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山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导电
B.金属拉成丝
C.明矾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D.食物腐败
2.食品和生命安全与化学息息相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粮食来之不易,霉变的大米多洗几遍也能食用
B.进入枯井、人烟稀少的山洞或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以保证安全
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物质,生活中应多喝硬水来补钙
D.日常生活中,多喝纯净水,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3.一次性鉴别H2、O2、CO2三种无色气体,应选用
A.观察颜色并闻气味
B.燃烧的木条
C.水
D.澄清的石灰水
4.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碳酸氢铵的分解
C.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D.人口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5.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往试管中加入大理石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
6.锌元素是人必需的微量元素,儿童缺乏锌元素易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已知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0,中子数为35,则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5B.5C.65D.30
7.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8.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B.水银C.食盐晶体D.蒸馏水
9.在试管甲和试管乙中放入等质量的氯酸钾,然后在试管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加热至充分反应,下图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A.B.C.D.
10.下列微粒的结构模型中,可表示原子的是( )
A.CO2B.H2
C.He D.CO
二、填空题
11.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 _______ 。
②“11”指的是 _______ 。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__________ (填标号)。
②从A、B、C三幅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③请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___________________ 。
(3)干冰升华属于 ______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体积变 ________ (填“大”或“小”),用微粒的角度来解释体积变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求下面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a:40 H:1 O:16 S:32 )
①Ca(OH)2: 。
②2H2SO4: 。
三、实验题
13.用 Y形管或 Y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1:如图1所示,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如图2(俯视图)所示, 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
实验3:如图3所示,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 管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取某池塘内的水,打算对其进行净化(实验一)并将净化后的水通电,通过电解水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二),请你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的小明用烧杯取某池塘内浑浊的水样一杯,往浑浊的水样中加入明矾,静置沉淀后,按上图的实验一进行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
①请写出实验一中,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 b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若小明在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小明观察到过滤后的水澄清透明,但水中散发出一股异味和存在一些色素,同组的小刚觉得应该再往水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你认为小刚所加的物质是_______。小明重新做一次过滤实验,过滤后水样透明澄清且无异味,此时小明兴奋的大喊:“哈哈,我终于制得了纯净水”。此时过滤后的水你认为就是纯水吗?______(填“是”或者“不是”),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小明将步骤(2)中净化后的水分成两杯。往第一杯水中加入_______并搅拌,发现产生泡沫很少,且有大量的白色垢状物,说明萧下村河流里的水是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危害,使用前必须先将其转化成软水。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小刚取步骤(2)中净化后的第二杯水,利用上面实验二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①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小刚发现试管a、b中都有______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而且他们发现试管a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___________。
②在检验试管中气体的实验中,他们发现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燃烧时发出________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产生_________,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__;该气体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③电解水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他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5.实验室常用下图的装置来制取气体,请根据下面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检查上图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字母),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当发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后,如何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取出并正确放置: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5)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现实验室制取比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选字母,下同)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极易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 。
16.(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是______ 和_______,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若用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管与图2装置的导管_________ (选填“a”或“b”)相连接。检验该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图3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管与图3装置的导管_________ (选填“c”或“d”)相连接。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 。
(5)下列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_______________。
(6)如图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主要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①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②防止水分蒸发
③防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石墨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金属拉成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明矾吸附水中悬浮杂质,是将悬浮杂质凝聚沉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B
【详解】
A、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多次清洗也不能除去,故霉变的大米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B、枯井、人烟稀少的山洞或菜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进入前,先做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进入,符合题意;
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物质,多喝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不符合题意;
D、纯净水中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A、H2、O2、CO2三种无色气体均无色无味,观察颜色并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则是氢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C、氢气、氧气两种气体均不易溶于水,且均不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无明显变化,因此用水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氢气、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不会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A错误;
B、碳酸氢铵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是二氧化碳大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燃料的燃烧能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故C正确;
D、人口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不会引起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没有用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0。
7.B
【详解】
A、分子比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
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银是金属汞,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食盐晶体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蒸馏水属于共价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因为在试管甲和试管乙中放入等质量的KClO3,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在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只能使它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变大,不能使产生的氧气增多,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所以BD错;在试管甲中加入一定量的MnO2,所以甲反应的速率快,只有A正确。故选A。
10.C
【详解】
A、CO2表示二氧化碳或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不能表示原子;
B、H2表示氢气或一个氢气分子,不能表示原子;
C、He可表示氦气或一个He原子或氦元素,可表示原子;
D、CO表示一氧化碳或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不能表示原子;
故选:C。
11.8 核电荷数(质子数) BC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质量) 太阳底下晒衣服比阴凉处晒衣服干得快 物理 大 微粒间的空隙变大
【详解】
(1)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11=2+x+1,x=8,故x的数值为8;
②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11”指的是质子数;
(2)①B、C都是氧分子,温度不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BC;
②由图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相同温度下,氢气的运动速率快;
③太阳底下晒衣服比阴凉处晒衣服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干冰升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变大。
12.①40+(16+1)×2=74②2×(1×2+32+16×4)=196
【详解】
①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6+1)×2=74。
②2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2+32+16×4)=196。
13.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二氧化碳使Y形导管中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 反应的化学表达式:CO2+H2OH2CO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详解】
实验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实验2: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故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实验3: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 管明显。
14.铁架台 漏斗 引流 滤纸破损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活性炭 不是 水中溶有可溶性物质 肥皂水 硬水 加热煮沸 气泡 氧气 2:1 淡蓝色 水雾 氢气 化合 氢元素和氧元素
【详解】
(1)①实验一中,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b漏斗;
②实验过程中进行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若小明在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过滤后,小明观察到过滤后的水澄清透明,但水中散发出一股异味和存在一些色素,同组的小刚觉得应该再往水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你认为小刚所加的物质是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过滤后的水不是纯水,理由是水中溶有可溶性物质。
(3)小明将步骤(2)中净化后的水分成两杯。往第一杯水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产生泡沫很少,且有大量的白色垢状物,说明萧下村河流里的水是硬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危害,使用前必须先将其转化成软水。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煮沸可使钙镁离子沉淀。
(4)①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小刚发现试管a、b中都有气泡产生。根据“氧一氢二”,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而且他们发现试管a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2:1。
②在检验试管中气体的实验中,他们发现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即氢气燃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雾产生,说明该气体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该气体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是,属于化合反应。
③电解水过程中,生成氢气和氧气,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表达式,通过该实验,他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5.酒精灯 长颈漏斗 集气瓶 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若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A KMnO4K2MnO4 + MnO2+O2 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正放在桌上 H2O2H2O+O2 分解 A E E
【详解】
(1)由图可知①为酒精灯,②为长颈漏斗,③ 为集气瓶,故填:酒精灯;长颈漏斗;集气瓶。
(2)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若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KMnO4K2MnO4 + MnO2+O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当发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正放在桌上,故填:A;KMnO4K2MnO4 + MnO2+O2;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正放在桌上。
(4)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 H2O2H2O+O2,反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H2O2H2O+O2;分解。
(5)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该反应需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收集装置是 E。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极易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的装置是E,故填:A;E;E。
16.大理石 稀盐酸 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处,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集满 d BD ①③
【详解】
(1)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2)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注射器添加液体试剂,通过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控制反应速率,因此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若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管与图2装置的导管b连接;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集满;
(4)检验气体一般是长进短出,若用图3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管与图3装置的导管d连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5)A、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时气体排不出去,球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变大从而迫使稀盐酸排出干燥管并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放开弹簧夹时,稀盐酸进入干燥管,并和烧杯中的液面相平同时与大理石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该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弹簧夹来达到使盐酸和大理石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A不符合题意;
B、固体放在锥形瓶中酸放在小试管中,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故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故B符合题意;
C、该装置将固体放于铜网上,铜网放入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将铜网拉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C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放于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即使夹上弹簧夹液体也无法压入长颈漏斗,故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6)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说法正确;
②水分蒸发,可忽略不计,说法错误;
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说法正确;
故填:①③。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晋江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晋江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4页。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巴胺,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