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煤油作燃料B.石墨作铅笔芯
C.铝作导线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3.科学实验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 45%的碳、 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 )
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闻气体
C.吸取液体药品
D.检验氢气纯度
5.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2个亚铁离子:2Fe3+
B.氦气:He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和O
D.三个氧原子:O3
6.某收藏家收藏的清未铝制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密度小
C.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D.铝易被氧化,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7.“嫦娥一号”卫星首次使用了铝锂合金板材,关于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金是混合物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C.合金只能由金属和金属融合而成
D.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是化合反应B.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D.因为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该变化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差,会导致进水量偏小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二、填空题
11.我国“页岩气”总储量居世界第一、“页岩气”是存在于片层状岩石缝隙中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等。
(1)“页岩气”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CH4中的碳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
(3)下图为乙烷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
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页岩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_______。
12.2020年6月23日,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中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1)火箭外壳的主要材料为铝合金和钛合金。下图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钛原子核外有_______个电子层,钛元素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②对图中钛原子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图中X的数值为10 B.核电荷数为22
C.在化学反应中,钛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2)卫星发射使用的火箭推进剂中,液氢和液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制造燃料电池常用,制造氢弹要用、,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
②如图2所示模型中能正确表示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填字母)。
13.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以金属为例回答列问题:
(1)认识金属元素的存在
①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而金、铂等极少数金属因为化学性质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却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常见铁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等。这两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所含铁元素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
(2)认识金属的性质
用粗木棍在涂有蜡的锌板上写“涵”、“江”
两个字,露出下面的锌板。向“涵”字上滴加稀盐酸,向“江”字上滴加CuSO4溶液。
①“涵”字上的现象是_______;
②“江”字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
(3)认识金属的制备
工业上,金属钨(W)可由氢气和三氧化钨(WO3)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
(4)认识金属的用途
铜丝常用于制作电线,主要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填性质)。
三、实验题
14.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①图甲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
②图乙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丙),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润湿,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其原因是:_______。
(2)图丁实验中,当打开K1和K2后,迅速从a处向瓶中鼓入空气。一会儿后,瓶A中的水进入量筒B中,待瓶A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和K2.发现白磷燃烧(白磷过量),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需要选用的仪器和用品有____;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则气密性良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则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填“m”或“n”)进入。
(4)小明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后,如图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能控制反应速率和_______(写一点即可)。
四、推断题
16.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含碳元素的物质。常温下,A是黑色固体单质,D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C是元素组成相同的气体。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已省略,“→”表示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D_______。
(2)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_______;
C→D:_______。
(3)A→C体现出A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4)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7.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某次实验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③氯酸钾和氯化钾可溶于水中,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中。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__;猜想三: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反思评价)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_。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①溶解、②__。③洗涤、④干燥。步骤②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六、计算题
18.已知一种新型“人造树叶”能将CO2转化成乙醇(C2H5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显示,1L“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的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_______成立。
方案Ⅱ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___,淀粉碘化钾试纸变为___色。
猜想三成立。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煤油作燃料,是利用了煤油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正确;
B、石墨作笔芯,是利用了石墨很软和颜色为黑色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B错误;
C、铝作导线,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错误;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A。
【点晴】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D
【详解】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是正确的做法,故A正确;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用适当措施,故B正确;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这是逃生的正确做法;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应使用电梯逃生,这样做非常危险,故D错误。
点睛∶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遇到火灾,应采取正确措施保护自己,并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3.A
【详解】
由题意知,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中的碳、氧、氮、氢、硫泛指元素,它们可能存在于化合物中,是指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选:A。
4.C
【详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用滴管吸取液体,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再将滴管伸进液体中,松开手,液体被吸进滴管内,故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
D.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仼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5.B
【详解】
A.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故错误;
B.氦气有原子构成,所以氦气,故正确;
C.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即,故错误;
D.三个氧原子可表示为,故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铝化学较活泼,易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铝密度小与艺术品不易锈蚀无关,不符合题意;
C、铝化学较活泼,易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起到保护作用,使铝不易被腐蚀,能够长久保存,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因此合金是混合物,故答案A是正确的;B和D是合金具有的重要性质,因此都是正确的。C中合金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比如生铁就是铁与碳的合金。
故选:C
8.A
【详解】
A、据图可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生成的是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反应后的单质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故B错误;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据图可知,由白色圆圈构成的分子反应后有剩余,故只有两个分子参加了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A推理不正确;
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故选项B推理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可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故选项C推理正确;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解释化学变化,而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故虽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但也不能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D推理不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装置中的红磷不能用铁丝代替,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
C、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差,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会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进水量偏小,符合题意;
D、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不是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1)混合物
(2)-4
(3) 4:1 2C2H6+7O2 4CO2+6H2O
(4)加剧温室效应
【分析】
(1)
“页岩气”是存在于片层状岩石缝隙中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等,所以属于混合物;
(2)
CH4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可知的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
(3)
由乙烷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化学式为C2H6。
①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6+7O2 4CO2+6H2O;
(4)
“页岩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12.
(1) 4 金属 CD
(2)化合反应
(3) 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同 A
【分析】
(1)
①由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钛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钛元素汉字名称中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②A、图中X的数值为:22-2-8-2=10,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钛原子核电荷数为22,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反应中,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少于4个,容易得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CD;
(2)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
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核内质子数相同。
②根据题意中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如图2所示模型中能正确表示原子结构的是A。
13.
(1) 不活泼 Fe3O4
(2) 产生气泡 Zn+CuSO4=Cu+ZnSO4
(3)H
(4)导电性
【分析】
(1)
①在自然界中,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铂等以单质存在;
②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高的是Fe3O4;
(2)
①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产生气泡;
②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锌;用化学方程式解释:Zn+CuSO4=Cu+ZnSO4;
(3)
三氧化钨与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钨和水,故反应方程式为:WO3+3H2 3H2O+W,该反应前后的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升高了;
(4)
铜丝常用于制作电线,主要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
14.
(1)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分子不断运动 润湿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CO2+H2O=H2CO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与氧气接触
【分析】
(1)
①酚酞与碱性溶液混合显红色,而氨水中氨气分子不断运动,进入酚酞溶液中,于是左侧酚酞溶液变红;
②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显酸性,使石蕊试纸变为红色;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首先在底部聚集,然后向上逐渐集满,所以进入的二氧化碳先在下方的b处,然后进入a处,出现b先变色,a后变色的现象;
(2)
白磷为可燃物,热水为80℃,需要燃烧还需要氧气,而通入空气后,排水法将空气送入,与白磷接触,燃烧时发生,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15.
(1)锥形瓶
(2) A
(3) FGH 关闭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处倒入适量的水,若形成稳定的水柱 CaCO3+2HCl═CaCl2+H2O+CO2↑ m
(4)能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节约药品,废物利用,降低成本,操作方便等等
【分析】
(1)
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3)
根据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就是要固体和液体能分离,所以需要选用的仪器和实验用品有FGH,该装置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处倒入适量的水,若形成稳定的水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则二氧化碳应从m端通入;
(4)
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能控制反应速率和能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节约药品,废物利用,降低成本,操作方便等等。
16.
(1) C CaCO3
(2) 2C+O2 2CO CO2+Ca(OH)2=CaCO3↓+H2O
(3)还原性或可燃性
(4)灭火(合理即可)
【分析】
由题意可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含碳元素的物质,常温下A、D是固体,B、C是元素组成相同的气体,假设A是碳,碳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二氧化碳和碳酸钙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为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带入验证符合题意。
(1)
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的化学式:A是C,D是CaCO3。
(2)
A→B的反应是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2C+O2 2CO;C→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3)
若是碳充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体现出A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若是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生成了二氧化碳,体现出A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
(4)
C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作灭火等
17.2KClO3 2KCl+3O2↑ Cl2 一 复燃 蓝 利用排水法收集 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过滤 引流
【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猜想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物中元素的种类可喺如下猜想:
猜想一:该气体为O2;
猜想二:该气体为Cl2;
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故填:Cl2。
实验探究:
方案I: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根据“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可知,说明气体是氧气,猜想一正确;
方案II: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为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氧气和氯气,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
①不合理处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氯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利用排水法收集时,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其它物质;
②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
拓展应用: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①溶解、②过滤、③洗涤干燥。步骤②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18.506g
设生成乙醇的质量为x,则
x=506g;
答:1L“人造树叶”工作1天可得到的乙醇的质量是506g。
【详解】
见答案。
2023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考化学一检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考化学一检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
2022-2023学年莆田市涵江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卷(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莆田市涵江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卷(化学试题),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莆田市涵江区初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卷化学试题pdf、2022-2023学年莆田市涵江区初三化学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