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学案 1 次下载
- 4.3.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教案 2 次下载
- 4.3.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学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学案 1 次下载
- 4.3生态工程 能力提升 同步练习【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1 次下载
- 第4章 人与环境 单元检测题 基础训练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2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同步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指一切以水作为主要环境因素的生态系统,如江、海、湖泊等
B.地球上80%的湿地生态遭到破坏,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自然净化污水等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最关键的是人类干预,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快速有效演替
2.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
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保持生态平衡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3.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4.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5.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
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
6.规划农业生态系统时,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B.延长食物链,提高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适当增加物种数目,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7.下列关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生态农业,延长食物链,降低系统总能量利用率
B.“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D.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8.构建新型生态农业是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废物资源化,能量循环利用
C.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D.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
9.在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0.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A.AB.BC.CD.D
11.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可以捕食农业害虫,这主要是利用了生态工程中的生物防治技术
B.“蔬菜一鸡、猪一沼气”系统中,能有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多途径利用
C.在桑基鱼塘的模式中,可釆用农业生产的套种技术,在桑基上再种植大豆
D.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应以社会需求、资源状况和经济效益为基础
12.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了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B.蚯蚓属于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D.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13.以下事例与其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物种多样性原理
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协调与平衡原理
C.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树种也要考虑居民 生活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D.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
14.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 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于使各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顺利进行,不产生废弃物
B.物种多样性原理,是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的相互作用,使各种生物种群数量保持基本稳定
C.整体性原理,是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为核心
D.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16.位于胶东半岛的昆嵛山林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D.整体性原理
17.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二、填空题
18.近日,北京频繁发生的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遗址将在彻底清理后建设海港生态公园,这再次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推上舆论的焦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__________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2.某农村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渔塘,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__________原理。在该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而不是水域生态系统;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灾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类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2.答案:D
解析: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和鱼塘中所养殖的鱼类,即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答案:B
解析:生态农业的特点: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正确。
4.答案:C
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5.答案:B
解析: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说明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可见,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整体性原理.
故选:B.
6.答案:B
解析:A、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错误;
B、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增加了能量利用的环节,提高了人类对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不是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B正确;
C、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错误;
D、适当增加物种数目,生物多样性增强,提高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A. 建立生态农业,延长食物链,提高系统总能量利用率,A错误;B. “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C. 应该是退耕还林、还草、还湖,C错误;D.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会破坏环境,D错误。故选:B。
8.答案:B
解析: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可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可以减轻污染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还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但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9.答案:A
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协调主要指生物要适应环境,因此引种时要注意引种的生物是否与当地环境相协调,不能盲目引种或栽种。
10.答案:A
解析: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对害虫进行检测和预报,实时防治利用了种群数量变化规律,B正确;苦楝散发气味去除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C正确;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利用种间制约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11.答案:C
解析:
A、稻鱼共生系统中鱼可以捕食农业害虫,即利于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这主要是利用了生态工程中的生物防治技术,A正确;
B、“蔬菜一鸡、猪一沼气”系统中,能有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多途径利用,B正确;
C、在桑基鱼塘的模式中,可釆用农业生产的间作技术,在桑基上再种植大豆,C错误;
D、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应以社会需求、资源状况和经济效益为基础,D正确。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该生态农场的生产流程能把作物秸秆中的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人类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故A正确;
B.该生产流程不是自然界的捕食链。所以蚯蚓不属于第四营养级。故B错误;
C.农家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合理施用农家肥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故C正确;
D.锄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作物。故D 正确。
13.答案:C
解析: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为混合林,增加了生物种类,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A正确;合理放牧,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林业工程建设中既考虑树种,又兼顾居民的生活,即将经济、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体现了整体性原理,C错误;引进物种需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正确。
14.答案:B
解析: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15.答案:C
解析: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类处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故C错误。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D
解析:回填土壤,不应引进多种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A错。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不合理,由于当地的无机环境受到破坏,自然恢复时间会比较长,B错。经济作物适应能力差,也会改变原有的群落,干扰生态平衡,C错。要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三是避免人类因素的干扰,选D。
18.答案:1.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物质循环再生;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物种多样性
解析:
选项
措施
原理
A
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
对害虫进行检测和预报,适时防治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C
种植能散发气味去除害虫的苦楝,防治害虫进入茶园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
保护茶树虫害的天敌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同步测试题,共6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4章 人与环境第3节 生态工程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4章 人与环境第3节 生态工程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