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H-1 O-16 C-12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面对蜡烛的探究中,发现蜡烛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蜡烛是一种白色固体B. 蜡烛能燃烧C. 蜡烛受热易熔化D. 蜡烛难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详解】A、蜡烛是一种白色固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B、蜡烛能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C、蜡烛受热易熔化,与熔点有关,属于物理性质;
D、蜡烛难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B。
2.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燃放烟花B. 面包变质C. 植物光合作用D. 酒精挥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燃放烟花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面包变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植物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故选D。
3. 如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不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托盘天平称量25.62g氯化钠B. 用100ml量筒量取5ml某液体药品
C. 没说明药品用量时应取1~2 mL固体药品D. 利用量筒量取24.3ml蒸馏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的最小分度值为0.1g,不能利用托盘天平称量25.62g氯化钠,故A不正确;B、用100ml量筒量取5ml某液体药品,误差较大,故B不正确;
C、为了节约药品,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一般取
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故C不正确;
D、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0.1 mL,则可以利用量筒量取24.3 mL蒸馏水,故D正确。故选D。
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OB. AlC. FeD. N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前四位):O、Si、Al、Fe。
故选A。
6.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
B.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的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反应后质量减少
C.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
D.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是否集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的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百多年前,门捷列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C.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78%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A选项错误;
B、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为有机物,同时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故B选项正确;
C、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故C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8. 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正确的是
A. 我极易溶于水B. 我具有可燃性,能做燃料
C. 我密度比空气略小D. 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错误。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为燃料,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多种物质反应,正确。
故选D。
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 红磷燃烧后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正确。
B、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没有黑色固体。错误。
C、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
D、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故选A。
10.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 二氧化锰B. 水C. 液态空气D. 过氧化氢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水由水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A. 分子的质量变小B. 分子的体积变小C. 分子的间隙变小D. 分子的数目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质状态的改变,从微观方面分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气态物质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液态和固态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小,所以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是分子间间隙变小,分子的质量、体积和分子数目都不变,故C选项正确。
12.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离子是静止的
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性质D.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在不断运动,故B错误。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13.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区别在于
A.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 核电荷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区别在于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B。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苯分子的照片可以证明分子是存在的
C.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D.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说明分子有,但是非常小的。故选项正确;
C、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所带的正电荷数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不是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故选项错误;
D、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造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5.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界的水分为硬水和软水B. 地球表面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 过滤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D. 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然界的水均为混合物,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软水是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正确;
B、地球表面淡水资源有限非常贫乏,错误 ;
C、过滤的方法不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离子,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错误;
D、明矾净水的作用是加速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沉降,错误。
故选A。
16.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果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紧乳胶管
C. 红磷熄灭后,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D. 将红磷换成木炭会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红磷要过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实验结论精确,因此若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果,故说法正确.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防止红磷燃烧时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影响实验结果,故说法正确.
C、红磷熄灭后要等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开始读数,若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故说法正确.
D、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7. 对二氧化碳(CO2)化学式表示意义有如下四种理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表示二氧化碳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 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CO2能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A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化合物,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CO2能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B选项正确;
C、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CO2能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选项正确;
D、CO2能表示一种物质,即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18.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比氯气、臭氧、高锰酸钾更强的多功能水处理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净水过程,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B. +3C. +6D. +7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高铁酸钾(K2FeO4)中,K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故,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故选C
19. 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 B2的分子,A2和 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 ,微观过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C. 物质X含4种元素D. 参加反应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 : l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2种物质生成1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A2和B2分子改变,错误。
C、物质X的分子中有2种原子,所以含2种元素,错误。
D、从图中可知,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 : l,正确。
故选D。
2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有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
C.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有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符合题意;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是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及简答题(21-26,每空1分,共28分)
21. 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___;
(2)3个铝离子:___________;
(3)氧化铁:_____________。
【答案】(1)2H (2)3Al3+
(3)Fe2O3
【解析】
【小问1详解】
表示几个原子即在元素符号前放上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小问2详解】
表示几个离子即在该离子符号前面放上相应的阿拉伯数字,铝为第13号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失去几个电子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号为:Al3+,3个铝离子表示为:3Al3+。
【小问3详解】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
22. 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1)Ca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CO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CO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2)1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3)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4)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则Ca2+中的2表示1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填1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小问2详解】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某原子的数目,则C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故填1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小问3详解】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数目,则2CO中的2 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填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小问4详解】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则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故填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23. 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如图一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一可知碘元素属于_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碘元素的质子数_________;
(2)根据图二中的信息可知,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而形成碘离子,碘离子属于______(填“阴”或“失”)离子,其符号是 ______。
(3)如图3中微粒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________。
【答案】 ①. 非金属 ②. 126.9 ③. 53 ④. 得 ⑤. 阴 ⑥. ⑦. B ⑧. C
【解析】
【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详解】(1)碘元素的汉字偏旁“石”,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原子序数=质子数,故碘元素的质子数为53。
(2)根据图二中的信息可知,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形成碘离子,碘离子属于阴离子,符号是。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图3中微粒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只有一层达2电子)为稳定结构,故属于稳定结构的是C。
24. 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液氧③澄清石灰水④蒸馏水⑤高锰酸钾⑥铁粉(用序号填写)
其中属于单质的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⑥ ②. ④⑤ ③. ①③ ④. ④
【解析】
【分析】
【详解】①空气含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
②液氧只含氧分子,属于纯净物;
③澄清石灰水含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④蒸馏水只含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水的分子式为H2O,所以水属于氧化物、化合物;
⑤高锰酸钾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其含有三种元素,也属于化合物;
⑥铁粉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单质。
所以属于单质的是②⑥;属于化合物的是④⑤;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③;属于氧化物的是④。
25. 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
(1)水中含有悬浮的固体杂质,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可加快固体沉降。
(2)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___________。
(4)向水中加入漂白粉的作用是________。
(5)保护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 使用含磷洗衣粉D.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答案】(1)明矾 (2)肥皂水
(3)加热煮沸##煮沸
(4)杀菌消毒 (5)B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水中含有悬浮的固体杂质,向其中加入明矾可加快固体沉降,因为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
【小问2详解】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小问3详解】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为了降低水的硬度,饮用前要煮沸;
【小问4详解】
在水中加入漂白粉,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小问5详解】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现象的发生,应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不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氮气体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______。
(3)用燃气灶烹调食品时,应该用其________(选填外焰或内焰或焰心)来加热。
(4)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_____作用。
【答案】(1)元素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外焰 (4)吸附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加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
【小问2详解】
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小问3详解】
用燃气灶烹调食品时,应该用其外焰来加热,因为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小问4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起到吸附作用,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三、实验题(27-30,每空1分,共19分)
27. 小红想完成下列操作,请你帮助她从图中选择对应的仪器 (填仪器名称):
(1)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使用__________。
【答案】(1)药匙 (2)胶头滴管(滴管)
(3)量筒和胶头滴管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药匙;
【小问2详解】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
【小问3详解】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28. 如图所示是铁丝和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要给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___________。
(2)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但作用不同。请写出A瓶内水的作用:_______。
(3)正确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做A实验时,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做B实验时,将燃烧匙由瓶口自上向下缓慢伸入瓶内,观察到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______色火焰。
【答案】(1)引燃铁丝
(2)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3) ①. 火柴快燃尽 ②. 蓝紫色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实验时要给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引燃铁丝;
【小问2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小问3详解】
做A实验时,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深入集气瓶内。做B实验时,将燃烧匙由瓶口自上向下缓慢伸入瓶内,使硫与氧气充分反应,燃烧剧烈,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点睛】
29. 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一种仪器是______,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图中还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2)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1) ①. 玻璃棒 ②. 引流液体 ③.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2)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过滤所需的仪器为: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缺少的仪器是玻璃棒;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还有一处错误是: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小问2详解】
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30. 下列各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按下列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②的名称: _____ 。
(2)装置A中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 _____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需的发生装置是 _____ (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是 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氧气的最佳时间是 _____ 。
(5)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_____ 。
(6)已知在实验室可用稀盐酸(液体)和石灰石(固体)在常温下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那么该反应所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_____ (填序号)。
【答案】 ①. 集气瓶 ②.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③. A ④. E ⑤. ⑥.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 ⑦. 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⑧. B
【解析】
【详解】(1) 图中②是集气瓶;
(2) 给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因此选装置E作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 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4) 用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开始时冒出的气体是装置中原有的空气,立刻收集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
(5) 实验完毕,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槽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6) 在常温下,用块状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
【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
31. 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出是______;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这两个反应属于______(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 ①. 空气中没有含氯元素的物质,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 氮气(N2) ③. 把点燃的镁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镁能继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④. 2Mg+O2 2MgO ⑤. 3Mg+N2 Mg3N2 ⑥. 化合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查阅资料: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空气中没有含氯元素的物质,所以产物中不可能有氯化镁。
提出猜想:
根据资料,氮化镁的颜色为淡黄色,所以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
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猜想,她的实验方案:把点燃的镁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镁能继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思与评价: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Mg+O2 2MgO,3Mg+N2 Mg3N2;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2道小题,共 7 分)
32. 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制作糖果、饮料。
(1)薄荷醇分子中共含有_________ 个原子。
(2)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数约为 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31 (2)76.9%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薄荷醇分子中有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有10+20+1=31个原子;
【小问2详解】
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数约为=76.9%。
【点睛】
33. 列式计算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求:生成4g氧气的同时,能生成多少克氢气?
【答案】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x=0.5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5g。
【解析】
【详解】见答案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化学符号与含义相符的是,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