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1.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2.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相关课件。
2课时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在你游览过的景点中,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你能将印象最深的景色描绘出来吗?
2.生自由交流分享。
3.师导入:看来,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那么,你们有谁去过溶洞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一起去金华的双龙洞游览一番吧!(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齐读并识记。
浙 簇 臀 漆 蜿 蜒
(2)师指导易读错的字。
①浙:读zhè,不要读成zhé。
②蜿:读wān,不要读成wǎn。
3.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词语,学生齐读并识记。
浙江 罗列 杜鹃 窄小 忧郁 肩膀 臀部 移动 额角 登陆 石笋 端正 源头 石钟乳
(2)师指导易写错的字。
①窄:下部是三横,不要漏写一横。
②乳:第七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再读感知,梳理游览顺序
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1.生相互交流所画语句。
2.师相机点拨,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3.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句子,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把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出洞
4.师适时引导,并用课件出示游览路线。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介绍行踪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些都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点拨:我们在写游记时,也可利用过渡句来写清游览的顺序。
6.依据这些句子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 第 1 自然段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 ( 第 2~7 自然段 ):具体描写游览过程(第 2~3 自然段介绍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 4 自然段依次描写洞口和外洞;第5 自然段写孔隙;第 6~7 自然段写内洞)。
第三部分 ( 第 8 自然段 ):用一句话简述出洞。
7.引导学生思考:从段落篇幅上来看,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地方?
孔隙和内洞。
四、对照阅读,找出行文线索
1.引导学生思考:全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预设:游览路线。
追问:除了游览路线,全文还有一个线索,它是什么?
预设:泉水流经的路线。
2.学生通读全文,画出泉水流经的景点,将泉水的来路与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照。
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路上:“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①我发现每一处景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的来路。
②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
(2)师总结:由此看来,本文是双线贯穿,明线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暗线则是泉水的来路。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师小结:本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理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同时还找出了文章的两条行文线索,我们在写游记时,也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游览过程写清楚。
2.布置作业:找两篇游记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全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生自由回答。
3.师导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叶圣陶的脚步,去游览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二、聚焦路上,欣赏景色
1.自由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公路、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追问:作者在写所见之景时分别写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赏析。
预设:(1)映山红“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写出了映山红的生机勃勃。
(2)油桐“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写出了其数量众多。
(3)“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通过色彩写出了山景“一片明艳”。
(4)“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通过抓住溪流的宽、窄、缓、急以及溪流声,写出了溪流随着山势变化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段落来写沿途的见闻呢?
预设:沿途的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自然更值得一游;烘托了作者当时游兴很浓,心情舒畅。
三、抓住重点,感知景物特点
1.生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思考: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感知景点的特点。
游览地点 | 特点 |
外洞 | 高大、宽敞 |
孔隙 | 狭小 |
内洞 | 黑、奇、大 |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各处景点的特点,能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特点,为后文领悟写法打下基础。
四、品读语句,领悟写景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是怎样具体写出外洞高大、宽敞的特点的?结合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预设:从“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等语句可以看出这一段是通过作者自身感受写出其特点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结合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预设:(1)从“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可以看出这一段是通过直观描写来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
(2)从“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挤压”“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可以看出这一段是通过写作者的感受,从而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是怎样把内洞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
预设:是通过直观描写把这三个特点写清楚的。
点拨:在直观描写时,作者还通过运用丰富多变的词语来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如:在写内洞的明暗时,作者通过运用“一团漆黑”“全是昏暗”等词直观描写出了其“黑”的特点;在写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时,作者通过运用“名目有四十多”“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清楚地写出了“奇”的特点;最后,通过运用“比外洞大得多”“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声音轻轻的”写出了内洞的“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师小结: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从而突出景物的特点。
2.拓展阅读:课外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继续了解岩洞的奇异,感悟游记的写法。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外洞 高大、宽敞
孔隙 狭小
内洞 黑、奇、大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pptx、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doc、名师讲重点课件17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顺序写景pptx、微课视频名师讲重点17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顺序写景mp4、七彩课堂四语下-字词听写17mp4、课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整课生字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17记金华的双龙洞pptx、17记金华的双龙洞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匹配版推荐❤pptx、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