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342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342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342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3426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3426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3426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3426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63426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课件人教版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新人教版,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备考指导,内容索引,A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3.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4.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1.分析或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及人工生态系统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2.结合实例区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3.结合具体案例,归纳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原理。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
知识筛查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2.生态足迹(1)概念: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特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3.我国人口情况和发展现状(1)情况: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2)现状①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②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知识落实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增长,会导致人均耕地减少,植被进一步被破坏B.人口增长,需要更多的燃料和矿物资源,乱采滥伐现象更加严重C.人口增长,食物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D.不管人口如何增长,都在生态环境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人口增长会导致粮食等各种农产品需求量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需要更多的水、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等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对人口的容纳量是有限的。
2.(2021山东临沂检测)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地球资源的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B.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C.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大于农田D.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A项正确。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会增加能量的损耗,从而增大生态足迹,B项错误。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产出比农田低,故其生态足迹要大于农田,C项正确。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项正确。
知识筛查1.主要类型及原因
2.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3.措施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4.我国政府的做法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对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身体力行,而且要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知识落实“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A.赤潮发生时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知识筛查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分析(1)基因多样性:在分子水平表现为DNA的多样性;在个体水平表现为表型的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到近几十年来,人类才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3)潜在价值:目前人们尚不太清楚的价值。
4.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2)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3)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4)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以及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2)关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知识落实(2021宁夏银川模拟)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引进物种不当或对引进物种的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知识筛查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理论基础: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技术手段: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3)目的: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4)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2)循环: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3)协调: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4)整体: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3.生态工程的实例(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①问题:农村人口多,人多地少,产出不足。②对策: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③案例:北京郊区的某村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①湿地作用: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其他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②问题:湿地的缩小和破坏问题。③对策a.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b.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④案例:厦门筼筜湖的生态恢复。
(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①问题:山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②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③案例:我国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
4.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1)我国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①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②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2)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不单纯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
知识落实1.(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B.生态工程能减少环境污染C.生态工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协调原理 B.整体原理C.循环原理D.以上都不是
分析题意可知,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应属于整体原理。
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矿区废弃土地的水分状况很差,土壤极其贫瘠,所以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
典型例题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造成影响,我们应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B.环境问题只存在于城市C.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D.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而不局限于城市。
整合构建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考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如实行计划生育。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点。
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则引起的污染为无机污染。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则引起的污染为有机污染。注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则引起的污染也称为重金属、农药污染。(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注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重金属、农药含量高,也称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训练突破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长时间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2019江苏卷)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项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B项正确。借助植物浮床,可使植物庞大的根系透过小孔牢牢地固定在水体中,植物的根系从水体中吸收氮、磷等物质,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透明度,从而起到了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可见,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C、D两项正确。
典型例题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生物多样性还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间接价值是指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而目前还不清楚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易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人们可根据不同种群的消长规律,合理、适时、适量地利用自然资源。
整合构建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各层次间的内在关系
2.生物多样性成因分析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从分子水平看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自然的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训练突破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项错误。栖息地的丧失或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层次,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直接相关,环境的自然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出现,D项正确。
2.(2020江苏扬州调研)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有特别多的物种存在。一般说来,含有1 500种以上本地植物物种的区域才有资格被评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我国的中南部山地就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这是因为( )A.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C.植物种类数决定了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外来物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高考真题剖析【例题】 (2019海南卷)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核心素养考查点剖析:本题以常见入侵生物实例为载体,重点考查了外来物种入侵,较好地考查了“社会责任”这一学科素养。答案:B解析:淡水湖泊中出现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B项错误。
典题训练1.(2020山东卷)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有利于基因交流,A项正确。提高出生率能有效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项正确。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项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项错误。
2.(2020全国Ⅱ卷)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 。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 (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 。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4课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与自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生产资源,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和环境,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人与环境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A,考点三生态工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