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264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264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264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二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21页。
本章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因此Y染色体上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而X染色体上不具备与Y染色体所对应的全部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
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但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
2.某男性基因型为YyRr,其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分裂过程未发生异常,一般情况下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A1和A2、C1和C2的染色体形态相同
B.B1和C1、B2和C2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A1和B1、A2和B2的核DNA数目相同
D.A1和A2、B1和B2的基因型相同
3.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
B.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
D.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
4.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所示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
B.①②③细胞中均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
C.动物的精巢中有可能同时发现上述四种状态的细胞
D.图④所示细胞状态往往导致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都异常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aB 4种配子——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
D.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只产生了2种配子——减数分裂正常
6.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
A.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7.下列关于遗传病的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患病,其母、女必患病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高,若女性患病,其父、子必患病
C.伴Y染色体遗传病:父传子、子传孙
D.伴Y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8.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9.已知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某家庭中母亲表现正常、父亲患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生了一个不患红绿色盲但患血友病(致病基因用h表示)的儿子和一个不患血友病但患红绿色盲的女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控制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XbHY、XBHXbh
C.若母亲的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互换,则会产生4种不同的卵细胞
D.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不患红绿色盲和患红绿色盲的概率相同
10.某昆虫种群中有绿眼和白眼两种类型,两种类型中的性别比例都为1∶1,现保留种群中的绿眼个体并让其自由交配,统计发现,子代出现了绿眼和白眼两种类型,比例为63∶1。已知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具有相同的生活力和受精机会,且各种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子代中白眼个体全为雄性时,则相应基因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
B.若眼色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亲代纯、杂合个体的比例为3∶1
C.若亲本中雌、雄绿眼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完全显性,则眼色由5对等位基因控制
D.若眼色受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绿眼雌性亲本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1/16
11.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患者都是男性,因此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Ⅲ区段
B.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Ⅱ区段
C.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概率较小
D.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的Ⅰ区段
12.如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 ( )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13.某种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14.某种雌雄同株植物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该种植物中的甲和乙个体的体细胞中有关基因组成如图所示。若通过一代交配达成目标,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
A.甲自交,验证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乙自交,验证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甲、乙杂交,验证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甲、乙杂交,验证A、a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5.豚鼠的体色色素的合成必须有显性基因D,另一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R使体色呈现黑色,无法合成色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其他类型表现为灰色。现有两个纯合品系的亲本杂交,F1雌雄个体再相互交配产生F2,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类型及比例
F2类型及比例
灰色雌性×白色雄性
黑色雌性∶灰色雄性=1∶1
黑色∶灰色∶白色=3∶3∶2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亲代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ddXRY
B.F2中黑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6
C.F2中灰色个体自由交配,F3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灰色雌性∶灰色雄性∶白色雌性∶白色雄性=8∶8∶1∶1
D.利用白色雌性和黑色雄性个体杂交,可以使杂交后代中的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
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某种生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甲
乙
丙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分裂
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17.如图表示某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Ⅱ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B.细胞Ⅳ中有2个B基因和2个b基因
C.细胞Ⅴ中可能含有2条染色体,1个b基因
D.细胞Ⅲ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的比例始终为1∶1
18.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由A和a基因控制),红眼与白眼(由B和b基因控制)是两对相对性状。一只雄果蝇与一只雌果蝇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残翅白眼
雌果蝇
3/8
0
1/8
0
雄果蝇
3/16
3/16
1/16
1/16
A.亲本的雌雄果蝇都为长翅红眼
B.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A/a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D.后代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4
19.如图所示为患有某种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和Ⅱ-7是同卵双胞胎,Ⅱ-8和Ⅱ-9是异卵双胞胎。下列与该遗传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8和Ⅱ-9的基因型相同,Ⅱ-6和Ⅱ-7的基因型相同
C.Ⅱ-7和Ⅱ-8再生育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若该病不是伴性遗传病,则Ⅲ-11的致病基因不应来自Ⅰ-4
20.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朱红眼♀×纯种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的非同源区段上,朱红眼为隐性性状
C.若正、反交的F1中的雌雄果蝇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型及比例相同
D.反交实验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暗红眼雄性和雄性暗红眼比例不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共14分)图A、B是某种雄性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增殖时核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动物体内同时含图A、B细胞的器官是 ,A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2)图B细胞中基因A与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图C的 (填“bc”或“ef”或“fg”)区段,图C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填“Of”或“Og”)。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B.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在图D细胞中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配子的减数分裂Ⅱ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像,注意染色体形态、颜色及其上的基因)
22.(共9分)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型。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 ,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 。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 。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 。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 。
23.(共12分)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现有抗霜抗干叶病和不抗霜抗干叶病两个菠菜品种,已知抗霜与不抗霜为相对性状(A、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抗干叶病与不抗干叶病为相对性状(B、b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Ⅰ.以抗霜抗干叶病植株为父本,不抗霜抗干叶病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
不抗霜
抗干叶病
不抗霜
不抗干叶病
抗霜抗
干叶病
抗霜不抗
干叶病
雄株
123
42
0
0
雌株
0
0
169
60
请据表格回答:
(1)抗干叶病属于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理由是 。
(2)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Ⅱ.菠菜的叶型有宽叶和狭叶两种,宽叶(D)对狭叶(d)为显性,D、d均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基因d为致死基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基因d的致死类型,可选亲本有杂合宽叶雌株菠菜、纯合宽叶雌株菠菜、狭叶雄株菠菜和宽叶雄株菠菜。
实验步骤:将 和 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
(1)若后代中 ,说明基因d使雄配子致死。
(2)若后代中 ,说明基因d使雌配子致死。
(3)若后代中 ,说明基因d纯合使雌性个体致死。
24.(共10分)如图为甲(A/a)、乙(B/b)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遗传系谱图可判断甲病为 遗传病,理由是 。
(2)乙病为 遗传病。Ⅱ8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 ;Ⅱ9的基因型为 。
(3)Ⅱ5和Ⅱ6生一个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为 。
(4)Ⅲ14的乙病致病基因来源于Ⅰ中的 ;如果Ⅲ13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只考虑乙病),为后代健康考虑,最后选择生 (填“男”或“女”)孩。
25.(共10分)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在对果蝇的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几个实验。已知果蝇灰身(A)和黑身(a)基因、长翅(B)和残翅(b)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
实验一:选择一只黑身长翅果蝇和一只灰身残翅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出现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且比例为1∶1∶1∶1。
实验二:两只杂合长刚毛果蝇交配,在子代的雌蝇和雄蝇中长刚毛与短刚毛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实验三:一只白眼雌蝇和一只红眼雄蝇交配,子代雄蝇均为白眼,雌蝇均为红眼。
实验四:用一只纯合灰身长翅果蝇与一只黑身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让子一代雌性果蝇与黑身残翅雄蝇进行杂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四种表型,且比例为42∶42∶8∶8。
(1)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是 。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①仅根据实验一,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 。
②根据实验二,可以判断出控制长刚毛与短刚毛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三,可以判断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进而可以以此为依据,判断以上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③请提出合理假说,解释实验四子二代中出现的情况。
答案全解全析
本章达标检测
1.B
2.D
3.C
4.C
5.C
6.C
7.D
8.D
9.D
10.C
11.A
12.B
13.C
14.B
15.D
16.ACD
17.ACD
18.C
19.ABD
20.ABD
1.B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同源区段的对应位置上存在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但各自具有一部分非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存在着二者特有的基因,B错误;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说,C正确;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它们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2.D 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因此A1和A2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两细胞基因型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两者所含的核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经分析,A1和A2、C1和C2的染色体形态相同,A正确。染色体数目:A1=A2=2B1=2B2=2C1=2C2,B正确。A1和A2、B1和B2中所含的核DNA分子数均与体细胞相同,因此A1和B1、A2和B2的核DNA数目相同,C正确。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即A1和A2基因型相同;而B1和B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形成的两个细胞,所以B1和B2的基因型不同,D错误。
3.C 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染色体互换发生的时期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不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该细胞含有的基因是A、a、B、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染色体互换,所以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C正确;由于发生了染色体互换,所以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错误。
4.C 图①②③所示的细胞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只有④所示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具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①中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只有原始生殖细胞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的精巢中有可能同时发现题述4种状态的细胞,C正确;图④所示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现象,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5.C 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配子XBXB,可能是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引起的,A项正确;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B和ab或Ab和aB,若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原因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B、D项正确;配子中含XBXB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含B基因的X染色体没有分离,C项错误。
6.C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在丈夫的一个精原细胞中,含有的1个正常基因与1个白化病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该精原细胞转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而1个白化病基因经过复制后形成的2个白化病基因则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7.D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若男性患病,其母、女必患病,若女性正常,其父、子都正常,A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若女性患病,其父、子必患病,B正确;伴Y染色体遗传病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C正确,D错误。
8.D ZAZA×ZAW组合后代的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无法根据皮肤特征区分雌雄,A不符合题意;ZAZA×ZaW组合后代的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无法根据皮肤特征区分雌雄,B不符合题意;ZAZa×ZAW组合后代的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即后代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雌性幼虫皮肤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无法根据皮肤特征区分不透明的后代的雌雄,C不符合题意;ZaZa×ZAW组合后代的基因型是ZAZa、ZaW,即后代幼虫皮肤透明的全是雌性,皮肤不透明的全是雄性,可依据幼虫皮肤特征区分雌雄,D符合题意。
9.D 控制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父亲患红绿色盲但不患血友病,说明父亲基因型为XbHY,儿子不患红绿色盲但患血友病,说明母亲一条X染色体上血友病基因和色觉正常基因连锁,女儿不患血友病但患红绿色盲(红绿色盲基因同时来自母亲和父亲),说明母亲一条X染色体携带红绿色盲基因,且与非血友病基因连锁,故母亲的基因型为XBhXbH,B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C错误;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色觉正常的概率为1/2,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D正确。
10.C 若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绿眼雄性×绿眼雌性,若后代白眼个体全为雄性,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则相应基因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假设眼色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亲代纯、杂合个体的比例为3∶1,即3/4AA和1/4Aa,产生的配子为7/8A、1/8a,自由交配,子代白眼概率为1/8×1/8=1/64,绿眼概率为1-1/64=63/64,与题意相符,B正确;亲本中雌、雄绿眼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完全显性,后代出现白眼,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且白眼出现的概率为1/64,即1/4×1/4×1/4,说明眼色应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假设眼色受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绿眼雌性亲本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1/16,即15/16XAXA或1/16XAXa,其与XAY杂交,后代白眼的概率为1/16×1/4=1/64,与题意相符,D正确。
11.A 由于无病的5和6所生的孩子11患病,可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的Ⅲ区段上,因若在该区段上,则6也必须患病,A错误;图中患者均为男性,更可能是伴性遗传,因此致病基因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Ⅱ区段(2、4、5的基因型为XBXb,1、3、7、9、11的基因型为XbYb,6基因型为XBYb),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Ⅰ区段(2、4、5、8的基因型为XBXb,1、3、7、9、11的基因型为XbY),B、D正确;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有患者基因型为隐性纯合,除10外所有正常个体基因型为杂合子,满足该条件的概率很低,C正确。
12.B Ⅲ-9是红绿色盲患者且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父亲Ⅱ-7正常,可推知该女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Ⅱ-6,而Ⅱ-6一定是从她的色盲父亲Ⅰ-2那里得到色盲基因的。
13.C 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含有b的花粉不育),故后代雌性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则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
14.B 甲图中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自交不能用来验证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不符合题意;A、a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甲的自交、乙的自交和甲乙杂交均可以验证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符合题意;甲、乙杂交,产生F1后自交或测交可以验证D、d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不符合题意;甲中D基因是纯合子,乙中d基因也是纯合子,甲与乙杂交,不能验证A、a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不符合题意。
15.D 根据题目信息和表格数据分析,纯合品系的灰色雌性豚鼠和白色雄性豚鼠杂交,F1中黑色全为雌性,灰色全为雄性,所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灰色雌性的基因型为DDXrXr,白色雄性的基因型为ddXRY,A正确;F2中黑色豚鼠个体有4种基因型,即D_XRXr和D_XRY,DD占D_的1/3、XRY占(XRY+XRXr)的1/2,所以黑色纯合子为DDXRY,占1/3×1/2=1/6,B正确;F2中灰色个体为D_XrXr和D_XrY,由于雌雄个体X染色体上都为r基因,所以只考虑D、d基因即可,由配子法可得出F3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色雌性∶灰色雄性∶白色雌性∶白色雄性=8∶8∶1∶1,C正确;由于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白色雌性和黑色雄性个体杂交,无法使杂交后代中的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D错误。
16.ACD 甲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赤道板不是细胞中的结构,A错误。乙图中染色体数目为2N,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但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不分裂,B正确,C错误。发生联会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而题图丙中C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D错误。
17.ACD 由细胞Ⅱ和细胞Ⅳ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细胞Ⅰ是卵原细胞,细胞Ⅱ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Ⅲ是极体,细胞Ⅳ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Ⅴ、Ⅵ、Ⅶ是极体,细胞Ⅷ是卵细胞。细胞Ⅱ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细胞Ⅷ中含有B和b基因,说明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含有B和b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因此,细胞Ⅳ中有2个B基因和2个b基因;细胞Ⅲ中只含有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故细胞Ⅴ含有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a基因,不含有b基因,B项正确,C项错误。细胞Ⅲ在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D项错误。
18.C 根据题意和题表分析可知:子代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子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3)∶(1+1)=3∶1,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眼色的性状在F1表现出性别差异,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子代雌果蝇中无白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表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所以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亲本的雌雄果蝇都为长翅红眼,A正确。控制翅长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故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亲本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后代雌果蝇中纯合子有1/4×1/2AAXBXB、1/4×1/2aaXBXB,占1/8+1/8=1/4,D正确。
19.ABD 根据题图可知,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Ⅱ-8和Ⅱ-9为异卵双胞胎,根据该遗传病的特点可知二者的基因型相同,Ⅱ-6和Ⅱ-7为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B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7和Ⅱ-8再生育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C错误;Ⅰ-3和Ⅰ-4生育患者Ⅱ-10,说明Ⅰ-4含有致病基因,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3的致病基因传给Ⅱ-8,而Ⅰ-4的致病基因没有传给Ⅱ-8,Ⅱ-8的致病基因传给Ⅲ-11,所以Ⅲ-11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Ⅰ-4,D正确。
20.ABD 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故A正确。根据题干中“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可知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由于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说明控制眼色的这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位于X、Y同源区段上,反交后代雄性也应是暗红眼,所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的非同源区段上,B正确。正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Y,自由交配得到的结果是XAY、XaY、XAXA、XAXa,表型比为3∶1,反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Y,自由交配得到的结果是XAY、XaY、XAXa、XaXa,表型比为1∶1,C错误。反交实验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暗红眼雄性和雄性暗红眼比例分别为1/4和1/2,D正确。
21.答案 (每空2分)(1)睾丸 8 0 (2)ef Of (3)AB (4)如图所示
解析 (1)该动物是雄性哺乳动物,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器官是睾丸;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2)B细胞中基因A与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C图的ef区段;C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Of。(3)若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故选AB。(4)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22.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ZW (2)1/4 1/8 (3)TTZBZb (4)TtZBZb×TtZbW 3/16 (5)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3分)
解析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2)根据题意分析,TtZbZb与ttZBW杂交,后代芦花羽雄鸡(TtZBZb)所占比例为1/2×1/2=1/4;用该芦花羽雄鸡(TtZBZb)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tZBW)所占比例为1/2×1/4=1/8。(3)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T_ZBZ_,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T_ZB_)∶全色羽(T_Zb_)=1∶1,说明该雄鸡基因型为TTZBZb。(4)一只芦花羽雄鸡(T_ZBZ_)与一只全色羽雌鸡(T_ZbW)交配,子代中出现了白色羽鸡,说明两个亲本都含有t,后代出现了全色羽鸡,说明父本含有b基因,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ZBZb、TtZbW,则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_ZBW)所占比例为3/4×1/4=3/16。(5)利用纯合亲本杂交,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
23.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Ⅰ.(1)显性 抗干叶病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不抗干叶病性状(2分) (2)BbXAY、BbXaXa Ⅱ.杂合宽叶雌株菠菜 狭叶雄株菠菜 (1)只有雄性植株,且宽叶∶狭叶=1∶1(或宽叶雄∶狭叶雄=1∶1)(2分) (2)只有宽叶植株,且雌∶雄=1∶1(或宽叶雌∶宽叶雄=1∶1)(2分) (3)雌性植株都是宽叶,雄性植株既有宽叶又有狭叶,且雌性植株与雄性植株的比为1∶2(或宽叶雌∶宽叶雄∶狭叶雄=1∶1∶1)(2分)
解析 Ⅰ.(1)抗干叶病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不抗干叶病性状,说明抗干叶病相对于不抗干叶病为显性性状。(2)后代雌株和雄株中,抗干叶病与不抗干叶病之比均约为3∶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抗霜和不抗霜的亲本杂交,后代中的雌株均为抗霜,雄株均为不抗霜,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Y、XaXa。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Y、BbXaXa。Ⅱ.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基因d的致死类型。可选杂合宽叶雌株菠菜和狭叶雄株菠菜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基因d使雄配子致死,则后代中只有雄性植株,且宽叶∶狭叶=1∶1。若基因d使雌配子致死,则后代中只有宽叶植株,且雌∶雄=1∶1。若基因d纯合使雌性个体致死,则后代中雌性植株都是宽叶,雄性植株既有宽叶又有狭叶,且雌性植株与雄性植株的比为1∶2。
24.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常染色体隐性 父母(Ⅰ1和Ⅰ2)均正常,生出Ⅱ7为女性患者,所以该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2分) (2)伴X染色体隐性 母亲(或Ⅰ2) AAXBXb (3)3/8 (4)Ⅰ2和Ⅰ3(2分) 女
解析 (1)题图分析,双亲(Ⅰ1、Ⅰ2或Ⅱ5、Ⅱ6)不患甲病,但是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于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伴性遗传病,若乙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Ⅱ8患乙病,则其母亲和女儿应该均为患者,与事实不符,据此可确定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8为患乙病的男性,其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因此,其乙病致病基因来自母亲Ⅰ2。Ⅱ9表现正常,但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又知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因此可确定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3)Ⅱ5正常但Ⅲ11患甲病,因此Ⅱ5的基因型为AaXBY;Ⅲ11患甲病,Ⅱ6一定为Aa,Ⅰ1患乙病,Ⅱ6一定为XBXb,因此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只考虑甲病,二者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若只考虑乙病,二者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综合考虑Ⅱ5和Ⅱ6生一个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3/4+3/4×1/4=3/8。(4)Ⅲ14的乙病致病基因一个来自Ⅱ8,一个来自Ⅱ9,Ⅱ8的Xb来自Ⅰ2,由于Ⅰ4不患乙病,Ⅱ9的Xb来自Ⅰ3;Ⅱ8为患乙病的男性,Ⅱ9的基因型为AAXBXb,则Ⅲ13的基因型为XBXb,其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XBY),生出的女儿均正常,而生出的男孩有一半正常,则为后代健康考虑,最后选择生女孩。
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假说—演绎法 (2)①不能 控制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结果相同,子代均会出现题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3分) ②常 X ③控制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子一代雌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3分)
解析 (1)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①实验一中,一只黑身长翅果蝇和一只灰身残翅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出现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且比例为1∶1∶1∶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无论体色基因与翅型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结果相同,子代均会出现题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故不能仅根据实验一结果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实验二中两只杂合长刚毛果蝇交配,在子代的雌蝇和雄蝇中长刚毛与短刚毛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长刚毛与短刚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均为杂合子;实验三中一只白眼雌蝇和一只红眼雄蝇交配,子代雄蝇均为白眼,雌蝇均为红眼,表型和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③实验四中用一只纯合灰身长翅(AABB)果蝇与一只黑身残翅(aabb)果蝇进行杂交,让子一代雌性果蝇(AaBb)与黑身残翅(aabb)雄蝇进行杂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四种表型,且比例为42∶42∶8∶8,说明子一代雌性果蝇AaBb产生了四种配子,且两多两少,即控制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子一代雌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本章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因此Y染色体上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而X染色体上不具备与Y染色体所对应的全部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
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但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
2.某男性基因型为YyRr,其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分裂过程未发生异常,一般情况下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A1和A2、C1和C2的染色体形态相同
B.B1和C1、B2和C2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A1和B1、A2和B2的核DNA数目相同
D.A1和A2、B1和B2的基因型相同
3.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
B.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
D.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
4.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所示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
B.①②③细胞中均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
C.动物的精巢中有可能同时发现上述四种状态的细胞
D.图④所示细胞状态往往导致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都异常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aB 4种配子——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
D.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只产生了2种配子——减数分裂正常
6.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
A.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7.下列关于遗传病的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患病,其母、女必患病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高,若女性患病,其父、子必患病
C.伴Y染色体遗传病:父传子、子传孙
D.伴Y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8.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9.已知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某家庭中母亲表现正常、父亲患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生了一个不患红绿色盲但患血友病(致病基因用h表示)的儿子和一个不患血友病但患红绿色盲的女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控制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XbHY、XBHXbh
C.若母亲的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互换,则会产生4种不同的卵细胞
D.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不患红绿色盲和患红绿色盲的概率相同
10.某昆虫种群中有绿眼和白眼两种类型,两种类型中的性别比例都为1∶1,现保留种群中的绿眼个体并让其自由交配,统计发现,子代出现了绿眼和白眼两种类型,比例为63∶1。已知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具有相同的生活力和受精机会,且各种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子代中白眼个体全为雄性时,则相应基因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
B.若眼色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亲代纯、杂合个体的比例为3∶1
C.若亲本中雌、雄绿眼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完全显性,则眼色由5对等位基因控制
D.若眼色受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绿眼雌性亲本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1/16
11.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患者都是男性,因此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Ⅲ区段
B.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Ⅱ区段
C.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概率较小
D.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位于X染色体上的Ⅰ区段
12.如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 ( )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13.某种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14.某种雌雄同株植物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该种植物中的甲和乙个体的体细胞中有关基因组成如图所示。若通过一代交配达成目标,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
A.甲自交,验证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乙自交,验证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甲、乙杂交,验证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甲、乙杂交,验证A、a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5.豚鼠的体色色素的合成必须有显性基因D,另一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R使体色呈现黑色,无法合成色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其他类型表现为灰色。现有两个纯合品系的亲本杂交,F1雌雄个体再相互交配产生F2,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类型及比例
F2类型及比例
灰色雌性×白色雄性
黑色雌性∶灰色雄性=1∶1
黑色∶灰色∶白色=3∶3∶2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亲代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ddXRY
B.F2中黑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6
C.F2中灰色个体自由交配,F3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灰色雌性∶灰色雄性∶白色雌性∶白色雄性=8∶8∶1∶1
D.利用白色雌性和黑色雄性个体杂交,可以使杂交后代中的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
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某种生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甲
乙
丙
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分裂
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17.如图表示某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Ⅱ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B.细胞Ⅳ中有2个B基因和2个b基因
C.细胞Ⅴ中可能含有2条染色体,1个b基因
D.细胞Ⅲ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的比例始终为1∶1
18.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由A和a基因控制),红眼与白眼(由B和b基因控制)是两对相对性状。一只雄果蝇与一只雌果蝇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红眼
残翅白眼
雌果蝇
3/8
0
1/8
0
雄果蝇
3/16
3/16
1/16
1/16
A.亲本的雌雄果蝇都为长翅红眼
B.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A/a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D.后代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4
19.如图所示为患有某种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和Ⅱ-7是同卵双胞胎,Ⅱ-8和Ⅱ-9是异卵双胞胎。下列与该遗传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8和Ⅱ-9的基因型相同,Ⅱ-6和Ⅱ-7的基因型相同
C.Ⅱ-7和Ⅱ-8再生育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若该病不是伴性遗传病,则Ⅲ-11的致病基因不应来自Ⅰ-4
20.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朱红眼♀×纯种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的非同源区段上,朱红眼为隐性性状
C.若正、反交的F1中的雌雄果蝇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型及比例相同
D.反交实验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暗红眼雄性和雄性暗红眼比例不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共14分)图A、B是某种雄性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增殖时核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动物体内同时含图A、B细胞的器官是 ,A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2)图B细胞中基因A与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图C的 (填“bc”或“ef”或“fg”)区段,图C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填“Of”或“Og”)。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B.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
(4)在图D细胞中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配子的减数分裂Ⅱ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像,注意染色体形态、颜色及其上的基因)
22.(共9分)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型。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 ,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 。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 。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 。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 。
23.(共12分)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现有抗霜抗干叶病和不抗霜抗干叶病两个菠菜品种,已知抗霜与不抗霜为相对性状(A、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抗干叶病与不抗干叶病为相对性状(B、b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Ⅰ.以抗霜抗干叶病植株为父本,不抗霜抗干叶病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
不抗霜
抗干叶病
不抗霜
不抗干叶病
抗霜抗
干叶病
抗霜不抗
干叶病
雄株
123
42
0
0
雌株
0
0
169
60
请据表格回答:
(1)抗干叶病属于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理由是 。
(2)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Ⅱ.菠菜的叶型有宽叶和狭叶两种,宽叶(D)对狭叶(d)为显性,D、d均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基因d为致死基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基因d的致死类型,可选亲本有杂合宽叶雌株菠菜、纯合宽叶雌株菠菜、狭叶雄株菠菜和宽叶雄株菠菜。
实验步骤:将 和 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
(1)若后代中 ,说明基因d使雄配子致死。
(2)若后代中 ,说明基因d使雌配子致死。
(3)若后代中 ,说明基因d纯合使雌性个体致死。
24.(共10分)如图为甲(A/a)、乙(B/b)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遗传系谱图可判断甲病为 遗传病,理由是 。
(2)乙病为 遗传病。Ⅱ8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 ;Ⅱ9的基因型为 。
(3)Ⅱ5和Ⅱ6生一个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为 。
(4)Ⅲ14的乙病致病基因来源于Ⅰ中的 ;如果Ⅲ13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只考虑乙病),为后代健康考虑,最后选择生 (填“男”或“女”)孩。
25.(共10分)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在对果蝇的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几个实验。已知果蝇灰身(A)和黑身(a)基因、长翅(B)和残翅(b)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
实验一:选择一只黑身长翅果蝇和一只灰身残翅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出现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且比例为1∶1∶1∶1。
实验二:两只杂合长刚毛果蝇交配,在子代的雌蝇和雄蝇中长刚毛与短刚毛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
实验三:一只白眼雌蝇和一只红眼雄蝇交配,子代雄蝇均为白眼,雌蝇均为红眼。
实验四:用一只纯合灰身长翅果蝇与一只黑身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让子一代雌性果蝇与黑身残翅雄蝇进行杂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四种表型,且比例为42∶42∶8∶8。
(1)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研究方法是 。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①仅根据实验一,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 。
②根据实验二,可以判断出控制长刚毛与短刚毛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三,可以判断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进而可以以此为依据,判断以上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③请提出合理假说,解释实验四子二代中出现的情况。
答案全解全析
本章达标检测
1.B
2.D
3.C
4.C
5.C
6.C
7.D
8.D
9.D
10.C
11.A
12.B
13.C
14.B
15.D
16.ACD
17.ACD
18.C
19.ABD
20.ABD
1.B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同源区段的对应位置上存在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但各自具有一部分非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存在着二者特有的基因,B错误;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说,C正确;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它们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2.D 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因此A1和A2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两细胞基因型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两者所含的核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经分析,A1和A2、C1和C2的染色体形态相同,A正确。染色体数目:A1=A2=2B1=2B2=2C1=2C2,B正确。A1和A2、B1和B2中所含的核DNA分子数均与体细胞相同,因此A1和B1、A2和B2的核DNA数目相同,C正确。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即A1和A2基因型相同;而B1和B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形成的两个细胞,所以B1和B2的基因型不同,D错误。
3.C 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染色体互换发生的时期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不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该细胞含有的基因是A、a、B、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染色体互换,所以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C正确;由于发生了染色体互换,所以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错误。
4.C 图①②③所示的细胞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只有④所示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具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①中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只有原始生殖细胞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的精巢中有可能同时发现题述4种状态的细胞,C正确;图④所示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现象,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5.C 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配子XBXB,可能是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引起的,A项正确;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B和ab或Ab和aB,若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原因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B、D项正确;配子中含XBXB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含B基因的X染色体没有分离,C项错误。
6.C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在丈夫的一个精原细胞中,含有的1个正常基因与1个白化病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该精原细胞转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而1个白化病基因经过复制后形成的2个白化病基因则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7.D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若男性患病,其母、女必患病,若女性正常,其父、子都正常,A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若女性患病,其父、子必患病,B正确;伴Y染色体遗传病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C正确,D错误。
8.D ZAZA×ZAW组合后代的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无法根据皮肤特征区分雌雄,A不符合题意;ZAZA×ZaW组合后代的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无法根据皮肤特征区分雌雄,B不符合题意;ZAZa×ZAW组合后代的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即后代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雌性幼虫皮肤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无法根据皮肤特征区分不透明的后代的雌雄,C不符合题意;ZaZa×ZAW组合后代的基因型是ZAZa、ZaW,即后代幼虫皮肤透明的全是雌性,皮肤不透明的全是雄性,可依据幼虫皮肤特征区分雌雄,D符合题意。
9.D 控制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父亲患红绿色盲但不患血友病,说明父亲基因型为XbHY,儿子不患红绿色盲但患血友病,说明母亲一条X染色体上血友病基因和色觉正常基因连锁,女儿不患血友病但患红绿色盲(红绿色盲基因同时来自母亲和父亲),说明母亲一条X染色体携带红绿色盲基因,且与非血友病基因连锁,故母亲的基因型为XBhXbH,B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C错误;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色觉正常的概率为1/2,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D正确。
10.C 若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绿眼雄性×绿眼雌性,若后代白眼个体全为雄性,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则相应基因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假设眼色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亲代纯、杂合个体的比例为3∶1,即3/4AA和1/4Aa,产生的配子为7/8A、1/8a,自由交配,子代白眼概率为1/8×1/8=1/64,绿眼概率为1-1/64=63/64,与题意相符,B正确;亲本中雌、雄绿眼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完全显性,后代出现白眼,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且白眼出现的概率为1/64,即1/4×1/4×1/4,说明眼色应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假设眼色受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绿眼雌性亲本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1/16,即15/16XAXA或1/16XAXa,其与XAY杂交,后代白眼的概率为1/16×1/4=1/64,与题意相符,D正确。
11.A 由于无病的5和6所生的孩子11患病,可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的Ⅲ区段上,因若在该区段上,则6也必须患病,A错误;图中患者均为男性,更可能是伴性遗传,因此致病基因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Ⅱ区段(2、4、5的基因型为XBXb,1、3、7、9、11的基因型为XbYb,6基因型为XBYb),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Ⅰ区段(2、4、5、8的基因型为XBXb,1、3、7、9、11的基因型为XbY),B、D正确;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有患者基因型为隐性纯合,除10外所有正常个体基因型为杂合子,满足该条件的概率很低,C正确。
12.B Ⅲ-9是红绿色盲患者且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父亲Ⅱ-7正常,可推知该女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Ⅱ-6,而Ⅱ-6一定是从她的色盲父亲Ⅰ-2那里得到色盲基因的。
13.C 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含有b的花粉不育),故后代雌性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则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
14.B 甲图中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自交不能用来验证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不符合题意;A、a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甲的自交、乙的自交和甲乙杂交均可以验证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符合题意;甲、乙杂交,产生F1后自交或测交可以验证D、d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不符合题意;甲中D基因是纯合子,乙中d基因也是纯合子,甲与乙杂交,不能验证A、a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不符合题意。
15.D 根据题目信息和表格数据分析,纯合品系的灰色雌性豚鼠和白色雄性豚鼠杂交,F1中黑色全为雌性,灰色全为雄性,所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灰色雌性的基因型为DDXrXr,白色雄性的基因型为ddXRY,A正确;F2中黑色豚鼠个体有4种基因型,即D_XRXr和D_XRY,DD占D_的1/3、XRY占(XRY+XRXr)的1/2,所以黑色纯合子为DDXRY,占1/3×1/2=1/6,B正确;F2中灰色个体为D_XrXr和D_XrY,由于雌雄个体X染色体上都为r基因,所以只考虑D、d基因即可,由配子法可得出F3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色雌性∶灰色雄性∶白色雌性∶白色雄性=8∶8∶1∶1,C正确;由于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白色雌性和黑色雄性个体杂交,无法使杂交后代中的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D错误。
16.ACD 甲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赤道板不是细胞中的结构,A错误。乙图中染色体数目为2N,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但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不分裂,B正确,C错误。发生联会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而题图丙中C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D错误。
17.ACD 由细胞Ⅱ和细胞Ⅳ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细胞Ⅰ是卵原细胞,细胞Ⅱ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Ⅲ是极体,细胞Ⅳ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Ⅴ、Ⅵ、Ⅶ是极体,细胞Ⅷ是卵细胞。细胞Ⅱ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细胞Ⅷ中含有B和b基因,说明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含有B和b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因此,细胞Ⅳ中有2个B基因和2个b基因;细胞Ⅲ中只含有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故细胞Ⅴ含有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a基因,不含有b基因,B项正确,C项错误。细胞Ⅲ在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1,D项错误。
18.C 根据题意和题表分析可知:子代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子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3)∶(1+1)=3∶1,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眼色的性状在F1表现出性别差异,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子代雌果蝇中无白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表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所以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亲本的雌雄果蝇都为长翅红眼,A正确。控制翅长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故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亲本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后代雌果蝇中纯合子有1/4×1/2AAXBXB、1/4×1/2aaXBXB,占1/8+1/8=1/4,D正确。
19.ABD 根据题图可知,该遗传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Ⅱ-8和Ⅱ-9为异卵双胞胎,根据该遗传病的特点可知二者的基因型相同,Ⅱ-6和Ⅱ-7为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B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7和Ⅱ-8再生育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C错误;Ⅰ-3和Ⅰ-4生育患者Ⅱ-10,说明Ⅰ-4含有致病基因,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3的致病基因传给Ⅱ-8,而Ⅰ-4的致病基因没有传给Ⅱ-8,Ⅱ-8的致病基因传给Ⅲ-11,所以Ⅲ-11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Ⅰ-4,D正确。
20.ABD 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故A正确。根据题干中“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可知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由于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说明控制眼色的这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位于X、Y同源区段上,反交后代雄性也应是暗红眼,所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的非同源区段上,B正确。正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Y,自由交配得到的结果是XAY、XaY、XAXA、XAXa,表型比为3∶1,反交的F1的基因型是XAXa、XaY,自由交配得到的结果是XAY、XaY、XAXa、XaXa,表型比为1∶1,C错误。反交实验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暗红眼雄性和雄性暗红眼比例分别为1/4和1/2,D正确。
21.答案 (每空2分)(1)睾丸 8 0 (2)ef Of (3)AB (4)如图所示
解析 (1)该动物是雄性哺乳动物,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器官是睾丸;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2)B细胞中基因A与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C图的ef区段;C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Of。(3)若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故选AB。(4)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22.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ZW (2)1/4 1/8 (3)TTZBZb (4)TtZBZb×TtZbW 3/16 (5)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3分)
解析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2)根据题意分析,TtZbZb与ttZBW杂交,后代芦花羽雄鸡(TtZBZb)所占比例为1/2×1/2=1/4;用该芦花羽雄鸡(TtZBZb)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tZBW)所占比例为1/2×1/4=1/8。(3)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T_ZBZ_,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T_ZB_)∶全色羽(T_Zb_)=1∶1,说明该雄鸡基因型为TTZBZb。(4)一只芦花羽雄鸡(T_ZBZ_)与一只全色羽雌鸡(T_ZbW)交配,子代中出现了白色羽鸡,说明两个亲本都含有t,后代出现了全色羽鸡,说明父本含有b基因,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ZBZb、TtZbW,则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_ZBW)所占比例为3/4×1/4=3/16。(5)利用纯合亲本杂交,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
23.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Ⅰ.(1)显性 抗干叶病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不抗干叶病性状(2分) (2)BbXAY、BbXaXa Ⅱ.杂合宽叶雌株菠菜 狭叶雄株菠菜 (1)只有雄性植株,且宽叶∶狭叶=1∶1(或宽叶雄∶狭叶雄=1∶1)(2分) (2)只有宽叶植株,且雌∶雄=1∶1(或宽叶雌∶宽叶雄=1∶1)(2分) (3)雌性植株都是宽叶,雄性植株既有宽叶又有狭叶,且雌性植株与雄性植株的比为1∶2(或宽叶雌∶宽叶雄∶狭叶雄=1∶1∶1)(2分)
解析 Ⅰ.(1)抗干叶病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不抗干叶病性状,说明抗干叶病相对于不抗干叶病为显性性状。(2)后代雌株和雄株中,抗干叶病与不抗干叶病之比均约为3∶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抗霜和不抗霜的亲本杂交,后代中的雌株均为抗霜,雄株均为不抗霜,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Y、XaXa。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Y、BbXaXa。Ⅱ.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基因d的致死类型。可选杂合宽叶雌株菠菜和狭叶雄株菠菜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基因d使雄配子致死,则后代中只有雄性植株,且宽叶∶狭叶=1∶1。若基因d使雌配子致死,则后代中只有宽叶植株,且雌∶雄=1∶1。若基因d纯合使雌性个体致死,则后代中雌性植株都是宽叶,雄性植株既有宽叶又有狭叶,且雌性植株与雄性植株的比为1∶2。
24.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常染色体隐性 父母(Ⅰ1和Ⅰ2)均正常,生出Ⅱ7为女性患者,所以该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2分) (2)伴X染色体隐性 母亲(或Ⅰ2) AAXBXb (3)3/8 (4)Ⅰ2和Ⅰ3(2分) 女
解析 (1)题图分析,双亲(Ⅰ1、Ⅰ2或Ⅱ5、Ⅱ6)不患甲病,但是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于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伴性遗传病,若乙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Ⅱ8患乙病,则其母亲和女儿应该均为患者,与事实不符,据此可确定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8为患乙病的男性,其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因此,其乙病致病基因来自母亲Ⅰ2。Ⅱ9表现正常,但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又知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因此可确定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3)Ⅱ5正常但Ⅲ11患甲病,因此Ⅱ5的基因型为AaXBY;Ⅲ11患甲病,Ⅱ6一定为Aa,Ⅰ1患乙病,Ⅱ6一定为XBXb,因此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只考虑甲病,二者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若只考虑乙病,二者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综合考虑Ⅱ5和Ⅱ6生一个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3/4+3/4×1/4=3/8。(4)Ⅲ14的乙病致病基因一个来自Ⅱ8,一个来自Ⅱ9,Ⅱ8的Xb来自Ⅰ2,由于Ⅰ4不患乙病,Ⅱ9的Xb来自Ⅰ3;Ⅱ8为患乙病的男性,Ⅱ9的基因型为AAXBXb,则Ⅲ13的基因型为XBXb,其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XBY),生出的女儿均正常,而生出的男孩有一半正常,则为后代健康考虑,最后选择生女孩。
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假说—演绎法 (2)①不能 控制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结果相同,子代均会出现题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3分) ②常 X ③控制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子一代雌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3分)
解析 (1)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①实验一中,一只黑身长翅果蝇和一只灰身残翅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出现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且比例为1∶1∶1∶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无论体色基因与翅型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结果相同,子代均会出现题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故不能仅根据实验一结果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实验二中两只杂合长刚毛果蝇交配,在子代的雌蝇和雄蝇中长刚毛与短刚毛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长刚毛与短刚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均为杂合子;实验三中一只白眼雌蝇和一只红眼雄蝇交配,子代雄蝇均为白眼,雌蝇均为红眼,表型和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③实验四中用一只纯合灰身长翅(AABB)果蝇与一只黑身残翅(aabb)果蝇进行杂交,让子一代雌性果蝇(AaBb)与黑身残翅(aabb)雄蝇进行杂交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四种表型,且比例为42∶42∶8∶8,说明子一代雌性果蝇AaBb产生了四种配子,且两多两少,即控制体色的基因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子一代雌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