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 地理 必修第2册 PPT课件+练习(课时+单元)
人教 地理 必修第2册 本册综合素能检测 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 地理 必修第2册 本册综合素能检测 试卷,共8页。
本册综合素能检测
(本套检测题仅供教师参考备用,学生书中没有)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图是澳门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城区(A、B、C区)人口数量规划图。据此完成1~2题。
1.规划围海造陆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C )
A.水资源 B.交通便捷度
C.新区面积 D.科技水平
2.为提高各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D )
A.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
B.增加居住建筑密度,提高人口容量
C.增加居住建筑高度,提高人口容量
D.建立便捷交通系统,促进内外交流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知,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区面积越大,人口越多,故影响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新区的土地面积,C项正确。第2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作为同一区域的围海造陆新区,资源、科技、经济、教育、生活消费水平相差不大,变动较小,只有地区开放程度会有较大差异,交通越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且交通设施的建设会提高居民原有的生活水平,故D项正确。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会增加地区的人口容量,但是会降低区域的空气质量,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故A项错误。增加居住建筑密度,增加居住建筑高度,可以提高人口容量,但是在现有资源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人口容量会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故B、C项错误。
读21世纪以来我国三大区域人口迁移关系图,完成3~4题。
3.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B )
A.中部到西部 B.中部到东部
C.东部到西部 D.西部到东部
4.据图可知( B )
A.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较小
B.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C.中部成为净迁入地区
D.自然条件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差异
[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由中部地区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最大,为52%,因此为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故答案选B项。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占49%,较大,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由中部到东部为我国主要的人口迁移方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因此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B正确;读图分析可知,中部地区迁出去的总比重大于迁入的总比重,为净迁出区,C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差异,D错误。
(2021·北京高一检测)自然村是指自然聚居形成的村落,一般多个自然村共同设立一个村委会,便组成了行政村。下图为1990—2017年中国自然村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中国自然村数量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C )
A.1990—1996年
B.1997—2000年
C.2004—2007年
D.2010—2014年
6.我国自然村数量变化( B )
A.说明人口的分布趋于均衡
B.反映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
C.是由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造成
D.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影响
[解析] 第5题,读图,图中自然村数量下降最快的时间段为2004—2007年,其他选项时间段的变化均无该时间段明显。第6题,图中反映我国自然村的数量呈减少趋势,表明人口分布趋于集中;自然村数量减少,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加大,反映出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其数量的变化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造成的。
(2021·北京模拟)苹果原产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以及中亚、西亚和中国的新疆地区。下图为我国苹果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推测,苹果的生长习性是( D )
A.喜高温 B.喜湿耐涝
C.喜阴 D.喜凉爽
8.与甲产区相比,阿克苏发展苹果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B )
①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深厚肥沃 ④种植历史悠久 ⑤靠近市场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解析] 第7题,图中苹果分布在我国北方暖温带地区,说明不喜高温,喜凉爽。我国北方雨季短,说明苹果不喜湿耐涝。北方雨季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说明苹果不喜阴。第8题,与甲产区相比,阿克苏深居内陆,降水少,①错误。阿克苏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正确。甲产区土壤深厚肥沃,③错误。苹果原产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以及中亚、西亚和中国的新疆地区,阿克苏种植历史悠久,④正确。阿克苏深居内陆,远离市场,⑤错误。
(2021·合肥高一检测)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形成产业群落。产业群落主要分为制造业产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金融业等)、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批发、零售业等)。下图示意某大都市产业群落空间结构模式。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大都市产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历史因素 D.政治因素
10.制造业产业群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分别对应图中( C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中对产业群落的定义及大都市产业群落分布在居住区周围,可以看出产业群落分布与社会、历史、政治因素关系不大,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第10题,制造业产业群落主要是以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离居住区有一定距离的郊外,且和居住区之间有隔离带以防污染,故为①;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群落比如金融业付租能力强,分布在市中心,即城市核心区③;消费性服务业产业群落如批发、零售一般分布在交通比较便利的道路交叉口,比较分散,即图中的②。
2017年,我国提出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这将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下表为某年不同湾区的数据对比表。读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3题。
| 东京湾区 | 旧金山湾区 | 纽约湾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人口/万人 | 4 347 | 715 | 2 340 | 6 671 |
GDP/万亿美元 | 1.8 | 0.8 | 1.4 | 1.36 |
占地面积/万 km2 | 3.68 | 1.79 | 2.15 | 5.6 |
第三产业比重/% | 82.3 | 82.8 | 89.4 | 62.2 |
11.与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 D )
A.GDP总量最高 B.人口总量最少
C.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D.占地面积最大
12.下列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优势是( D )
A.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B.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
C.便捷的港口和航空运输
D.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13.粤港澳大湾区要推进湾区经济发展,应优先发展的有( C )
A.农贸批发业 B.钢铁工业
C.高科技产业 D.石化工业
[解析] 第11题,和其他湾区相比,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在占地面积、人口数量等方面有优势,而在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等方面有劣势。第12题,粤港澳大湾区处于珠三角区域,常规矿产能源缺乏。第13题,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应着重发展高科技产业。
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A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15.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地区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大熊猫保护与脱贫致富双赢过程中,应该( C )
A.大规模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增加游客数量
B.实施生态移民,当地人口全部迁至发达地区
C.合理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林产品的附加值
D.全部依靠财政拨款,避免当地生产经营性活动
[解析] 第14题,河流上游因地势起伏大,因此应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岷江上游退耕还草,是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不是为了防风固沙。岷江上游人口较少,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源优化。岷江上游水质较好,不需要清淤治污、提升水质。第15题,可持续发展应当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共同效益。大规模发展旅游业,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移民中,既要充分保证迁移人口的利益,又需要满足他们安土重迁的故土情感诉求,全部迁移显然不对。合理发展生态农业,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全部依靠财政拨款,不符合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5分)
1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下图为安徽省合肥市1952—2015年人口、城镇化率统计图。
(1)分别指出1952—2002年和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指出2008年到2012年合肥市人口变化的特点,并推断其主要原因。
(3)指出合肥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的主要问题。
[答案] (1)1952—2002年:起步低,发展慢,城镇化水平低。2002—2015年:起步较高,发展快,城镇化水平较高。
(2)合肥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化率上升)。主要原因:行政区划的调整;外来人口迁入等。
(3)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解析] 第(1)题,主要从起步情况、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2008年到2012年合肥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化率上升),可以推断其主要原因是行政区划调整和人口迁入等。第(3)题,合肥市城镇化速度快,应注意避免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咖啡树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下图为埃塞俄比亚简图。甲城市以咖啡贸易著称,被称为“咖啡城”。
(1)简述埃塞俄比亚成为咖啡原产地的自然优势。
(2)分析甲城市成为“咖啡城”的优势条件。
(3)针对甲城市未来发展,有人认为应该扩大咖啡的生产规模。请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纬度低,热量充足;高原地形,地形平坦;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土层深厚肥沃;河、湖众多,水源丰富。
(2)甲城市位于咖啡集中生产区,货源充足;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对外联系方式多样;交通便利;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3)赞同。理由:当地生产咖啡的自然条件优越;扩大咖啡生产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或不赞同。理由:扩大生产势必加大垦荒,破坏草地,可能会造成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荒漠化;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解析] 第(1)题,埃塞俄比亚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高原地形,土层深厚,适合咖啡生长;图示区域内部,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所以其成为咖啡原产地。第(2)题,甲城市位于咖啡原产地,原料充足;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品质上乘;交通线多样,对外交通便利;产品销往国外,市场广阔,所以其成为“咖啡城”。第(3)题,赞同的理由从有利农业区位因素和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不赞同的理由主要从不利区位因素以及会带来的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18.(2021·阿克苏市高级中学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北起石家庄,南至武汉,是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正线全长840.7 km。下图是石武高速铁路路线图。
(1)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2)该高速铁路的修建多采用高架桥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
[答案] (1)①沿线地区地形平坦;②地质稳定,有利于高速铁路的建设;③途经我国中部地区,区内经济基础好(经济较发达);④有先进的技术作保障;⑤铁路网布局合理,有利于缓解京广铁路线的压力等。
(2)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利于保护当地的耕地资源;减少(避免)与其他交通运输线相互干扰。
(3)①石武高速铁路纵贯我国南北,缓解了京广铁路大动脉运输紧张的状况;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把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珠三角地区和广大中部地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促进我国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协调健康发展);③促进沿线的资源开发;④活跃路网(能够与京沪、京哈、陇海、沪昆等快速客运通道相衔接,成为覆盖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的主骨架之一)。
[解析] 第(1)题,结合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基础、社会经济因素—条件、科技因素—保障三方面与石武高速铁路路线图和材料进行分析。第(2)题,高架道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少占耕地,避免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互干扰,保护生态环境等。第(3)题,建设石武高速铁路的地理意义主要是沟通区域联系,带来较强的社会、经济效应。结合材料来看,缓解了原有京广铁路大动脉运输紧张的状况,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沿线的资源开发;活跃中国高速铁路网。
19.近年来,北京市鼓励发展节水型农业,怀柔区积极探索“鱼菜共生”农业模式。“鱼菜共生”是一种生态种植加养殖的新型农业模式,它通过一系列的精巧设计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打造成一个低碳环保、产出高效的生态链。下图为“鱼菜共生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怀柔区发展“鱼菜共生”农业模式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2)选择“鱼菜共生”模式产品从怀柔到城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具体分析“鱼菜共生”农业模式的效益。
[答案] (1)技术水平较高;距城区近,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2)公路运输。怀柔到城区距离短,公路运输速度快,灵活性强。
(3)生态:节省土地资源、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经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种类和产量,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为居民提供绿色食品。
[解析] 第(1)题,“北京市鼓励发展”体现政策支持;“一种生态种植加养殖的新型农业模式”体现了科技水平较高;另外靠近北京,市场需求量大。第(2)题,从怀柔到城区属于短途运输,且运输的蔬菜、鱼类等属于易变质、易腐烂食物,需要及时送达市场,因此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灵活性最强的公路。第(3)题,可持续发展角度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角度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素能提升素能2关键能力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素能提升素能1学科素养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本册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