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四年级下册6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美术四年级下册6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共6页。
教学目的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教学难点
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欣赏(视频)在这片土地上
欣赏同学泥塑桥作品:请同学们说一说桥由哪几部分组成?在塑造桥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
(1)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零件。
你们说的太好了!对,今天我们将用你们所讲到的知识继续学习第6课:《家乡的桥》板书课题
3.欣赏家乡桥。
(1)出示家乡桥的图片(以公馆桥,双门峡景区、鸣泉谷景区、以及我们邻近学校(绥阳中学)的有特色的桥为例。
4.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寻找“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
(1)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2)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如何把“桥”与特色食物的造型相结合起来?
5.以绥阳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1)出示有绥阳特色的图片,小组讨论,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找灵感,设计创作一座绥阳特色的桥。
(2)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展示范作。同学们可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你们的家乡如此美,老师的家乡也美呢!瞧,老师也塑了一座我家乡的桥,在设计的时候我可是用了秘诀的哟!现在老师就把我的秘诀分享给大家吧!
出示秘诀: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
①观(事物特征)。
②寻(局部特征)。
③用(放大、缩小)。
④加(排列、组合)。
功能与造型相结合
6.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小小设计师:两人分工合作,灵活运用彩泥表现一座富有家乡特色的桥。
注意:
1.音乐响起才可以动手创作,音乐停止就要停止创作。
2.制作时要细心、卫生、安全。
7.欣赏展示,互评互学。
哪座桥吸引你??
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
通过欣赏同学作品,巩固上节课所学泥塑方法(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
让学生能够对我们家乡桥有所了解,为后面的创作寻找灵感
让学生列举代表家乡的事物,并能从这些特色事物中找灵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能够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可以从哪些因素去塑造?
两人一个小组是为了避免人数多了有的同学不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板书设计
家乡的桥
①观(事物特征)。
②寻(局部特征)。
③用(放大、缩小)。
④加(排列、组合)。
本科教学评注(实际教学效果及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6 家乡的桥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指导,讨论与构思,制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6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教师总结,作业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美版四年级下册6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