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测试题
展开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和资源问题能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下表为“我国1750年和1850年人口和耕地面积相关数据表”。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 | 人口(亿) | 耕地(亿公顷) | 人均耕地(公顷/人) |
1750 | 2~2.5 | 0.6 | 0.3~0.24 |
1850 | 4.1 | 0.81 | 0.2 |
1.这一时期我国耕地面积总数增加了,人均耕地面积却减少了,其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兼并严重
B.人口剧增
C.自然灾害频繁
D.战乱频发
2.表中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 ( )
A.只有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必须保持安定统一的国内环境
C.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D.只有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关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人口压力
B.深刻的环境危机
C.资源短缺
D.经济发展速度快
4.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灾害多发使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B.从全国看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食品污染、噪声污染为重点
C.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D.生态破坏的范围、程度在减小
题组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倡导的生产方式是 ( )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
6.下列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 )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通过焚烧垃圾,减少占地面积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轻环境污染
D.生产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面两题。
7.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 (深度解析)
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
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
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
8.下列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深度解析)
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
B.该工业园区属于高科技产业园区
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
2019年3月5日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重申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强调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障环境质量的发展模式)。完成下面两题。
9.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能够 ( )
A.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B.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
C.扩大农作物种植范围
D.保障农作物上市时间
10.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A.大力开发山区荒地
B.禁止开发沿海滩涂
C.舟山近海海域实施伏季休渔
D.浙北平原大力发展放牧业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依据工业污染与周边城市关联度和周边城市的排放量比较,数值越大,代表排放量或关联度越大,如下图将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图示四种类型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
A.HH型在长三角分布比重较高
B.LH型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C.HL型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主
D.LL型都分布在云南、贵州两省
2.() 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关联度最低的因子是 ( )
A.产业结构 B.环保意识
C.气候类型 D.经济水平
(2021江苏南京高三三模改编)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合理配置并不断调整人类活动,能够使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处于最优状态。下图示意1997—2015年我国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 ( )
A.随时间大致呈升—降的变化
B.与能源压力指数变化完全一致
C.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下降
D.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下降
4.()在1999年后,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低耗能产业增多
C.产业转移的发生 D.节约资源观念深入人心
5.()我国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人口分布的聚集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我国W—E—F系统压力增大、压力空间分布不平衡。下列属于缓解我国W—E—F系统压力的积极措施有 ( )
①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
②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③提高人口布局集中度,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④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题组二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020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施行。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按照“干湿分开,资源回收,末端决定前端”的原则开展。下图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依据“干湿分开,资源回收,末端决定前端”的原则,北京市生活垃圾 ( )
①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②分类体系分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步
③最终处理方法是全部集中焚烧、填埋
④其中的有害垃圾处理应注意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相比之前的垃圾直接焚烧或者填埋,分类回收处理可以 ( )
A.使垃圾再生资源化 B.减少垃圾处理的费用
C.降低垃圾运输成本 D.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2020山东济南二模)一个地区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重大国土开发和保护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下列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合理的是 ( )
A.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生态保护
B.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生产
C.东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
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文化旅游
9.()我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原因有 ( )
①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②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全解全析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基础过关练
1.B | 2.C | 3.D | 4.C | 5.D | 6.B | 7.D | 8.C |
9.A | 10.C |
|
|
|
|
|
|
1.B 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人口总量,读表分析可知,1750年和1850年我国耕地面积总数由0.6亿公顷增加到了0.81亿公顷,同时人口数量从2亿左右增加到了4.1亿,人口数量增加幅度远大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幅度,因此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2.C 表中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口的增长应以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3.D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深刻的环境危机和资源短缺,不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快。
4.C 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而非自然灾害多发,使得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从全国来看,以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我国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5.D 清洁生产即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清洁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D正确。其余三项均不属于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倡导的生产方式。
6.B 垃圾焚烧既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是不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行为。
7.D 结合示意图和选项可知,与a相连的为生活污水输入和尾水输出,由此可知a为污水处理厂;b输出的为棉布,由此可知b为棉纺织;c输出的是服装设计,故c为创意产业;由d输出服装产品可知,d为服装生产。
8.C 由图中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流程可知,该生态工业园区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该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产品为服装产品和汽车内饰材料,因此该工业园区不属于高科技产业园区;因践行循环经济模式,其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后期阶段;生产过程中并非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
知识拓展 清洁生产的效益及其表现
效益 | 表现 |
环境 效益 |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
经济 效益 | 延长产业链,借助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社会 效益 | 加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
9.A 农业绿色发展要求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障环境质量,这样会压缩当地不合理的农业产业规模,增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特色农业产业,从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A项对。农作物生长周期主要由热量、光照条件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决定,B项错。农作物种植范围主要由地理条件决定,与农业绿色发展关系不大,C项错。农作物上市时间与农业绿色发展关系不大,D项错。
10.C 大力开发山区荒地,可能会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可持续发展,A项错。禁止开发沿海滩涂,影响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B项错。舟山近海海域实施伏季休渔,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C项对。浙北平原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集中,没有广阔的草场,不适合发展放牧业,D项错。
能力提升练
1.A | 2.C | 3.A | 4.B | 5.C | 6.B | 7.A | 8.D |
9.C |
|
|
|
|
|
|
|
1.A HH型城市基本都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因此其在长三角分布比重较高;LH型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HL型中的徐州、保山和邵阳不是国家中心城市;LL型中的张家界属于湖南省,不属于云南、贵州两省。
2.C 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于轻工业,因此产业结构影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环保意识会影响污染物的排放量;气候类型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关联度最低,盛行风等会影响工业污染物的扩散,但不会影响其排放;经济水平越高,越注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会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3.A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在1997—1999年总体是上升的,在1999年到2005年下降,故A项对;由图可知,在2005年以前总压力指数主要取决于能源压力指数,所以总压力指数和能源压力指数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尽相同,故B项错;总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的,而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故能源压力指数和总压力指数大于西北内陆,C项错;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能源资源都较为丰富,D项错。
4.B 由材料可知我国总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的,1999年后总压力指数减小,说明发展了低耗能工业,能源压力减小,故B符合题意;总压力指数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关系不大,节约资源观念正逐步普及,但还没完全深入人心,故A、D错误;产业转移的发生不是我国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5.C 集中布局人口会加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故③错误。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可降低粮食压力;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与工业的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水资源和能源压力指数,①②④正确。故选C。
6.B 从图中可看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①正确。从图中看,四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②正确。从图中看,可回收物最终到了再生资源企业,厨余垃圾在垃圾处理厂变成了沼气和肥料,有害垃圾到了危险废物处理厂,只有其他垃圾进了焚烧厂、填埋厂,③错。有害垃圾处理应注意避免产生二次污染,④正确。故选B。
7.A 从图中可看出,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使垃圾再生资源化,A正确。垃圾分类处理,会增加垃圾处理的费用,B错。垃圾需要分类运输,会增加垃圾运输成本,C错。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无法实现污染物零排放,D错。
8.D 沿海红树林生态功能强大,破坏它不利于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北部湾沿海红树林区以生态保护为主,A不符合题意;长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生产能力强大,工业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应发挥优势,主体功能应以工业生产为主,B不符合题意;东北平原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因此应以农业生产为主体功能,C不符合题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人烟稀少,开发历史晚,文化景观少,因此不适合以文化旅游为主体功能,D符合题意。
9.C 我国人多地少,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少,因此后备土地资源不充足,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重大国土开发和保护战略,而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这是我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②符合题意;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许多自然资源比较缺乏,③不符合题意;各个地区因为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协作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这是我国实行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地理必修2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地理必修2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5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综合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中①处所在板块为,图中③处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工业集聚,该产业集聚现象能产生的影响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