图,Ⅰ阶段(初始阶段)有草本植物存在,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随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结构越来越复杂,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5.D 该林区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光照,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随机取样,因此不能只在区域④取样,B错误;由题意可知,图中黑点密度代表树木的长势,树木的长势由大到小依次为①→②→③→④,所以利于保护林区资源的轮伐顺序是①→②→③→④,C错误;过度采伐(人类活动)可改变该林区的演替速度和方向,D正确。
6.答案 (1)物种组成 (2)次生演替 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光照 食物条件 (4)提前 变快 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解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发生次生演替的地方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土壤里甚至可能还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速度比较快。(3)发生在退耕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主要争夺阳光,因此影响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动物主要竞争食物,因此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4)如果在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物种数达到最大的时间与自然演替相比会提前。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可以帮助群落重建,使演替速度加快,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D 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错误;从裸岩阶段向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优势种群的种群密度增加,但部分种群的种群密度下降,B错误;演替初始阶段的简单群落内部仍存在空间结构,C错误;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由于气候等变化,可能朝物种的丰富度减少、群落结构变简单的方向进行,D正确。
2.B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题述演替过程中,部分草本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下降,B错误;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垂直分层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C正确;由于该区域的食物网可能由多条食物链构成,故该区域的某两种动物之间可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D正确。
3.D 依题意并对比分析图示可知,1918~2018年间该农场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但有的种群密度增加,A项错误;与1918年相比,1967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B项错误;2018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丰富度比以前明显降低,仅根据图示不能看出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项错误;图示为在农场中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的变化,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项正确。
4.D 题述林区发生的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的起点是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速度通常相对较快,A正确;①为草本植物和灌木阶段,②为阔叶林阶段,故与①相比,②中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B正确;据图可知:在发生火灾后的40年内,乔木逐渐增多,由于其比较高大,故在光能的竞争中占优势,灌木获得的光能减少,C正确;据图可知:在发生火灾后的100年内,乔木的物种数先增多后趋于稳定,而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物种数目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D错误。
5.BD 图1中的CD段与图2中的乙曲线演替起点都不为0,表示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且随时间推移物种丰富度下降,表示的演替方向均为“复杂→简单”,A正确;图1中的DE段和图2中的甲曲线均表示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两者表示的演替方向相同,但图1中的DE段演替起点不为0,表示次生演替,图2中的甲曲线演替起点为0,表示初生演替,B错误;E点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E点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仍可能发生变化,C正确;图2中N点时,甲、乙两曲线相交,说明两生物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丰富度,但其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等可能不同,D错误。
二、非选择题
6.答案 (1)初生演替 (2)赤杨 (3)互利共生 土壤的酸化 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加
解析 (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是从冰川融化后的裸地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2)分析题中表格信息可知,演替过程中,在赤杨阶段时土壤pH的变化较大,说明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赤杨有关。(3)根据题意可知,这些侵入赤杨根部的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说明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综上分析可知,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①土壤的酸化;②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加。
演替过
程中优
势种的
替代顺序
冰川融
化后的
裸地
苔藓→草
本植物→
柳树
赤杨
云杉、铁杉
第9
年
第18
年
第35~
50年
第80~
100年
土壤的pH
7.9~8.0
7.2
6.5
5
4.8
1.B
2.C
3.D
5.D
1.D
2.B
3.D
4.D
5.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群落的结构课时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节 种群的特征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