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当堂检测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
C.对于蚂蚁等趋糖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糖水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
D.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
2.巴西红耳龟是入侵我国的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等,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B.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
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塘养鱼时,投放鱼苗的密度越大收益越高
B.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一定在K值维持稳定
C.种群的数量在增长过程中,不受种群密度的限制
D.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某害虫种群,不必进行防治
7.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率不发生改变
B.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2值时增长率最大
C.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如种群增长率小于1,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
D.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如是有害动物,应控制在K/2
8.在理想状态下,种群的数量呈什么增长( )
A."S"型 B."J"型 C."V"型 D."W"型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④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⑥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⑤⑥D.②③④⑤⑥
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
11.下列有关生物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过程中,在K/2之后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
B.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生物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
C.利用信息传递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例如,生物防治中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
有害动物
D.调査鲤鱼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渔网网眼太大常使调査值偏大
1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菠菜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试验时,绿色出现在细胞液中
B.用黑光灯诱捕法对农田趋光性昆虫调查时,可调查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C.观察细胞中线粒体时,将人口腔上皮细胞置于健那绿染液中染色,细胞立即失去活性
D.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相邻两边及两角计数
13.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B.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C.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不受自身密度制约
D.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近于零
二、多选题
14.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引起计数结果偏大
B.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下层比上层酵母菌数量多
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
D.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
三、填空题
1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检测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所探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
2.实验中对酵母菌计数可采用__________法,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需振荡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将吸取的样液进行____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取__________进行计数。
4.在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发现在一个大方格内(盖玻片下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__个。
5.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的清洗方法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別是一株还是多株,所以单子叶植物不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B错误;对于蚂蚁等趋糖性的昆虫,可以使用糖水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牦,最终会逐渐减少甚至灭亡,D错误。
2.答案:A
解析:巴西红耳龟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则其年龄组成应为稳定型,B错误;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起初由于食物充足、缺乏天敌等,种群数量的增长类似“J”型增长,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增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呈“S”型增长,C错误;巴西红耳龟的防治应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D错误。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A正确。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一般不同,B错误。K值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C正确。种群数量高于K值时便下降,低于K值时便上升,K值(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之前,要先将培养液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实验误差,A正确;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正确;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正确。
5.答案:A
解析: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要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首先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弄清楚对象的特征。②提出合理的假设。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词的等式关系。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A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鱼塘养鱼时,投放鱼苗的密度过大,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死亡率增加,不仅增加了成本,收益也会下降,应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适量放养,A错误;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可能受到气候、食物等外界环境的限制,出现波动、下降甚至消亡的情况,B正确;种群数量增长有J型增长和S型增长,S型增长由于受到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会加剧,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髙,增长会逐渐缓慢,C错误;衰退型的种群,一般来说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但如果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提高等,种群数量也可能增加,需要综合考虑是否需要防治害虫,D错误。
7.答案:A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D
解析:种群是由同种生物的个体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组成的群体,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止一个种群,①错误;同一个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②正确;种群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③正确;性別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④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都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⑥正确。因此,D正确,A、B、C错误。
10.答案:B
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投:型表示为:Nt=N0γt,呈现“J”型曲线,A正确;一个物种引人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该环境将逐渐减少甚至灭亡,如果适应该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J”型增长,但是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最终会呈现“S”型曲线增长,B错误;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减少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其K值,C正确;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可通过研究其增长速率预测K值的大小,D正确。
11.答案:C
解析:S型曲线的増长速率先増大后降低,从开始环境阻力越来越大,A错误;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昆虫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诱捕有害动物是生物防治过程,C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会漏掉较多的鱼,常使调查值偏小,D错误
12.答案:B
解析:细胞液是液泡内的液体,细胞液不呈现绿色,A错误;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故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细胞不会立即失去活性,C错误。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活菌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线上的酵母菌相邻及其夹角计数,D错误。
13.答案:B
解析: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增加,增长速率不断增大,A正确;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当种群数量大于K/2后,种群增长速率降低,B错误;“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不受自身密度制约,C正确;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增长速率近于0,D正确。
14.答案:BD
解析:A、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引起计数结果偏大,A正确;
B、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因此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B错误;
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C正确;
D、由于酵母菌会相互重叠,因此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小,D错误。
故选:BD。
15.答案:1.探究酵母菌在不同营养、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2.抽样检测; 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 3.适当稀释; 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4.2×107; 5.浸泡后冲洗
解析:
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
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
—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25
10
25
10
【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2《种群数量的变化》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2《种群数量的变化》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2《种群数量的变化》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12《种群数量的变化》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优秀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12种群数量的变化原卷版doc、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1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巩固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