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教学课件ppt
展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位置:题目、篇首、篇中、篇尾特点:简洁、准确、鲜明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事实论据 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计数据、神话、传说、寓言等。
道理论据 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等。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能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引证论证: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和古典诗词中的名句,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可以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还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从而突出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作用。
丁肇中(1936-),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四川大学(川大)名誉教授 。
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2.释词: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看到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请在文中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且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知,知识、认识。
格,推究,探察;致,获得。 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
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第一部分(1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阅读2-5自然段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
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
“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
出自《大学》。 《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他怎么证明的?
举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因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代表性。
作者认为王阳明 “格”竹子为什么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所以称之“唯心主义哲学家”
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作者主张: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
阅读6-12自然段,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有哪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道理论证: 如:开篇对“格物致知”的解释说明,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格物致知”的含义。 对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科学进展的历史角度,阐述精辟见解,从正面论述实验对于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头痛失败。
论证传统教育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
实验的过程……有计划的探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
中国学生偏向……而不愿动手
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提出问题: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解决问题: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格物致知,举例论证,分析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培养实验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优质课ppt课件,共1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图文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一读,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记一记,引论提出论点,本论阐明道理,结论解决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古代并未重视格物致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