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全面】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全面】练习题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全面】练习题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全面】练习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全面】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全面】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2、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3、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B.C.D.
    4、“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 )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5、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B.使用一次性餐具
    C.自带水杯出行D.对垃圾进行分类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7、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O2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B.硫磺C.红磷D.铁丝
    8、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挥发 B.有腐蚀性 C.无吸水性 D.密度比水小
    9、碱式碳酸铜受热能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请你判断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11、铬酸钾(K2CrO4)是印染、医药、电焊、搪瓷等工业的原料.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
    A.+3B.+4C.+5D.+6
    12、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嘱目的成绩,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A.O2和H2O的含量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D.O2和CO2的含量
    13、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14、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15、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质
    17、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A.滴管B.研钵C.药匙D.镊子
    1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氮原子-N2 B.钙离子-Ca+2 C.氯化铁-FeCl2 D.氦气-He
    1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20、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原料是________,原理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________不同加以分离,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得氧气在原理上的本质区别是前者属于________变化,后者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钠离子___________
    (2)2个铝原子_________
    (3)氧气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5)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学习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用砂纸打磨干净,这个变化属于_____变化.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_____.
    (4)火柴的目的是为了_____.
    (5)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两锥形瓶中均装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____(同上);此时可观察到左面锥形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2、如图所示两图是蒸馏装置和电解水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个实验从微观上有什么本质的不同______.
    (2)写出上述装置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怎样检验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0.3g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前称得混合物总质量24.8g,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0g.
    (1)反应产生氧气质量为_____g;
    (2)计算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_____;
    (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0g石灰石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经粉碎后全部放入烧杯中,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为80.0g.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及所盛物质的质量与相应时间记录如下表:
    试计算:(1)反应结束后,共放出多少克的二氧化碳?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C
    3、C
    4、C
    5、B
    6、B
    7、C
    8、B
    9、D
    10、C
    11、D
    12、D
    13、A
    14、C
    15、B
    16、B
    17、C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空气 沸点 化学 物理
    2、Na+ 2Al3+ O2
    3、物理变化. 增大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丝燃烧. 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把集气瓶炸裂. 给铁丝加热,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 铁丝上有铁锈; 氧气的浓度太低等;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打开 关闭 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或不浑浊) 关闭 打开 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是否有新分子生成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生成的是氢气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4.8;(2)37.25%;(3)39%
    2、(1)2.2g.(2)50%反应时间/分
    0
    2
    4
    6
    8
    10
    烧杯及所盛物质质量/克
    80.0
    79.0
    78.3
    77.9
    77.8
    77.8

    相关试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全面】练习题: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全面】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全面)练习题: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全面)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全面):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全面),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