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复习模拟试题一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试题(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5章、第六章内容)(100分)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6440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考试复习模拟试题一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试题(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5章、第六章内容)(100分)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6440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考试复习模拟试题一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试题(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5章、第六章内容)(100分)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6440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考试复习模拟试题一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试题(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5章、第六章内容)(100分)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考试复习模拟试题一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试题(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5章、第六章内容)(100分),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世界瓷都—泉州德化盛产陶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产C919用到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C.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D.瓷器的青色来自氧化铁(Fe2O3)
2.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3.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
A.SO2+Na2CO3===Na2SO3+CO2
B.SO2+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2H2O+Cl2===H2SO4+2HCl
4.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
A.氨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氯化氢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工业合成氨的正反应方向放热,所以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B.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备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C.2SO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相同质量的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反应要快
6.(2020·陕西黄陵中学期中)下列变化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A.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B.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C.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
D.SO2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
7.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N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每转移0.1 ml电子,消耗1.12 L的H2
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8.如图所示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若每步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B中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SO3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溶液C中是否含有Fe3+
C.由以上流程可推知氧化性:Fe3+>O2>SOeq \\al(2-,4)
D.此工艺的优点之一是物质能循环利用
9.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们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 ml Cu与1 ml Ag2O的总能量低于1 ml Cu2O与2 ml Ag具有的总能量
B.Ag2O/Ag电极为正极
C.原理示意图中,电流从Cu流向Ag2O
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10.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2B(g)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A的分解速率和C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 A的同时生成2n ml B
C.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11.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氨发生装置
B.②是氨吸收装置
C.③是氨发生装置
D.④是氨收集、检验装置
12.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浓H2SO4eq \(――→,\s\up7(Cu),\s\d5(①))SO2eq \(―――――→,\s\up7(NaOH溶液),\s\d5(②))Na2SO3溶液eq \(――→,\s\up7(S),\s\d5(③))Na2S2O3eq \(―――――→,\s\up7(稀H2SO4),\s\d5(④))S
A.反应①中生成的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
B.反应④中当消耗1 ml稀硫酸时,电子转移6 ml
C.可以用CS2清洗做过实验③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
D.反应④生成S的原子利用率是100%
13.X(g)+3Y(g)2Z(g) ΔH=-92 kJ·ml-1,将1 ml X和3 m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10 min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l·L-1·min-1
B.第10 min时,X的反应速率为0.01 ml·L-1·min-1
C.10 min内,消耗0.1 ml X,生成0.4 ml Z
D.10 min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 kJ
14..(2020·阆中市校级月考)氨能被氧气氧化,经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分析如图实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浓氨水中含有NH3·H2O
C.若Pt丝始终保持红热,则该反应放热,催化剂是Pt
D.锥形瓶口有少量红棕色气体出现,图中反应为4NH3+7O2===4NO2+6H2O
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16.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17.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该电池在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PbO2(s)+Pb(s)+2H2SO4(aq)===2PbSO4(s)+2H2O(l),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eq \\al(2-,4)-2e-===PbSO4
C.铅蓄电池放电时,每转移2 ml电子消耗1 ml H2SO4
D.电池放电时,两电极质量均增加,且每转移1 ml电子时正极质量增加48 g
18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12分)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F.乙溶液中SOeq \\al(2-,4)向铜片方向移动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甲为_______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离子方程式:铜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电路中转移0.25 ml电子时,消耗负极材料的质量为________g(Zn的相对原子质量65)。
20.(10分)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_min(填“0~1”“1~2”“2~3”“3~4”或“4~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3~4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蒸馏水 B.KCl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4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生成1 ml Y的同时消耗2 ml Z
③2 min内Y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1.(12分)(2020·惠州高一期末质量检测)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Na2SO3)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紫红色变为无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C中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对铜、铁与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有关问题的解答。
(1)甲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铜与硝酸的反应。已知仪器A中盛有足量的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试管B中盛有3.2 g铜。
①请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C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④待试管B中的铜反应完全后,如果向B中液体里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 g。
(2)乙组同学对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 ml Fe和含有b ml 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两种物质恰好反应都无剩余,且HNO3只被还原成NO,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
①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Oeq \\al(-,3)的物质的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Fe3+、Fe2+的物质的量之比n(Fe3+)∶n(Fe2+)=3∶1,则eq \f(b,a)为_______。
2021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复习模拟题二(第5章、第六章内容)(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福建泉州高一上期末)世界瓷都—泉州德化盛产陶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产C919用到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C.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D.瓷器的青色来自氧化铁(Fe2O3)
答案 D
解析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烧结时不收缩的无机非金属陶瓷,A正确;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之一,B正确;陶瓷由陶土或瓷土经高温烧结而成,它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C正确;氧化铁呈红棕色,掺入氧化铁的陶瓷不可能呈青色,D不正确。
2.(2019·黑龙江省龙东南高一期末联考)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答案 D
解析 电解装置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物体内储存,B正确;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C正确;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D错误。
3.(2019·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月考)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
A.SO2+Na2CO3===Na2SO3+CO2
B.SO2+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2H2O+Cl2===H2SO4+2HCl
答案 D
解析 SO2+Na2CO3===Na2SO3+CO2证明了酸性:H2SO3>H2CO3,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在SO2+2H2S===2H2O+3S中,SO2中的S元素由+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SO2表现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在SO2+2NaOH===Na2SO3+H2O中SO2表现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在SO2+2H2O+Cl2===H2SO4+2HCl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化合价升高,失电子,SO2表现出还原性,D符合题意。
4.(2020·兰州市联片办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
A.氨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氯化氢
答案 A
解析 收集装置,短导管进气,长导管出气,相当于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的气体,其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有防倒吸装置,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工业合成氨的正反应方向放热,所以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B.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备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C.2SO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相同质量的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反应要快
答案 A
解析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A错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即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故C正确;相同质量的碳酸钙粉末比块状的表面积大,反应物和液体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率更快,故D正确。
6.(2020·陕西黄陵中学期中)下列变化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A.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B.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C.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
D.SO2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
答案 C
解析 A、B项,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错误;C项,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正确;D项,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通入SO2后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溶液的红色褪去,体现了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错误。
7.(2019·石家庄一中高一月考)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N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每转移0.1 ml电子,消耗1.12 L的H2
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答案 D
解析 根据电池总反应2H2+O2===2H2O可知,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H2-2e-===2H+,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O2+4e-+4H+===2H2O。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则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a极经外电路流向b极,A错误;每转移0.1 ml电子,消耗0.05 ml 的H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但选项中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则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1.12 L,B错误;中间为固体酸膜,可以传递H+,结合图示可知,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错误;a极上氢气失电子生成H+,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H+由a极通过固体酸膜传递到b极,D正确。
8.如图所示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若每步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B中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SO3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溶液C中是否含有Fe3+
C.由以上流程可推知氧化性:Fe3+>O2>SOeq \\al(2-,4)
D.此工艺的优点之一是物质能循环利用
答案 D
解析 酸性Fe2(SO4)3溶液能吸收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eq \\al(2-,4)+4H+,溶液B中通入空气发生反应:4Fe2++O2+4H+===4Fe3++2H2O,则氧化性:O2>Fe3+>SOeq \\al(2-,4),A、C两项错误;溶液C中含有Fe2(SO4)3,可用KSCN溶液检验Fe3+,B项错误;Fe2(SO4)3可循环利用,D项正确。
9.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们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 ml Cu与1 ml Ag2O的总能量低于1 ml Cu2O与2 ml Ag具有的总能量
B.Ag2O/Ag电极为正极
C.原理示意图中,电流从Cu流向Ag2O
D.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工作过程中发生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错误;Cu在反应中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Ag2O/Ag电极为正极,B正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方向为Ag2O→Cu,C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D错误。
10.(2019·福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2B(g)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A的分解速率和C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 A的同时生成2n ml B
C.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A项,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A的分解速率和C的生成速率之比都为1∶2,A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l A,同时都会生成2n ml B,B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只能表示某一时刻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这个时间点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时间点,C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11.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氨发生装置
B.②是氨吸收装置
C.③是氨发生装置
D.④是氨收集、检验装置
答案 C
解析 ①中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而在试管口温度降低,氨和氯化氢又重新化合成固体氯化铵,无法得到氨;②中漏斗没入水下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应使倒置漏斗的上边缘刚好没入水中;③氧化钙能与浓氨水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使浓氨水分解放出氨;④中的收集装置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因空气对流,而使氨逸出。
12.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浓H2SO4eq \(――→,\s\up7(Cu),\s\d5(①))SO2eq \(―――――→,\s\up7(NaOH溶液),\s\d5(②))Na2SO3溶液eq \(――→,\s\up7(S),\s\d5(③))Na2S2O3eq \(―――――→,\s\up7(稀H2SO4),\s\d5(④))S
A.反应①中生成的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
B.反应④中当消耗1 ml稀硫酸时,电子转移6 ml
C.可以用CS2清洗做过实验③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
D.反应④生成S的原子利用率是100%
答案 C
解析 反应①中生成的SO2具有还原性,能和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作漂白剂是利用二氧化硫结合有机色素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A错误;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消耗1 ml硫酸时,反应中电子转移总数2NA,故B错误;硫单质易溶于二硫化碳溶液,可以用CS2清洗做过实验③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故C正确;反应④生成S的反应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故D错误。
13.(2019·福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X(g)+3Y(g)2Z(g) ΔH=-92 kJ·ml-1,将1 ml X和3 m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10 min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l·L-1·min-1
B.第10 min时,X的反应速率为0.01 ml·L-1·min-1
C.10 min内,消耗0.1 ml X,生成0.4 ml Z
D.10 min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 kJ
答案 A
解析 10 min内,Δn(Y)=3 ml-2.4 ml=0.6 ml,则Δn(X)=eq \f(1,3)Δn(Y)=eq \f(1,3)×0.6 ml=0.2 ml,故v(X)=eq \f(ΔnX,V·Δt)=eq \f(0.2 ml,2 L×10 min)=0.01 ml·L-1·min-1,A正确;v=eq \f(Δc,Δt)表示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在第10 min时,X的浓度比前10 min内的少,故该时间点的反应速率小于0.01 ml·L-1·min-1,B错误;10 min内,消耗0.2 ml X,生成了0.4 ml Z,C错误;10 min内,消耗了0.2 ml X的情况下,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 kJ,D错误。
14..(2020·阆中市校级月考)氨能被氧气氧化,经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分析如图实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浓氨水中含有NH3·H2O
C.若Pt丝始终保持红热,则该反应放热,催化剂是Pt
D.锥形瓶口有少量红棕色气体出现,图中反应为4NH3+7O2===4NO2+6H2O
答案 D
解析 浓氨水易挥发出氨,在红热的铂丝表面反应,故A正确;浓氨水中主要成分为NH3·H2O,故B正确;若Pt丝始终保持红热,则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催化剂是Pt,故C正确;锥形瓶口有少量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eq \(=====,\s\up7(催化剂),\s\d5(△))4NO+6H2O,故D错误。
15(2019·黑龙江大庆一中月考)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将过量的铁粉加入稀HNO3中,生成Fe2+,加入KSCN溶液时,颜色不变,故①错;浓HNO3久置变黄是因为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浓HNO3所致,故②正确;铝箔遇浓HNO3钝化,遇稀HNO3会溶解,故③错;浓HNO3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故④正确。
16.(2019·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答案 A
解析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正确;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吸收能量,B项错误;吸、放热反应与外界条件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食物的腐败变质是氧化反应,该过程是放热的,D项错误。
17.(2019·河北衡水校级期中)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该电池在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PbO2(s)+Pb(s)+2H2SO4(aq)===2PbSO4(s)+2H2O(l),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eq \\al(2-,4)-2e-===PbSO4
C.铅蓄电池放电时,每转移2 ml电子消耗1 ml H2SO4
D.电池放电时,两电极质量均增加,且每转移1 ml电子时正极质量增加48 g
答案 B
解析 蓄电池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该装置中Pb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Pb是负极,A项错误;负极上Pb失电子后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即Pb+SOeq \\al(2-,4)-2e-===PbSO4,B项正确;1 ml Pb反应转移2 ml电子,消耗2 ml H2SO4,C项错误;放电时两电极质量均增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eq \\al(2-,4)-2e-===PbSO4,每转移1 ml电子时电极质量增加48 g,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SOeq \\al(2-,4)+2e-+4H+===PbSO4+2H2O,每转移1 ml电子时电极质量增加32 g,D项错误。
18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 D
解析 ①中浓HNO3受热分解,发生反应4HNO3(浓)eq \(=====,\s\up7(△))4NO2↑+O2↑+2H2O,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故A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所以“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说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根据①和②,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NO2时需要加热,所以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才可与上方红热木炭接触。同时,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的NO2为还原产物,故C正确;红热的木炭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12分)(2019·郑州月考)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F.乙溶液中SOeq \\al(2-,4)向铜片方向移动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甲为_______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离子方程式:铜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电路中转移0.25 ml电子时,消耗负极材料的质量为________g(Zn的相对原子质量65)。
答案 (1)CD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
(4)Cu2++2e-===Cu Zn+Cu2+===Zn2++Cu 8.125
解析 甲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氢离子参加反应,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乙中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产生气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乙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所以电流方向Cu→Zn,溶液中的H+向铜片方向移动,SOeq \\al(2-,4)向锌片方向移动。乙中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转移0.25 ml电子时,消耗Zn 0.125 ml,质量为0.125 ml×65 g·ml-1=8.125 g。
20.(10分)(2019·石家庄期中)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_min(填“0~1”“1~2”“2~3”“3~4”或“4~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3~4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蒸馏水 B.KCl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4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生成1 ml Y的同时消耗2 ml Z
③2 min内Y的转化率为________。
答案 (1)①2~3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
②0.025 ml·L-1·min-1
(2)CD
(3)①3X(g)+Y(g)2Z(g) ②AC ③10%
解析 (1)①在0~1 min、1~2 min、2~3 min、3~4 min、4~5 min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100 mL、140 mL、224 mL、112 mL、44 mL,由此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2~3 min;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②在3~4 min时间段内,n(H2)=eq \f(0.112 L,22.4 L·ml-1)=0.005 ml,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 ml,故v(HCl)=eq \f(0.01 ml,0.4 L×1 min)=0.025 ml·L-1·min-1。(2)加入蒸馏水及加入KCl溶液,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故A、B正确;C项,加入KNO3溶液,H+浓度减小,因酸性溶液中有NOeq \\al(-,3),具有强氧化性,与Zn反应无氢气生成,错误;D项,加入CuSO4溶液,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且影响生成氢气的量,错误。(3)①由图像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5 min时,Δn(Y)=0.2 ml,Δn(Z)=0.4 ml,Δn(X)=0.6 ml,则Δn(Y)∶Δn(Z)∶Δn(X)=1∶2∶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X(g)+Y(g)2Z(g);②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反应速率比始终为3∶1,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错误;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D错误;生成1 ml Y的同时消耗2 ml Z均只能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错误;③2 min内X的转化率=eq \f(变化物质的量,起始总物质的量)×100%=eq \f(1 ml-0.9 ml,1 ml)×100%=10%。
21.(12分)(2020·惠州高一期末质量检测)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Na2SO3)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紫红色变为无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C中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圆底烧瓶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还原性 氧化性 (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SO2+2NaOH===Na2SO3+H2O
解析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Na2SO3)的仪器名称是圆底烧瓶,其中发生的反应为亚硫酸钠与硫酸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2)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紫红色变为无色,说明SO2能将MnOeq \\al(-,4)转化为Mn2+,C中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说明SO2将H2S转化为S。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先通SO2,然后再给烧杯加热。
(4)尾气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盐和水。
22.(12分).(2019·吉林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期末)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对铜、铁与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有关问题的解答。
(1)甲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铜与硝酸的反应。已知仪器A中盛有足量的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试管B中盛有3.2 g铜。
①请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C中收集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④待试管B中的铜反应完全后,如果向B中液体里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 g。
(2)乙组同学对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 ml Fe和含有b ml 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两种物质恰好反应都无剩余,且HNO3只被还原成NO,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
①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Oeq \\al(-,3)的物质的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Fe3+、Fe2+的物质的量之比n(Fe3+)∶n(Fe2+)=3∶1,则eq \f(b,a)为_______。
答案 (1)①3Cu+8H++2NOeq \\al(-,3)===3Cu2++4H2O+2NO↑ ②酸性和强氧化性 ③NO ④4.9
(2)①2a m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考试复习模拟试题五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试题(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5章、第六章内容)(100分),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考试复习模拟试题三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试题(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5章、第六章内容)(100分),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考试复习模拟试题二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试题(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5章、第六章内容)(100分),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